巡线工彭立新:一天爬六七个山头
在京北怀柔,有这样一群跟大山打交道的人。他们不是登山爱好者,但一个月里的大半时间都是在爬山;他们不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但足迹却几乎遍布怀柔的每一座山头。他们,是平凡的输电巡线工。
53岁的彭立新是怀柔供电公司的一名输电巡线工。在巡线岗位的34年里,彭立新累计走了13.4万多公里山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三圈。日前,记者随彭师傅一同上山,在雨中体会到了巡线工的艰辛。
一天要爬六七个山头
一夜的大雨过后,天上的阴云仍未散去。尽管空气中湿度很大,还有下雨的可能,彭立新却已经收拾好了巡线用的装备。“每天去哪儿都是有计划的,如果有一天出不去,后面的计划就乱了。”怀柔的山区面积占整个区域面积的89%,有190公里的电力线路都在山区。由于电力基塔大多架设在半山腰或山顶上,彭立新和同事们的工作量非常大。即使是一般情况,彭立新一天也要爬六七个山头。
才十几分钟工夫,我们就来到了位于甘涧峪村的一座山脚下,基塔在山顶上,仅能看到拉着电缆的塔顶。彭立新戴上安全帽,背上工具包,又拿出一把镰刀和一根木棍,这才开始上山。“这镰刀跟这棍子可不能少,上山全指望这两样呢。”原来,基塔架设的山绝大部分都是野山,路都是人一脚一脚踩出来的。一到夏季,草木长得太快,就把路给挡上了。说话这会儿工夫,彭立新已经走到了最前面,一边用镰刀清理树障和杂草,一边用手里的木棍敲打着前方的草丛。“山上挺多小动物的,这是告诉它们一声,咱们来了。”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彭立新说,他老家在喇叭沟门,他是从山里长起来的,对大山一点都不陌生。他说,在山里,人走的路,小动物也爱走,有时还能看见村民设下的捕兽夹,所以弄一根探路用的木棍非常必要。而他手里的木棍,就是巡线时就地取材,用一种叫做“荆梢”的小树削成的。“这木头结实着呢。”彭立新呵呵笑着,手里的木棍仿佛是一根魔杖,用力一拨,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小路就出现在眼前了。
不过,由于是野山,山路不仅陡,而且都是碎石,爬起来并不容易。彭立新脚上的绝缘鞋,往往一个月就要换一双。“上山还好说,下山更得小心,摔倒滑倒都是常有的事儿。”彭立新说,因为坡度大,山路都是绕来绕去,有时候你看见基塔就在眼前了,但就是过不去。所以,爬一座山头体力消耗巨大。
刚爬到三分之一,雨来了。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继续前行。“山里边容易下雨,一块云彩飘过来就能下一场雨,山上又没地方躲,把人浇个湿透。”彭立新笑了笑,像被雨淋这样的事情,在夏天巡线工作中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看到记者的裤腿已经被打湿,他笑着说,其实根本不用下雨,光露水就能把衣服打湿了。彭立新说,夏天是最难受的季节,晴天时光汗水就能把衣服湿透,但即使这样也必须要穿长袖长裤,不然很容易被树枝划伤。“下山拧一下,回单位换一件干的就行了。”
背着工具包无暇看风景
雨越下越大,雨水从安全帽上流下来,水珠连成了一条条线。用了将近半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山顶。向远望去,一座座基塔犹如一座座烽火台,一直延伸到山的另一边。“这是范辛线41号基塔,一直通到慕田峪长城。”彭立新一边介绍,一边从工具包里掏出仪器,测量接地电阻是否正常,导线有没有断股。记者用手掂了一下工具包,感觉分量不轻。彭立新说,里面装着测温仪、扳手、钳子、巡线记录本、保护电力设施宣传单、不同型号的螺钉螺母、铁丝等,足足有15斤重。
“这座塔算高的吗?”记者本以为自己爬上了一座“高山”,没想到得到的回答却出乎意料:“这算是最矮的一座了!”彭立新说,在怀柔北部,还有一条33公里多的燕琉线,那边70%的基塔都建在比这儿高一半的山上。他告诉记者,那条线路即使天天不间断地巡线,也得十几天才能完成。
确认没有问题后,我们开始下山。这时,雨渐渐小了,看到远处雾气氤氲,青山郁郁葱葱,我们纷纷掏出相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美景。而彭立新却依旧走在最前面,埋头从草木丛中开辟出一条路。难道巡线工都没有时间欣赏山上的风景吗?当然不是。
“这一抬头不就都看见了嘛!”彭立新一边忙着清理道路,一边指着路边的植物给大家介绍:“这是野百合,这是野枣,你看,这就是我说的‘荆梢’!”
本报记者 王琪鹏 李刚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