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综合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最重磅数据将出 A股底部两连阳反转?

2012年07月12日16:26
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周四两市低开震荡,午后股指逐波上攻,最终红盘告收,周五上半年最重磅数据即将公布,这将对短期大盘带来何种影响呢?

  二季度GDP或低于8% 三季度或靠政策回升

  核心提示:从已经公布的多项指标来看,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很可能低于8%。专家认为如果经济要在三季度回升,还需要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

  从已经公布的多项指标来看,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很可能低于8%,从而出现近12个季度以来经济增长首次"破8"的局面。尽管多方预测认为经济有望在三季度回升,但考虑到当前经济运行面临需求萎缩和产能过剩双向挤压,专家认为还需要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

  市场几乎一致预测,二季度GDP增速将低于8%。"二季度"破8"的可能性较大,我们预测为7.8%左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据他分析,内外需求同步放缓是上半年经济弱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欧债危机未出现根本性转机,受其影响世界经济增速继续回落,我国外部需求持续走弱。另一方面,从投资的内在动能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调控政策不放松、销售不畅以及资金来源受限等的影响下大幅放缓;制造业投资受国际经济弱势、房地产投资及企业盈利下降影响而走低。

  近日央行宣布降息和6月份进口数据大幅放缓让市场进一步确认了此前的判断。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处长付兵涛表示,7月6日这次降息说明二季度经济增速在继续放缓,很可能在8%以下。

  进口数据则印证了国内需求在6月份未有明显改善。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6月进口同比增长只有区区6.3%,仅仅是5月同比增长的一半。6月令人失望的进口数据显示国内需求依旧疲软。之前宽松的宏观政策并没有实质上提振内需。"

  展望三季度,经济有较大可能企稳回升,但是一个重要前提是稳增长政策要继续发力。"政策刺激将是下半年经济回升的关键因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褚建芳说。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前中国面临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仅靠现有政策逐渐显效拉动需求,化解起来将异常艰难。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去库存化现象非常明显。始于去年第四季度的狭义企业去库存化到今年第二季度可望基本结束,随后工业、投资等增速有望逐步恢复。问题在于,前期大规模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要在短期内消化掉绝非易事,因此产能过剩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

  产能过剩也决定了下半年稳增长不能仅依靠财政政策。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称:"目前的生产过剩矛盾更加严重,制约着出台更多的投资刺激措施。今年需要增加的投资需求是以数万亿元计的,少了根本不顶事。但是过剩又已经很严重,投资就是想加也加不上去。"

  对减税的期望也不能过高。据王建分析,中国目前的问题是需求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减税的确可以刺激企业增加生产,但是如果企业利润减幅过甚,国家财政也很难弥补。"更何况财政是分配工具,不是生产工具,财政能减收的只能是企业自己创造的利润,若企业利润没有了,财政对企业也无利可让。"

  这就要求货币政策继续放松,而货币政策也有这个能力。"回落超预期的通货膨胀数据也给宽松经济政策的实施预留了空间。"屈宏斌说。他预计至年末还有共计200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最快未来几天内就会再次下调。

  付兵涛则认为利率仍有下调空间。据他分析,7月基准利率下调之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距离2008年底的2.25%仍有0.75个百分点。加之商业银行在执行时可以把存款利率上浮10%,因此存款基准利率仍有至少1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从贷款利率看,按照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公布数据,2009年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今年一季度为7.61%,还有2.85个百分点的下降空间。(经济参考报)

  二季度经济增速或跌至7.5% 将多渠道稳增长

  按照日程表,明天(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6月及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二季度GDP或继续有较大幅度下滑,甚至有低于今年GDP7.5%的增速目标的可能。

  央行在不足一个月时间内连续两次降息,以及温家宝总理在一周内连续召开3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并且均提到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这都被业内视为经济数据不好看的预兆。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6月份实体经济活动可能仍然疲弱,预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6%。

  二季度GDP或"破8"

  日前已经公布的经济数据中,进出口、进口和出口的同比增长率在上半年均未超过10%,这也为整个GDP走低埋下了伏笔。

  在所有经济数据中,工业增加值与GDP的关联程度最高。汪涛称,由于部分行业继续去库存以及去年同期较高的基数,估计6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将企稳,但同比增速仍将徘徊在9.2%左右的较低水平。

  东北证券(000686)宏观分析师王国兵表示,预计二季度的工业增速在9.5%左右,将比一季度的11.6%下降2个点左右,对应的GDP增长可能在7.2%至7.6%之间,中值为7.4%左右。

  相比工业增加值,投资的关注度显然更高,不仅发改委在5月接连批准多个大项目,保证重大项目开工和资金运转也几乎出现在每个省份的经济运行分析会上。但6月投资的强劲势头只能相对止住上半年以来投资下滑过快的态势,难以支撑其反弹。

  中信证券(600030)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基建投资短期仍不足以完全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同时在需求放缓格局下,制造业投资增速还将小幅回落。他认为,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0%,较前5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受到家电等其他重要消费品疲软的影响,预计消费仍难以回升。"王国兵分析说,虽然6月开始实行新的节能家电补贴措施,但补贴目录刚刚出台,厂家铺货需要时间,销售难以明显回升。

  二季度经济没能如约反弹,令全年经济能否实现U型回升也画上了一个问号。汪涛表示,预计GDP全年增速仍可能达到8%左右,不过将在二季度宏观数据发布后重新进行评估。

  稳增长成调控主题

  经济下行压力已受到高层重视。在最近的座谈会上,温总理强调,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消费、出口多元化等,但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要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卫生、教育等领域抓紧做几件看得见、鼓舞人心的实事,以提振投资者信心。"

  梳理政策脉络不难看出,除了"新36条"的各项细则如约问世外,央行在二季度连续两次降息意在增大投资资金的保障。瑞银报告称,央行最近一次非对称降息会进一步挤压银行的盈利空间,这似乎也表明政府已下决心在一定程度上牺牲银行的利益来支持企业部门。汪涛说,预计银行监管部门还将放松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府重大项目以及部分房地产项目的信贷限制,这应有助于使今年新增贷款总额达到8万亿~8.5万亿。

  "受益于银行信贷的支撑以及房地产市场边际上回暖,我们预计GDP增速将在投资带动下从三季度开始反弹。"汪涛表示。

  除货币政策显而易见的变化外,温家宝近期还提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当前要特别注意完善结构性减税,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减少流通环节税收和费用,减轻小微企业税负。

  此前有消息称,北京将于7月1日起开始增值税扩围试点,但最终并未成行。接近此事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北京试点一事并非搁浅,核心在于如何推进需要更多前期准备。此外,为避免造成洼地效应,试点城市可能也将有所增加,并加快向全国推广的速度。(每日经济新闻)

  二季度经济增速或低于7% 学者建言落实民间投资

  "中央政府应会更加坚定的推行宽松政策以刺激国内需求,大幅回落的物价指数也给宽松政策的推出带来了更多空间"

  7月13日,将是上半年经济数字出炉的日子。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将接近或低于7.5%的年度目标。其中二季度经济甚至可能低于7%,这将创下9个季度以来的经济新低。

  不过,形势也非想象的那么严峻。一位参加过7月9、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经济形势座谈会的学者说,"我们判断,只要做好微调,预计经济增速在三季度将好转。在短期做好微调稳增长的同时,还要做好改革,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川社科院宏观经济所曹瑛对本报说,在经济放慢的时候,恰好是加大改革力度的时机,以后改革调整太痛苦,"是到了要大改革的时候了。"

  下调预期

  记者也了解到,一些机构测算,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前5月略低,按此看,上半年经济增速比较大的可能是7.4%。

  不光是交行,目前包括世界银行、中国社科院等也都下调了预期。德意志银行则判断,中国全年经济增速会低于8%,只有7.9%,上半年会低于8%,这比其年初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8.3%的情况有所下调。

  唐认为,如果稳增长的措施出台,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会回稳,这样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8%左右。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7月11日表示,二季度经济破八是没有疑问的,经济还在下行,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止跌回稳,但是随着微调政策的出台,未来经济相对乐观,三季度经济有望启稳回升,"当然这个回升是温和的回升。"

  屈宏斌指出,从短期看,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是为了稳定经济,防止经济下滑,从长期看,一些结构新结果改革措施,有望使得中长期经济发展问题解决。

  本报记者获悉,6月份全国出口在回暖时,投资已经有所好转,但是工业增速放慢,工业企业利润低下,消费增速比较慢。

  进谏中南海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虽然出口好于预期,但进口只有五月同比增长的一半,这反映了日渐低迷的国内需求。

  在他看来,之前宽松的宏观政策,包括两次降准、降息以及新建设项目获批的加速,并没有实质上提振本国需求。

  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五月以来就开始放缓,大宗商品进口额下降,工业生产者物价指数收缩幅度仍在加深,均反映了脆弱的投资需求以及较高的库存水平。

  他认为,中央政府应会更加坚定的推行宽松政策以刺激国内需求,大幅回落的物价指数也给宽松政策的推出带来了更多空间。

  对于目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三季度经济将有所回升,但只是相对于二季度的温和回升。如果政策调整力度太大,将使企业难以应对。

  屈宏斌则认为,目前经济短期有望趋于稳定,未来像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关键是落实,这些落实了,经济不愁持续增长。

  中西部经济良好

  在全国经济数字较低时,各地除了像北京、上海、浙江等少数沿海地区外,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仍发展良好,这主要因为西部经济主要依赖投资,同时各地也出台了稳增长的具体措施,并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

  四川、陕西等地经济信息中心等部门预计,今年上半年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速在13%左右。

  四川省省长蒋巨峰主持7月9日经济形势分析专题会时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快于全国、好于西部。

  曹瑛告诉记者,四川和沿海地区不一样,沿海主要是受出口放慢的影响,四川目前出口增速比较快,但是对于经济的贡献仍比例不大,仍主要是靠投资。现在四川党代会提出了5年GDP翻番的目标,"预计经济增速仍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核心仍是扩大内需,尤其是投资。"

  陕西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西建也预计,上半年陕西全省经济同比增长13%左右,随着国家开始对经济政策微调,预计全国经济形势将止跌回升。

  当前中国经济GDP保卫战已经打响

  北京万柳,一个普通地块的出让,撬动了无数人的神经,以至于惊动部委,最终兴致而来的央企巨鳄不得不悄然退身,黯然而归。进入2012年7月,"限"出来的地王、猛然掉头向上的房价,抢购的楼盘还有那些被恐慌笼罩着的城市无房者……不禁要问,这真的是房地产商狂欢的预演么?

  从购房者到投机客,从忙着路演的投行分析师到四大国有银行的高管,都弥漫着一种焦虑而不确定的情绪,不断释放的政策信号告诉他们,当前的中国经济,GDP保卫战已经打响,"稳增长"的利器已经架好,只等"弹药"来填:按照惯常思维,松绑地产是投资提振的逻辑前提。

  7月9日-10日,在有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强调,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消费、出口多元化等,但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

  投资,又是拉动投资,中国经济要"保增长",似乎只有华山一条路,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到房地产,从"铁公基"到保障房,进一步宽松的利好消息正在不断释放,市场关心的是,宽松的力度到底有多大?正如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向本报记者所坦言的,"新一轮的平台投放要开始了,这个判断是没有问题的,但新一轮投放是高歌猛进还是有序投放,会不会出现羊群效应还不明确。"

  换句话说,人们关心的是2009年4万亿刺激计划能否重演?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尽管2012年5月份中央银行就曾释放出"总量不放松,如额度紧张商业银行可申请提前投放"的政策信号,商业银行惜贷的情绪并未丝毫好转,低迷的信贷数据和同样低迷的信贷需求,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回真的跟2009年有点不一样。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看来,当下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已经身陷泥沼;原因是中国的投资决定带有供给驱动的特点,即投资始于政府项目,"为增长而投资",政府人为将利率压低到自然利率之下,将要素价格扭曲(税收、环保、土地),原本不可行的项目变得可行,短期内看会降低失业率,增加产出。

  然而,此种投资带来的繁荣也迟早会被"清算"。为了支撑投资,政府随后就会用其掌握的各种途径增加收入,又加之对政府权力不加限制,私人部门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压榨盘剥。高房价、通胀、税收和各种收费都是为了给政府项目融资。"需求结构因此被摧毁,不当投资企业的产品滞销,基础设施利用率不足,经营亏损,最后就不能偿付银行贷款。这样一来,待到银行贷款需要清偿的时候,整个金融系统和生产过程就会发生巨大的通缩效应,经济衰退随即就会到来。" 刘煜辉这么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银行体系今日的惜贷,你可以说它开始向商业逻辑靠拢,也可以说它正在向理性回归,市场也对银行股不断跌破净值作出回应,即如果商业银行再次违背商业逻辑为"稳增长、拉投资"提供巨量弹药,背上"货币财政化"负担的话,市场最终会用脚投票。

  银行惜贷的另一面向是,从供给面看,银行体系的种种制约和约束依旧存在,包括存贷比、资本充足率、拨备等监管红线仍然是套牢银行冲动的枷锁。尽管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银监会正在考虑取消存贷比考核目标,但显然此类市场消息缺乏最基本的判断,那就是75%的存贷比监管要求早已写入了中国的商业银行法,若要"取消"甚至"修改"这一条文,必定有相当多的程序要走。现实的选择是,在实际监管中可以考虑修改存贷比的计算方法。

  谁为投资提供"弹药"?

  而近期一个月内两次降息的力度以及频频推出的利率市场化举措,使得银行体系息差收窄有所预期,用银行反哺实体经济的思路明显,再次借用刘煜辉的观点,利率市场化将为中国经济创造一种更为严谨的货币条件,其将从机制上抑制供给驱动的中国投资所引致的严重的资源错配,而这将改变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

  在利率市场化的诸多前景中,我们会看到,银行资产端不得不面临金融脱媒的挑战,地方政府和国有部门走向直接融资;同时又在负债端面临成本节节攀升的压力,这将要求银行寻求更高的贷款回报,从而导致银行信贷投向、资本配置和利润结构发生深刻改变。

  朱小丹:广东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之大超乎预期

  广东省长朱小丹11日在广东省政府举行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称,虽然广东经济运行呈现出经济增速低位回稳的态势,但今年以来广东经济下行压力之大也超乎年初预期,地区生产总值、投资、消费、进出口、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速均低于年度预期发展目标。

  广东官方预计,上半年广东省实现生产总值26659亿元,同比增长7.4%;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7697.51亿元,同比增长10.1%;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50.25亿元,同比增长11.5%;出口2185.2亿美元,同比增长6.9%。完成民生支出1789.3亿元,同比增长12.2%。

  朱小丹说,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经济运行呈现出经济增速低位回稳,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降耗扎实推进,外经贸结构继续优化。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以来广东经济下行压力之大超乎年初预期,这本质上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经济波动周期性因素的叠加反映,使得广东面临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压力"。

  朱小丹指出,广东经济运行虽有缓中趋稳迹象,但下半年下行压力仍未根本缓解,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仍不可低估,全省各地、各部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朱小丹要求,下半年,广东要把全力扭转投资持续下滑作为扩内需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同时抓紧出台促进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落实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的政策措施,推动"走出去"重点项目和重大跨国购并,并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和转型发展,办好民生实事。(中新网)

  反弹仍需边走边看 震荡或是主基调

  经过连续两日的调整,沪深两市终于在昨日收出阳线。不过,相对于深指的强势,沪指走势明显偏弱。在投资者悲观预期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及经济数据没有完全公布之前,大盘即使有反弹也会比较犹豫,窄幅震荡或将是主基调。

  外围市场走势依然不能给A股市场以支持。美股方面,三大指数已经连续四日调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48.59点,收于12,604.53点,跌幅为0.3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4.35点,收于2,887.98点,跌幅为0.49%;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0.02点,收于1,341.45点,跌幅为0.00%。欧洲股市则涨跌互相,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引。

  从国内消息面来看,仍然是中性偏利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会议还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了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脱硫脱硝、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循环经济示范推广、节能减排能力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不管是《流通产业发展意见》还是《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都将对相关板块构成利好刺激。

  降准的预期再度升温。昨日央行同时开展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28天、91天期正回购操作询量。这引发了市场降准预期。尽管降息以来资金利率显著回落使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短期内降准的迫切性减弱,但仍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鉴于未来资金面还面临多重压力,而且提振信贷投放也需要银行资金成本继续下行,再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只是时间问题。

  综合来看,今日消息面对于市场构成一定利好,有利于A股延续反弹之势。不过,就目前市场的情形来看,投资者的悲观预期并没有得到扭转,而且悲观预期的修正也需要时间。此外,周五将公布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关系到投资者对于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因此,数据公布之前市场或将维持窄幅震荡。(中国证券报)

  以史为鉴 本轮调整或已接近尾声

  自2011年以来,以K线图为参考,上证综指历经4次跌幅超过10%、历时两个月以上的较大级别调整。其中,去年04月18日到6月20日的调整中,历时44个交易日,沪指最大跌幅14.88%;去年7月18日到10月24日的调整中,历时65个交易日,沪指最大跌幅18.38%;去年11月4日到今年1月6日的调整中,历时44个交易日,沪指最大跌幅15.93%。今年5月8日以来的调整中,已经历时44个交易日,沪指最大跌幅12.02%。从时间上来看,今年的调整已经和去年两次调整时间接近,但是调整的空间较前几次仍有一定的差距。

  成交额方面看,前三次调整中沪深期间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680亿元、1371亿元、1094亿元,本次调整中沪深期间日均成交额1329亿元,考虑到这半年的ipo、流通市值并无显著扩容,本轮调整的量能级别与去年7月18日开始的调整量能较为接近,且上涨交易日与下跌交易日成交额比值均接近1。另外,从沪指下跌、沪指上涨天数比来看,去年第二次、第三次调整该比值均接近于1.8,可以说调整期间是"跌两天涨1天",今年调整期间该比值为1.81,较为符合调整态势特征,也和前述两次调整较为接近。

  与前几次的调整有所不同的是,前几次的调整,大权重板块并非主力军,而本次调整跌幅前四的行业全部为传统权重板块,如交运设备,煤炭开采、有色金属、钢铁行业等。尽管领跌行业有所不同,但是此次调整与前述几次调整仍有较多的相似性,比如前述的调整时间、成交额、调整态势等。引述股市中的一句名言:历史总是在重演,若照此推论,上证综指仍有一定的向下空间,但是调整的时间空间,已经均接近于尾声。当然股市中也有一句名言:历史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后市将如何发展,且拭目以待。(证券时报网)

  总理讲话释放股市变化新信号

  面对备受关注的宏观经济形势,7月9日上午和1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主持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座谈会规格极高,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王岐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均参加了座谈会。会议上,透露了中央政府将在宏观政策、稳增长、投资领域等方面可能采取的重要措施,释放出极强的政策信号,这必将对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关于应对宏观经济形势方面,来自研究机构、中外资企业的经济专家刘世锦、曹远征、华生、许小年、鲁政委、马骏、屈宏斌、周其仁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就当前经济形势、下一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重点发表了各自见解。温总理强调,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消费、出口多元化等,但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稳增长还要与财政、金融、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从总理的讲话中,博众投资认为,在央行采取连续两次降息后,除了将继续考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外,中央政府将更倾向于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同时将可能采取一系列规模宏大的减税财政政策,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促进消费。

  关于投资方面,温家宝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相关实施细则已全部出台,要抓好落实,尤其要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卫生、教育等领域抓紧做几件看得见、鼓舞人心的实事,以提振投资者信心。这段讲话释放出了中央强烈的投资倾向,即铁路、市政、能源等领域。博众投资认为,这些领域有望获得大量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尤其是铁路建设,将作为这次中央投资的重中之重,可能在资本市场引发较大的交易性机会。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铁路基建概念股鼎汉技术涨停,晋亿实业、中信重工、中铁二局、国恒铁路、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逆势大涨,显示了资金对该领域的狂热追捧。

  另外,与之密切相关的水泥概念股祁连山、巢东股份、冀东水泥、江西水泥、尖峰集团也是表现极度活跃。但是博众投资认为,中央政府推出类似2008年那样的“四万亿”刺激计划不太可能,这种粗放式的大规模投资老路,已成为市场弃选共识。其原因是此次座谈会透露的信号是,温总理在座谈会上提出,在促进投资当中,非常紧要的是要注重投向、注重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要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科学发展。因此,博众投资认为,二级市场上,铁路基建领域的机会,主要以短期交易性为主。在座谈会上,还有提及的市政领域,博众投资认为,将主要以水利、环保、园林作为投资导向。在市政防洪防汛水利板块,纳川股份、东方雨虹、国统股份、青龙管业等具有交易性机会。而城市园林绿化板块,东方园林、普邦园林、绿大地均是上市公司中的代表。

  关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温家宝强调,当前要特别注意完善结构性减税,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减少流通环节税收和费用,减轻小微企业税负。由此可以看出,未来财政政策方向主要以减轻中小企业税费为重点,以提升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税负。那么,在二级市场上,关于消费板块的机会,主要体现在服装、旅游、食品、通信等领域。因此,下半年的主题投资机会也以这些领域为重点。

  从座谈会释放的信息,以及周三盘面所体现的热点看,反映了市场资金对政策嗅觉的敏锐。但市场不会重蹈2009年大规模基建投资带来的整体狂热效应,只会在局部板块和少数个股中涌现一批牛股。我们预计后市中央将有一系列利好政策逐步出台,以推动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这个政策时间窗口将可能在7月下旬开启,而二级市场上多只个股已经提前起涨.(博众投资)

  空头血洗大盘背后的重大图谋

  周四大盘早盘再次震荡走低,并再创此轮调整行情的新低,这使刚刚在周三缓和了本周一以来的下跌再起恐慌。周三的止跌反弹,在消息面上,莫过于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并释放出重大信号要做几件实事来提振信心。决策组在周二晚间发文《反弹将在2132点附近展开》,并且提出,市场在2132点附近,有望产生一波至少持续两周时间的反弹。那么,对于当前2170点位置,是否能看做行情转折点已到来呢?

  首先,我们需要对周三反弹做更进一步解析。温家宝总理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并发表了相关言论,使市场普遍联想到了2008年1664点时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同时也很容易让投资者想起今年年初时温总理表态提振股市信心的言论。总理以往的两次言论,都对市场产生了较大正面刺激,并迅速结束了市场长期下跌趋势,成为行情变化的转折点。因此,此次总理讲话,引来一些抄底资金的涌入。但是,从盘面上,这次讲话并没有引起市场的狂热,也未能动摇主力资金持币观望的态度。这一点,从成交量上已经体现的比较充分。周二大盘维持窄幅震荡,沪市成交量在530亿元左右,而周三成交量同样维持这样一个萎缩水平,显示市场目前还没有显示太大做多动能的迹象。要想判定总理此次讲话的效力有多大,我们认为,至少还需要观察量能的进一步变化,看沪市能否有效回升至700亿元以上。因此,市场媒体对温总理讲话的过度热情解读,可能会使一些投资者过早抄底市场,虽然这种过早抄底不一定是错误行为,但至少说明这种行为并不够稳健,显然,这种过早抄底需要冒较大风险。真正能在市场上走得长远的,并非那些操之过急的激进型投资者,而是永远把风险放在第一位的稳健型投资者。

  当然,在本周一市场大跌后,我们认为大盘已处于下跌尾声,是基于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市场普遍担心年内低点2132点被跌破,因此,导致市场主流资金有所畏惧,面对总理讲话的利好言论也保持着观望。不过,这种观望有望在近期被打破,在消息面上,市场可能会迎来较多利好政策。技术上,市场也存在周期性反弹要求。我们预计,7月中下旬,在2132点附近会产生一波反弹,关键不是在于2132点是否被跌破,而是无论破与不破,市场近期是否会有一波强劲反弹。而在近日的市场变化中,我们已越来越倾向这一观点。(万隆证券)

  筑底需要时间 抄底不必着急

  “五穷六绝七翻身”,7月能否迎来“翻身”行情呢?下半年市场的运行节奏将如何演绎,又有哪些板块存在投资机会呢?昨日,国诚投资研发部经理周游、培训部总监胡亚军、投资总监黄道林、高级讲师曾海龙、投资分析师李金放、媒体分析师黄丽彬作客证券时报网的财苑社区,就熊市末端的投资机会话题与业内人士及投资者进行了交流。

  大盘下跌空间有限

  针对网友关于今后大盘走势的提问,胡亚军表示,目前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很低,特别是蓝筹股具备了一定的投资价值,前期地产股、券商股的走强,也说明了这一点。他说,从上证指数月线图上不难看出,股指向下的空间已经不大。他认为沪指下跌的极限位置在2000点附近。

  李金放认为,股指经历前期杀跌后,市场杀跌动力开始减弱。虽然有一些个股跌停,特别是绩差股和前期强势股出现补跌,但根据以往经验,这往往是市场底部临近的信号。不过他也表示,在目前宏观经济和市场信心都低迷情况下,多方将较难组织有效反击,筑底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

  地产已具防御特性

  关于市场热议的银行股的投资价值问题,李金放表示,尽管目前银行股的股价不高,下跌空间有限,但当前银行股的低估值已经预示着银行业基本面不乐观,负面因素在短期内仍将显著存在,股价不具备上涨动能。在本轮降息过程中,银行息差缩小,利润受压,目前还不能急于介入。

  曾海龙认为,在国家严厉调控的背景下,地产板块历经了长期调整的过程,不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地产板块开始显现出很强的防御性特征。从近期盘面看,地产板块中保利地产(600048)、招商地产(000024)、华侨城A(000069)、万科A(000002)以及金地集团(600383)均表现突出。这类基本面质地较好,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一线地产公司,依旧领跑整个房地产行业,带动房地产在大盘弱势下走强。曾海龙认为,所谓刚需和投机并不是房地产走强的根本性因素,更多的还是地产板块本身调整充分,利空消化较为彻底。

  尽量避免逆势操作

  有网友问,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以来,一直提倡价值投资、蓝筹投资,但蓝筹股市场表现却比较弱,未来是否还可以投资蓝筹股?周游表示,郭主席一直提倡价值投资,更多是从A股市场的建设角度来谈市场,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的是机构资金、战略资金的长期驻扎,而不仅仅是短线的快炒。2009年以来,A股一直在走下降通道,场内资金不断外流,场外资金不愿进来,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大盘股就容易摔跤。相反,在2007年的大牛市当中,流动性相当强,股市中的“航空母舰”就表现抢眼。不同的市场环境,需要不同的眼光。

  就具体操作策略而言,周游建议,在股市投资中,要去寻找已经出现上涨趋势的股票,特别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而不能去接下落的飞刀。原因一是风险不可控,二是逆势不好操作,三是风险和收益往往不成正比。因此他建议,在下跌趋势中,投资者应多观察,直到整个形势开始转变。(证券时报)

  申银万国:大盘上下空间有限 回调少量做反弹

  周三前市场对铁路板块有了积极反应,建筑建材超跌后也有良好的反弹。资金似乎在大消费领域流动,当日股价表现较强的仍属于消费概念。多空仍有分歧,消费行业中某些确定增长的品种强势未改,但人们担心它股价有“补跌”之虞,近期该板块运行态势有点犹豫不决。

  市场对中报的反应较强烈,尤其是预期变化较大的品种。罗莱家纺首当其冲,公司上半年度业绩预告进行修正,由预增0%至30%,到预减0%至30%,业绩低于预期的后果是股价跌停。如果中报较差的品种,股价尚未出现相应的调整,其风险未释放也让人担忧。大盘相对低迷之际利淡因素往往被夸大,虽不是惊弓之鸟,但市值的大幅度缩水还是令人痛心疾首。

  自2012年5月4日2453点以来的调整尚未扭转,但在2150点附近跌幅有所减缓。周二和周三两度在2156点附近遇到抵抗,只是目前均线系统依然呈空头排列,周K线震荡向下的通道尚未改变,抢反弹的力量微不足道。多方的期望值较低,导致反弹的力度也有限。在缺乏系统性上涨机会的情势下,不妨多看少动,轻仓可少量试探参与局部热点。

  操作策略:

  震荡拉锯,回调少量做反弹,但期望值不宜过高。

  民生证券:弱势格局未改 反转尚待时日

  本周以来随着经济数据的逐步公布,虽然给货币政策放松留出了空间,但央行的公开市场逆回购,以及上周不对称降息和近期高层对经济形势和发展要求的讲话,使得市场对整体经济预期走势的悲观情绪并没有好转,悲观情绪仍然主导市场。同时大盘有效跌破 2200 点的心理关口,且资金持续外流,成交量萎缩,缺乏有效抵抗的走势,也加剧了市场对后市的悲观预期。

  自上周末近四年来首次非对称降息让地产股火了一把,随后在各种质疑中逐步回落,进入本周后,根据政策调整、高层讲话精神以及未来业绩预期,多个板块启动,但都对大盘无法形成有效带动,如受燃油价格下调的航空板块,受温总理讲话影响的铁路板块,受业绩预增的医药板块,受行业景气影响的化工板块,短期走势比较良好,但均为对大盘形成有效带动作用,无法激发市场人气的活跃。

  反而,受降息影响重心不断下移的金融股,受价格下降的煤炭股,对市场的消极影响比较大,带动了市场的下挫。同时前期走势良好的小盘股因各种原因,也纷纷出现了一定的补跌,如亚太实业、莱美药业、罗莱家纺等个股,这对市场人气打击较大,对大盘的下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大盘不断向下寻求有效支撑。

  在高层为经济形势打气的同时,市场对本周末 13 日的即将公布的 2012 年二季度 GDP 增速等一系列重要经济数据预期并不乐观,普遍预测二季度 GDP 增速有可能“破8”,这对未来经济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发布的中期业绩预告中可以看到,仅四成左右确认盈利增长,显示了经济形势的严峻。

  反应到市场上,大盘近期一直处于弱势格局当中,并没有良好的技术反弹,上证指数在重心不断下移中逐步靠近前期 2132 低点,成交量和成交金额都处于低位中,使得市场压力较大,观望气氛浓厚,缺乏有效的止跌企稳迹象。

  因此,在宏观数据公布完毕之前和技术走势没有出现明显的反转信号前,策略上应仍保持谨慎,仍以低仓位或空仓观望为主,静待时机为宜。

  东吴证券:多方试探抵抗 后市仍有反复

  周三大盘小幅反弹,早盘两市小幅低开,在地产、水泥、医药等板块拉升带动下股指震荡攀升,但由于市场持股信心不稳,股指来回拉锯,午后在权重板块企稳回升提振下,大盘震荡回升,最终两市以上涨报收,呈深强沪弱格局,成交量较上一个交易日基本持平。

  热点以超跌和防守为主

  从盘面来看,个股普涨,但普遍涨幅都不大,其中涨停非ST个股有12家,而跌停个股缩减至9家。板块方面,呈现出超跌和防守双轮驱动的格局,前期大幅下跌的水泥板块大幅上涨3.86%,其中同力水泥和祁连山涨停;温总理表示要在铁路等领域做出几件提振信心的实事,此消息刺激铁路基建板块早盘大涨;另外,医药、酿酒食品等传统的防守型板块也位于涨幅前列;相比之下,银行、地产、电力等权重板块则表现疲弱,对股指拖累较大,尤其是银行股盘中一度打压股指,不利于投资者信心的修复。

  政策稳增长或已成共识

  7月9日上午和1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主持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座谈会上,温总理提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才有相应的基础。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消费、出口多元化等,但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将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作用,结合央行一个月内两次降息,说明决策层面对于稳增长已经达成一致。而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尤其要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卫生、教育等领域抓紧做几件看得见、鼓舞人心的实事,以提振投资者信心。温总理的讲话引发了市场对于后续相关利好政策的预期,对于稳定A股市场投资者信心有重要作用。

  多方试探抵抗 后市仍有反复

  经过前期持续下跌后,市场做空动能趋于衰减,板块和个股的严重超跌积聚了一定的做多动能,盘面多空对抗显得更为激烈,但由于各大权重板块之间尚未形成做多合力,加上投资者信心低迷,短期要发动像样的反弹难度较大。市场呈现出少部分个股提前大盘止跌反弹的格局,结构性机会和风险将伴随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从政策面来看,经济的持续下行为政策预留了更大的操作空间,近期中央领导人密集调研经济发展情况,或为政策进一步预调微调作铺垫,后续有望推出一系列稳增长的组合拳。因此,投资者在目前点位不宜盲目悲观,相反对于部分已经严重超卖的绩优个股可逢低适当布局。当然,底部的构筑并非一蹴而就,必然伴随股指的反复。稳健的投资者可待形势明朗后再行进场。

  市场个股分化严重 2132点附近仍有反复争夺

  周四市场呈现探底回升的格局,上证指数开盘后快速下挫,盘中创出新低后逐步回升,其他各类指数均上涨,指数分化严重。目前上证指数向2132逼近,下跌速度趋缓,并呈现出抵抗式反弹。2132作为上半年的重要点位,后市仍会在此附近反复,后市可适当关注超跌板块。(倍新咨询)

  缩量下行格局不改 短期调整直指年初低点

  周四两市继续低开,盘中再创年内新低,再逼年初低点2132.63点。从成交量来看,今日量能比昨日明显放量,市场经过前期的调整,下调的幅度越来越窄,引发了市场新一轮的抄底风潮。近期股指调整幅度有所缓解,但市场频临年内低点,仍会出现最后一跌来完成市场底部的确认,因此市场仍将缩量下行,目标直指年初低点。(巨丰投资)

  市场观望气氛仍十分浓重 技术反弹或将显现

  周四大盘早盘整体呈现小幅低开后窄幅震荡的格局,盘中板块个股涨跌互现,其中环保、生物制药、酿酒、农林牧渔、陶瓷、酒店旅游板块涨幅居前,而水泥、金融、船舶制造、有色、传媒娱乐板块有所下挫。全日股指横盘整理,盘中交投清淡,投资者观望气氛仍十分浓重。短线来看,在政策利好不断的情况下股指有望迎来超跌后的技术性反弹。(北京首证)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