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哨所铁列克提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12日电(记者贾启龙)北疆边防哨所,没有不刮风的,可没有一个像铁列克提哨所那样,刮得持久,还特别得凶。
巴尔鲁克山脚下的铁列克提哨所,位于新疆塔城“老风口”的喇叭口处。
“这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连长刘晓玖介绍,“从每年10月,到来年的5月,哨所几乎每天都是10级以上的大风,尤其冬至后的两个月里,风力达到12级以上。”
“风太大,给官兵的生活、训练和执勤带来很多麻烦。每次巡逻时,官兵必须手拉手一同前行。否则,稍不留神,就会被吹到边境铁丝网边,经常被扎伤。”刘晓玖说。
一次,机要参谋张成伟从哨楼回来时,一不留神被狂风刮到了铁丝网上。为了防止再次被风刮跑,张成伟一直牢牢地握紧带刺的铁丝网,手掌心被扎得鲜血直流,直到连队的官兵赶来。
风太大,哨所的设施损耗大。
哨楼新建不到一年,彩色的钢顶就被掀翻,观察窗也被拦腰折断,最可惜的是漂亮的扶手,被刮跑后至今没找到。
一到冬天,大风常把电线刮断。抽水泵没电,无法向蓄水池供水。全连官兵只好到300米外的泉眼抬水。
盛水,只能用炊事班的汤桶和战备锅。可桶盖常被风刮跑,战士只得撇下桶,一路狂追;没有盖子,干净的水又被刮起的雪和土弄脏……
风太大,影响了官兵的身体健康。
一到夜里,风声如鬼哭狼嚎般,官兵只得用棉球塞到耳孔里,就这样,彻夜难眠也是常事。
起风时,室内外的压强也不一样,大家的耳膜有明显的压迫感,总感觉耳朵在嗡嗡响。士官黄枭昕,以前是个“顺风耳”,现在要跟他说话,必须扯着嗓门大声喊。
风太大,给官兵出行造成不便。
一到冬天,哨兵就不敢再往塔楼上爬了。因为,官兵们害怕自己像风筝一样被刮飞。
外出执勤时,官兵们即便穿上皮衣,也常被冻透。尤其是面部,因暴露在外,常被冻僵。后来,官兵再巡逻时,只得人人戴上一个摩托车头盔。
铁列克提哨所,位于平坦的开阔之地。一到冬天,风把附近的雪,刮起两米多高,哨所就成了“孤岛”,官兵常因此迷路。
营长陈志业是个“老边防”,守防10年的他,对防区内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可去年底,他却在此迷了路。
幸好,他随身带有信号枪。官兵沿着信号外出寻找,发现他就在离哨所2公里的地方。
一次,士官刘根荣家中有事,急需回去。可那天,正好刮起10级大风。连队派了一个班的兵力,手拉手将他护送到10公里外的无风区。
“风很烦人,可官兵们有办法对付它。”刘晓玖说。
冬季训练,室外太冷,哨所就组织官兵在120平方米的房子里开展花样体能训练。通过科学娱乐与体能组合练习,充分调动官兵训练积极性。比如,俯卧撑和乒乓球联系起来。乒乓球打输了,就去做俯卧撑。深蹲和单杠组合,一个锻炼腿部,一个锻炼臂力,四肢都能练。
风大,精度射击受影响。于是,官兵们根据风向和风力大小,发明了修正偏移瞄准点射击的办法,即便在风天里,也能打出满环的好成绩。
去年,哨所翻建新营房,从内地招来的工人,因风太大,干了不到3天,纷纷辞职。
聪明的老板请连队将官兵集合起来,让他们当着工人的面,报自己的年龄。
18、19、20……战士们报着报着,一位工人感动了,大喊一声:“解放军在这里一呆就是几年,难道我们连几个月都坚持不下么?”
后来,军民齐心协力,新楼在3个月内拔地而起。
作者:贾启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