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7月15日电(记者苏晓洲、李鹏翔、王思海)公共租赁自行车出现在初夏的北京后,引发人们对“两个轮子”医治拥堵、污染等“城市病”的憧憬。
早于北京,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株洲市悄然建成并运营公共自行车系统。迥异的武汉与株洲“模式”共同证明:只要“公租自行车”足量、舒适、站点间距短和覆盖面广,不但市民受益,更是优化城市交通环境的现代“低碳慢行交通体系”。
“城市病”呼唤“自行车王国”回归
在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都有因“跑步”进入汽车社会引发拥堵、环保问题带来的焦虑。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24万辆,堵车日渐常态化。相比武汉,株洲市规模较小,但“十一五”期间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也增加了近25万辆,交通、环境负担日益沉重。
眼下管理着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台商张振卿,曾在意大利米兰等城市长期经营类似系统。张振卿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引发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更有研究表明,交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两成左右,而汽车尾气污染则占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的七成左右。为此,荷兰、意大利、丹麦等欧洲国家近些年开始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有的甚至已成新的“自行车王国”。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试验区。2008年6月,武汉鑫飞达集团公司从15个站点起步,着手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目前已在全市建立站点1218个。株洲市则从2011年5月开始,由财政分两期投资2.5亿元,用一年多时间建起了覆盖主城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公租自行车”惠民、环保被社会认可
在武汉、株洲,市民均只要缴纳200元押金就可申办一张公共自行车租赁卡,在2至3小时内免费骑乘,并可在全市所有租赁点通借通还,公共自行车实际上成为全体市民的免费出行工具。“这是一种福利啊!在欧洲国家,自行车每小时的租金往往要1欧元。”张振卿说。
武汉鑫飞达集团公司董事长刘纯启介绍,截至5月,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共投放自行车7万多辆。办租车卡的市民大约100万人,每天高峰时骑公共自行车的市民大约有20万人次。
在株洲市,公共自行车则采用新一代欧洲技术:防盗异型部件、全铝车身、轴驱动、带变速装置和儿童坐椅,骑起来特别轻松。在株洲市火车站附近开超市的刘良元说,家里有轿车,但如今在市内只要不刮风下雨,都会选择骑公共自行车。株洲市一家房产公司职员周文博说,株洲各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间距一般只有1公里左右甚至几百米,借还十分方便,有效解决了上下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他养成了“公共自行车+公交车”的通勤习惯。
在株洲市,公共自行车成功地取代了市民自购自行车、减少了私家车、淘汰了大批摩托车,成为街市流动的风景。目前株洲市共投放公共自行车2万辆,办卡市民达到16万人。1年来,市民租、还车达3300万车次,骑车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1250多圈,为市民节省交通费数千万元。
可持续发展需“以车养车”
公共自行车能不能长期跑下去,武汉、株洲都面临可持续性考验。
武汉市发改委宣传处处长程蕾介绍,武汉市近年来提出发展“慢行交通”体系,鼓励步行、骑自行车,并将发展公共自行车项目列为市政府10件实事之一,纳入“两型社会”建设内容。在新改建市政道路工程中,一律设置非机动车道,对全市22条既有道路重新施划标线,明晰自行车的路权。
株洲市政府副秘书长苏涛说,株洲市委和市政府负责人带头倡导“135”出行方式,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记者看到,株洲市在全城铺设了印有绿色环氧树脂漆的自行车专用道,大街小巷都有醒目的非机动车行驶标示牌,加上浓密的树阴遮阳,市民骑自行车方便、安全而舒适。
武汉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取“政府支持,企业运作”模式。刘纯启介绍,武汉公共自行车系统先期投入2亿多元主要靠企业投资,少量靠社会捐赠。政府对增建一个站点补贴10万元、新增一辆自行车补贴100元,几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约3000万元。在没有财政资金“兜底”的情况下,武汉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利用站点广告、信息发布等收入来维持运营,未来还计划开发电子查询、废旧物资回收、电瓶车充电等项目。
老工业基地株洲市,则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路子。公共自行车前期建设由政府投入,后期实行市场化运营。由工程建设中标单位与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共同组建株洲健宁公司,全面负责公共自行车系统经营。株洲健宁公司在株洲市设立生产基地,同时向其他城市有偿输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目前深圳盐田区、湖南浏阳市、株洲县等地已正式订购了该公共自行车系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