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深陷“代工事件”低价原则或是“压榨”代工厂
东方网7月17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相对于其他跨国企业而言,宜家(IKEA)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其扩张速度曾被喻为“蜗牛速度”。一向以严谨、负责著称的宜家,近日却陷在“代工事件”无法自拔。是非对错的背后,低价原则或许是导致宜家“压榨”代工厂商、扩张缓慢的主要原因。
质疑:
抽屉板是纸糊的
“更多的人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了质疑。”熟悉宜家的知情人士苏坤(化名)直言。比如,宜家的一些柜子需要钉在墙上。因为宜家更注重“门面”的打造,背板很薄。“如果不钉在墙上,就倒了。”苏坤说。
还有抽屉。“宜家的很多抽屉板,实际是用纸做的。”苏坤还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城市的宜家开业前,在一商场做“体验中心”。被设计、安装好的几套样板间呈现在某商场一楼。和宜家一样,消费者可以去看、去坐,甚至去躺。在所呈现的产品中,有一款设计简洁、功能强大的百灵床非常受欢迎。因为展示过的产品是可以打折出售的,于是,该卖场的一位宜家员工在展示结束后去买这款产品时,却被告知:“床散了,无法修复。”“展示进行了也就三四个月,可床竟然散了。这将来会是宜家产品致命的问题。”苏坤表示。
作价:
店长可以做到一折
产品修复部,对诸多家居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部门。但在宜家,这个部门除了“产品修复”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权力——作价。
“作价”宜家也有标准——店长可以做到一折,部门经理可以做到三折,主管可以做到五折,普通员工可以做到七折。“其他人没有权限,包括其他部门经理,只有产品修复部的员工可以。”曾经的宜家员工朱成(化名)强调。
对“作价”而言,严重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价格在内部首先乱了,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显然不公平。然而,比“不平等消费”更严重的是,“宜家的产品,即便一折出售,宜家也有利润。”
“宜家的物流没什么成本,是外包的。如果宜家定价1000元的产品,修复部门的人认定它损坏了,只卖100元。随后,宜家会把损失的部分转嫁给产品的生产商。并不是宜家自身来消化。”朱成透露。
低价:
已经影响产品质量
苏坤强调,宜家真正的问题是“产品质量”,而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是“宜家太追求低价了”。
苏坤认为,过分追求低价,其产品必须降低成本,家具降低成本的办法只能从原材料入手。“宜家的产品设计很好,但必须常换常新,用不久。”
中投顾问建材行业研究员邹明晓表示,宜家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营销方式主要是靠顾客来宣传,而并非硬性的广告宣传,一直以来,宜家赖以传播的主力是宜家目录册。宜家在中国扩张缓慢,在邹明晓看来,无非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中国普通消费水平较低,宜家难以成为人人消费得起的大众家具。其次在中国,因宜家的产品大多在国外生产,运输成本和进口关税较高,经营上也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因而,成本居高不下、销售模式难以得到中国大众消费者的认可等,都将成为未来宜家在中国发展障碍及急需突破的瓶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