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 各地中小学生已进入快乐的暑期生活,而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时段也悄然而至,各地连续发生中小学生溺水等安全事故。再次敲响了学生暑期安全问题的警钟。
记者调查发现,各地的教育部门和家长也对学生假期安全一再强调,但为什么悲剧屡屡上演?专家认为,由于脱离了学校、家长的有效监管,加上儿童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自护、自救安全知识,导致意外伤害事故频发,酿成了很多家庭和社会悲剧。
暑期学生意外事故频发
暑期伊始,各地不断发生学生溺水等安全事故。7月1日,安徽寿县两名少年在淮河岸边戏水时,不幸同时溺亡;7月6日,安徽潜山油坝乡三名初中学生相约到潜河油坝段游泳,一男生不慎滑入深水区溺亡。
记者从浙江省公安部门获悉,6月1日至7月9日,浙江全省共发生18起未成年人溺水事件,有28个孩子溺水身亡。如7月1日,浙江武义县的三个七八岁孩子在小溪边玩耍时,不幸溺水死亡;7月9日,悲剧再次在武义县郊的一条河中上演,6个孩子相约玩耍时,2个11岁的女孩手拉手下河游泳,不慎滑入深水身亡。
7月10日下午,湖南省新宁县金石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在松枫亭黑冲水库发现三具小孩尸体。值班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看到了惨不忍睹的一幕:三个小孩在亲戚家吃完饭后到塘边玩耍,不幸溺水身亡。
“除了溺水事故,其他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程景林向记者介绍了一些事故案例,7月4日,舒城县的小超把家里的木头床当成公园的蹦蹦床玩耍,一不留心滑倒使得腰部磕在床沿上,经诊断碰撞造成了小超左边肾脏破裂。
暑期安全隐患重重
公安、教育等业内人士分析,溺水、交通事故、上网、独自居家是暑期可能对学生造成危害的四大主要威胁。同时也表示,暑假学生安全事故高发主因是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家长对孩子的看管不力或安全措施不到位也是重要因素。
南京江宁东山小学校长蔡小平表示,目前乡镇农村地区湖、溪、水塘及水库的分布密集,一旦学校、家长或水域负责人疏于管理,随时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玩耍地,成为安全隐患发生地。
安徽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张庚家说:“今年学生安全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群体性落水事件,一个学生失足落水,周围同学不顾一切下去救人,结果同时溺水。”张庚家介绍,暑期是溺水事故高发期,此类事故多发于农村和城郊接合地区。城市水域面积较小,管理上相对严格。而农村水域面积大且分散,不易管理,很多孩子会去附近水塘洗澡避暑,因此溺水事故较城市较为高发。
家长安全意识不足也是导致暑期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城市的孩子暑期活动相对较为规律,家长会把孩子送到正规的游泳馆、课外辅导班或图书馆这些安全性比较高的地方。安徽农村外出打工人口较多,留守儿童问题突出,这些孩子大都跟着爷爷奶奶在家,家长监管缺失,自我防范意识很低。”张庚家说。
不要让孩子成了“断线的风筝”
专家认为,暑期的安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共同的事情,只有构筑家长、学校、社会三维防护网络,才能保障孩子度过一个安全、愉快、有意义的暑期。
“家长是孩子暑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吴亦明认为,家长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不仅应当关心孩子们假期里吃得怎样、学得如何,更要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对孩子的安全知识教育。
吴亦明表示,构筑孩子暑期安全网络,应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指导和扶持,鼓励社区和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为家长消除后顾之忧。
“安全知识教育是公民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必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南京江宁东山小学校长蔡小平认为,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警示教育,尤其是放暑假前,要通过活生生的未成年人伤亡案例,教育他们增强交通、旅行、用火及游泳等诸方面的安全意识。还应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事故防范、人员救护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和技能的学习、演练。暑假期间,学校老师和孩子们之间应通过一定的方式保持必要的联系,不要让孩子们在漫长的假期里完全成了“断线的风筝”。(新华社记者凌军辉、帅才、刘美子、余靖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