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元养老金能保障什么样的晚景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前发布《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报告显示,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达到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34.6%,月均养老金74元。相关人士表示,我国老年人的保障和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弱,特别是一些农村老人,已经成为国家扶贫政策照顾的主要群体之一。(《新京报》7月11日)
这段时间以来,退休、养老、保障成了媒体热词,因为事关生计,很多人都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不过,当大家都在热热闹闹地讨论养老院养老、推迟退休等与“城市”有关的话题时,全国老龄委的这份报告不免让人生出些许寒意。对于那些生活艰难的农村老人而言,月均74元的养老金、34.6%的覆盖率,这样的保障究竟意味着一种什么样的晚景?
每月74元,均摊到每一天,这个数字不足2.5元。而且,覆盖率也未免太低了,只有3成左右。大部分的农村老人甚至连这样一点微薄的收入也可能拿不到。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农村老人已成国家扶贫政策照顾的主要群体之一”,仍是一个十分遥远的愿景,政策的实际抵达,惠泽的自然流淌,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方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无差别的“老有所养”。
其实,很多时候,公众通过各种信息渠道都可以部分感知农村老人生活的拮据乃至困顿。无论是媒体的披露,还是驴友的探访,抑或民间机构的调查,都能够大体为我们还原一个基本的状态。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状态往往成为外界猎奇的内容,而很难真正进入决策层推动农村老人实现普遍保障的层面。这样的猎奇所在多多,具体表现不一而足,比如有人赞美那些老人生活环境环保、心态平和;再如有人感叹时间在这些地方的凝固乃至静止,以此作为批评城市化的佐证;又如有人还从老人那里感悟到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等哲学层面的价值……
很难说这些理解一点道理没有,不过,这些理解无非都是从观察者自身出发的臆断,不仅不能真实反映出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能触及农村老人这个群体苦涩而无奈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城市化提速的今天,农村老人身心所承担的,既有自身劳动能力衰竭带来的贫穷,更有子女进城后老人们的生活完全失去情趣和支持的心理困顿。一个个的农村,基本上是老年人的世界,几个留守儿童,倒成了简单生活的调剂。这样“被动”的安静和祥和,其实并非老人的真实意愿。
因此,时下的要务,并不是简单地讴歌农村老人田园牧歌一般的乡下生活,也不是笼统地讲农村老人正在接受普遍的救助,而是应该明确,必须对农村老人实施普遍的社会保障,这是农村老人的基本权利,不应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借口,而被遮蔽、忽略。
贫穷是一种生存状态,这种状态不应该成为一部分人审美的对象,也不应该被政策有意无意地忽略。此前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孩子;同样,每一个老人也都是国家的老人,这里边不应该区分城市的还是农村的。还有,这个等待政策阳光的时间,似乎也不应该太过漫长,原因不言自明,我们等不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