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深圳湾附近的白小姐,今年9月就要把3岁大的女儿送到香港的幼儿园上学,女儿即将成为双非(父母都不是香港人)跨境学童中的一员。再过一个多月,新的一批双非学童又将赴港上学。香港北区的学校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有的香港学生都不得不跨区上学。
据统计,今年度入读香港幼稚园的跨境学童达5708人,比去年度激增超过五成,其中大部分为双非学童。港府之前表示,明年会限制跨境学童的数量在1.3万人。然而,双非学童若不到香港上学,则只能在深圳上民办学校或学费高昂的国际学校,尴尬的身份使他们面临着教育的困境。
家长 跨境读书的诱惑与艰难 白小姐3岁的女儿,现在已经在准备去香港入学的事项。白小姐和老公都是内地人,女儿在香港出生,在香港没什么亲戚朋友,是一个典型的“双非”家庭。
“我认可香港的价值观。”白小姐这样解释自己到香港生孩子的原因。由于这个原因,她打算让孩子从小就接受香港的教育,不过,由于双非的身份,白小姐的女儿却要走一条艰难的上学路。去年孩子到香港面试幼儿园,面试了六七家,其中有一家特别中意,但是却没有被录取,最后只能上一间天水围的幼儿园。难以适应香港环境、上学交通不便……这些都是双非学童必须面对的问题。
港府统计处数字显示,有82%的双非家长认为香港较好的教育制度是他们会争取让子女留港生活的主要原因。港府的教育福利吸引了大部分双非家长选择每天不辞辛劳,送孩子跨境读书。香港教育局每年都以“学券”形式直接资助每名符合资格的幼儿入读香港的幼稚园,例如2012/2013学年的学前教育学券,每名符合资格的学童将获得每年金额达到16800港元补贴。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更可享受九年免费教育,无须缴交任何学费。
港府 明年或限制禁区纸数量 近日,数百名跨境学童的家长聚集在罗湖口岸,甚至到香港有关部门,抗议保姆车大幅涨价。保姆车,是这些跨境学童每天上学所必乘的交通工具。香港保安局会给合资格的学童发放“禁区纸”,让他们在口岸集合乘坐保姆车上学。
此前,香港前政务司司长林瑞麟曾表示,明年要把跨境学童的数量限制在1.3万人,主要就是通过限制禁区纸的数量从而限制学童数量。
目前在香港出生的双非婴儿数量已经超过17万。根据香港教育局向南都记者提供的近三年来跨境学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0学年,跨境学童的总数为8038人,2010/2011学年的跨境学童总数比上一学年增长23%,达9899人,而在最近的2011/2012学年中,跨境学童总人数则上涨至12865人,同比上涨近三成,而入读幼稚园的幼儿则首次超过小学人数,激增50.7%达5708人。
双非学童到香港入学的高峰期已经逐渐到来,他们最多集中于与香港最邻近的北区。本学年北区小学提供了3600个小学学位,其中1400个派给跨境学童,比去年多400个。由于大量双非学童涌入北区的学校,导致有的当地学生无法入学,只能被派位到其他区,引起香港家长不满。粉岭公立学校校长李穗波介绍,该校有400多名学生,其中竟有一半来自内地。
深圳 港澳籍学生不享义务教育 虽然明年港府对跨境学童数目控制在1 .3万人以内的政策还尚未正式落实公布,但此言一出,便引起了许多双非儿童和跨境学童家长的担忧。深圳双非儿童家长杨小姐坦言,“对于孩子的上学问题,我们真是进退两难呀。”
据了解,早在去年9月,深圳市公办学校对港澳籍生的报名政策开始收紧,有公办小学校长透露,深圳市政府曾发文,严格要求港澳籍生报读民办学校。
对于双非家长提出“小孩是香港户籍,父母在深圳开工厂,都在宝安上班,为什么不能读公办学校”的质疑时,宝安区教育局副局长童尽一曾在网上回应称,“小孩户籍为港澳籍,不在深圳市义务教育免费对象范围之内,财政不能拨付学杂费用补贴,公立学校又不能收费。港澳户籍儿童的家长可以到宝安区民办学校咨询入学”。
对此,罗湖区教育局的说法是“港澳及外国籍儿童按有关政策执行,原则上到民办学校申请学位”。而光明新区的政策相较灵活,其规定是“港澳籍学生,入学材料参照非深圳户籍学生,合格后有就读资质,但不具备免费资质”。
港校 跨境学童实在太辛苦了 屯门区伍时畅纪念学校校长朱小芳认为,深圳公办小学对港澳籍生的收生限制,无疑给香港北区本来就日趋紧缺的教育资源增加压力。港府“福利不过境”政策,也让在内地的港人无论入读港人子弟学校或是内地公立学校,都只能缴交全额学费甚至借读费。
就读于粉岭公立学校四年级的小林,是年级考试的第一名,她是一名双非学童,每天从罗湖口岸搭乘东铁到学校上课。对于数目众多的双非跨境学童,校长李穗波感慨:他们实在太辛苦了。
负责跨境学童工作的新家园社会服务中心社工陈丽华总结了双非学童所面临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长时间的交通使他们没有办法享受完整的校园生活,此外,他们也缺乏同学、老师等普通学生所能在学校里形成的社交网络。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均瑜指出,对于这些拿着禁区纸的跨境学童,每天放学后他们必须按照规定,在固定时间内往返深港两地,导致了他们很少能参与到这些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这对孩子的教育来说是一种缺憾”。
对此,李穗波采用了一些配合他们的应对方法,比如将原本在周末进行的课外活动挪到平时放学之后进行,为他们开设英文补习课。他承认,由于社会上的一些思潮,最近对双非学生歧视的情况有增多的趋势,对此,学校也会采取一些解决的办法。
政策解读 限制数量仍可赴港上学 虽然港府提出限制跨境学童的数量,但双非学童事实上已经取得香港合法身份,他们仍可赴港上学。
新界校长会主席朱景玄表示,虽然港府可以通过入境处或运输处的相关条例,通过行政手段限制跨境学童的数目,增加了跨境学童赴港读书的难度。但实际上,只要是持有香港出世纸,具有合法港人身份的学童,就可以自由出入香港,并有资格和权利接受香港的教育。)
教育局副秘书长陈美宝也指出,虽然会将获发禁区纸的学童及由直通校巴接载的学生数目定为1.3万,但未取得配额的小二或以下幼童(即不能再由保姆车接送),就需要由家长每天亲自接送,但仍可来港读书。
解决之道 建议打破跨境福利限制 对于双非学童的问题,深港两地的相关部门能够做些什么,来解决他们的教育困境?
香港教育局发言人表示,“我们会采用行之有效的安排,除了向邻近校网借位外,亦会使用学校的空置课室或将其他房间改建成为课室来增加小一班级数目。”此外,教育局呼吁居于内地的家长选择其他预计仍会有学位的地区如屯门及天水围等的学校,以期减少对北区小一学位的需求。
香港教联会主席黄均瑜认为,对于双非儿童日趋紧迫的教育问题,港府与内地政府不应“推太极”或者采取单方面限制的态度,应该更多地合作和沟通,对在内地就读的港人子弟提供合法的跨境支援,打破现时“零福利”的局面。黄均瑜呼吁港府对双非儿童的教育帮助和支持提供跨境服务,例如幼儿园的学券或者义务教育的福利。
此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均瑜建议双非儿童的家长,在小学以前,应该让孩子接受内地教育,将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新界校长会主席朱景玄建议,如果两地政府无法从教育方面去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那起码要给双非家长有后路可退,给他们再次选择身份的机会。这样起码让这些双非家长不用被逼只能在“接受跨境教育”或是“内地的高昂学费”的两难之中二选一,同时也让这些孩子可以有机会名正言顺地在内地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南都记者 吴怿 何薇 赵炎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