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日本近期这种“对外强硬”不仅限于钓鱼岛问题,也不仅限于对华外交;“准确传达”出野田内阁和执政的民主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内外困局。
据报道,7月15日上午,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被日本外务省“暂时召回”,并一度引发“撤换”、“暂不回中国”等诸多猜测和议论。对此,日本外务省解释称,此次令丹羽回国并非“召回大使”的抗议行为。当天下午外相玄叶光一郎会见丹羽大使后,日本共同社又报道称,外相召见的目的,是“要求大使准确传达日本政府立场”,并称丹羽大使将于16日返回中国。
日本驻华大使短短两天的“飞去来”,究竟能“准确传达”些怎样的信息?
大使是沟通邦交国间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从表面上看,日本外相要求丹羽大使“准确传达”的立场来自日本政府,对象则是中国政府,但在钓鱼岛争执持续升温、两国官方“交手”已历几个回合的背景下,所谓“日本政府立场”,和以往相比并无多大变化,其实早已不言自明。因而,日本政府想“准确传达”的信息,“收件人”或许不仅限于中国政府。
首先,野田内阁和日本民主党希望借“暂时召回驻华大使”这种常被用于国际间外交对抗的动作,对内释放“政府对华强硬”、“不屈服中国压力”的“硬汉形象”,以取悦部分民粹。
其次,野田内阁和执政的民主党正处于困难时期:经济领域的持续低迷、欲振乏力,政治上支持率长期走低,党内又刚发生小泽一郎派退党自立、执政党议会党团元气大伤的非常事件。兵法上素有“弱则示人以强,以令敌不敢攻”的说法,通过丹羽的一来一回,显示政府、执政党地位稳固、好整以暇,恐也是考虑的一部分。
第三,由于民主党和野田内阁的弱势,日本一些在野政党、政客不断捡起“民族主义”旗号,打出“强势外交”的杀手锏,试图把野田内阁和民主党挤到“软弱无能”、“丧权辱国”的被动地位。此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不断挑逗钓鱼岛话题的石原慎太郎等都是典型。先发制人,抢占“强势外交”制高点,显示内阁和执政党“对外有办法”,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而“临时召回”丹羽大使,或许便是向国内政治对手“准确传达”这一信号的“好办法”。
必须看到的是,这种“对外强硬”不仅限于钓鱼岛问题,也不仅限于对华外交。近期日本官方对外摆出的,常常便是这张“水米油盐不进”的冷脸:和俄罗斯在北方四岛问题上较劲,和韩国在历史问题、主权纠纷上叫板,甚至为了“性奴”称呼,跟希拉里·克林顿咬文嚼字,死缠滥打。对此,旁观者也需“准确理解”。
如今的野田内阁缺乏“知华派”,更缺乏能与中国官方“对上话头”、避免误解的“中国通”。相对熟悉中国、已积累不少对华外交经验的丹羽,近来屡受日本国内政坛质疑,“撤换”一说恐非全无来由,倘丹羽也出现地位动摇,本就面临挑战的中日互信,想做到“准确传达”恐就更难了。
陶短房(学者)
相关报道见A05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