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庄严 摄像:李慧 毛云李 陈烟波 编导:王立三 周星乔 孙渝洁 王梓
今天来关注昨天北京的一场暴雨。昨天北京遭遇暴雨袭击,下午两点前后,城区已普遍出现1小时1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由于白昼如夜雨势倾盆,有人形容当时的天气状况是“老天摸黑倒水”,北京再一次经受暴雨考验。我们半小时记者紧急出发,兵分几路,为您带来真实的现场记录。
从记者在昨天晚上20点30分拍摄到的画面中可以看到,由莲花桥通往西客站的地下通道入口,水顺着排水井盖翻涌上来,形成强大的水柱。在不远处的莲花桥下,积水最深处已有两米多深,一些车也困在水中。在莲花桥上,一位刚刚把车在水中开出的司机正在检查自己的车。
司机:车牌冲没了
记者:在哪里把牌子冲没了?
司机:谁知道在哪啊。
记者:你在水里开了?
司机:对啊。
记者:车有什么损害么?
司机:没有。
记者:以前遇到过这种情况么?
司机:没有,第一次。
当晚22点左右,记者再次冒雨来到西客站和莲花桥附近,虽然雨下的比以前小了些,但西客站前的地下通道仍有很深积水,有几辆车浸泡在水中,由于积水太深,莲花池东路西客站前地下通道被迫关闭。记者看到,莲花池西路莲花池东路东西方向交通还算畅通,一些车冒雨前行。大雨中打不到出租车,公交车也堵在路上,很多人的出行受阻,不得不选择步行。
记者:你这是回家?
路人甲 :走着回去。
记者:你家住在?
路人甲:杨树庄。
记者:你走多长时间了?
路人甲:一个多小时,在苹果园那面,倒一班地铁出来。
记者:还要多久能走到家?
路人甲:走一两个小时吧,今天雨特别大,已经到这里。
记者:你这是接孩子?
路人乙:是。
记者: 你走多久了?
路人乙:走半小时。
记者:你家住在哪?
路人乙:丰益桥。
记者:还得走多远能到家?
路人乙:要走的话还得一个多小时
湖南游客:车也打不到,方向也搞不清。
记者:你们走多久了?
湖南游客: 我们走了三个小时了。
而在不远处的莲花桥下,几辆汽车飘在水中,一辆公交车也在水中抛锚,电话亭只露出一个顶。西三环的南北方向交通完全被大水阻断。这里的积水不仅造成大量汽车拥堵在西三环莲花桥路段,就连南北方向的步行也难以通行,一些急于去往公主坟赶地铁的人,只能只冒险淌过齐腰深水。
记者: 你要到哪里?
被采者:我要到公主坟坐地铁。
记者:你是过来打工的是吗?
被采者:是
记者:你这么走多危险。你不知道其它的路是吗?
被采者:是。我看别人过来了,我就过来了。
记者:你的行李都湿了。
被采者:湿了没事
在莲花桥和铁路桥之间,水深已有1.5米左右。多数去往六里桥的人被阻隔在莲花桥下,在通往莲花桥下通道的台阶处,很多人聚集在这里,拿不定注意,是继续等待还是淌水赶路,有淌水过来的人告诉他们,沿着墙根走,水深到胸部。
很多人在经过一番犹豫之后,将自己的包和物品收拾妥当,打算淌水过去。这位小伙子和女朋友一番商量之后,背起女朋友涉水向南走去。
在莲芳桥南侧重聚路附近,一条铁路桥下,地面积水很深,交通几乎中断。
21日晚上11点半钟,记者位于北京市石景山莲芳桥南侧,看到雨势已经明显减小,但是路面上还是有很多的积水,身后的桥由于雨水的缘故而造成了一部分桥体垮塌,不远处还有很多车辆由于积水而抛锚。
莲石路与铁路桥之间的这条河水平时几近干涸,但是21日晚上,由于雨量猛增,河水水位已经漫过桥面,淹没了周边的路面,大批需要通过路口的车辆被迫停在道路两侧。由于水流冲击,部分桥面塌陷,损毁的部分被河水冲走,金属制的桥栏杆已经扭曲变形。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危险区域设置障碍,防止经过的人不慎落水。
工作人员:水太大 给冲垮了
水太大 河道往上冒
记者:有什么办法排水?
工作人员:就是水小了。现在就是水大,这走不开水,这是管子,本来这建一大桥呢 ,还没建呢,去勘探完了刚,那边两道管子,管子太小了,雨量大,管子小。
记者:那现在就只能等雨小了是吗?
工作人员:对,雨小了,水下去,再抢修
据了解,由于桥下管道排水量小,河水上涨后,造成桥体承受了水流的冲击,因此一些桥体受到了损毁。
工作人员:你看这水,从那过来的。
据了解,21日晚上7点钟左右,这里的河水突然漫过河堤,很多辆正在行驶的车辆被水淹过排气管而造成损坏,这辆公共汽车正在由于排气管进水正在等待救援。
司机:给着油门都不行,水太深了。
记者:抛锚多长时间了 ?
司机:4、5个小时。
记者:当时水最深的时候能达到什么地方?
司机:最深得到这
记者:车轮子淹了是吗
司机:车轮淹了
司机说,晚上6点多钟,自己的车正在桥下等红绿灯时,突然被上涨的河水淹了的。
司机:在这等着,得着车啊。等着,他那不是冲开了嘛,那河水就过来了,你没看那奥迪呢!我们这等着车呢,从这过去了,正好那水把那奥迪给它冲那去了,冲那栏杆去了 。
随后,记者找到了这辆奥迪车主和乘客。
记者:能走吗?
被采者:早都熄了,7点多的时候,水过来的时候,一下子给打到这来了。不到7点,6点多的时候 ,7点的水到这 ,这会水小多了,刚才水大。
记者:刚才淹到车的什么地方了
被采者:刚才我们来的时候,水到这了
记者看到,在重聚路上,还有不少车辆停在路边,这几辆车由于发动机进水而被迫停在马上中间。
一些路程不是太远的车主选择了把车推回家。
更多的车主则是把车停在没有积水的地方,等待雨水减小,积水较浅的时候再尝试通过。
被采者1:我车停那了,不敢过,那边水太深了。
记者:你停了多长时间了 ?
被采者1:我停有两小时了。
被采者2:前边积水过不去。
记者: 赌了多长时间了?
被采者2:赌了几个小时了。
记者:你在这等了多长时间了?
被采者3:两个小时。
记者看到,很多周边小区的下班回家的居民改变了原来的出行方式,徒步通过这片积水区域。
记者:平时怎么回家?
被采者4:开车,我车停在翠微了,被水淹了。
被采者5:平时都是公交车,今天是赌了还是怎么着。不清楚,没见车来。
晚上11点钟左右,雨量开始减小,一些车辆冒险通过这片积水区域。而更多的车主则是选择把车就近停在路边,自己徒步回家。在附近的一个公交站,还有在焦急等待的公交车的乘客。
记者:等了多长时间了?
乘客:1个多小时。
一场大雨,让很多地方的交通都陷入了瘫痪状态。北京西二环复兴门桥区,菜户营桥区,南二环景泰桥区,西三环莲花桥区、六里桥区,东南三环分钟寺桥区,南三环方庄桥下,西四环五路桥区,菜户营南路玉泉营桥北侧铁道桥下,京港澳高速阀东桥区,莲花池东路西客站北广场隧道等桥区和路段大面积积水,无法正常通行。7月21日晚上十点半,记者在会城门一带附近看到,行人在齐腕深的水中前行,部分路段积水更是形成了一个天然水柱,积水汩汩而出。很多人今天回家,只能选择趟水步行。
记者:走了多长时间了?
路人甲:我们走了有半个小时了。
记者:半个小时,从哪儿到哪儿?
路人甲:从军事博物馆走到这儿来的。
记者:乘车了吗?
路人甲:没有,没有车了,下雨下的太大了。
记者:公车和那个出租都没有了吗?
路人甲:出租太紧张了,那边净水。
记者:你好,这样走着多久了?
路人乙:有半个小时吧。
记者:从哪儿到哪儿?
路人乙:我是从前门那边过来的,然后从天安门广场那边绕过来的。
记者:你们走了多长时间?
路人乙:在桥上下车的然后走过来的。
记者:在车上塞了多久?
路人乙:车上比人走的还慢,快一个小时了。
这场北京气象史上罕见的持续强降水带给人们不少麻烦。7月21日晚上十一点多,一号线地铁军博站门口,马路上到处是匆匆赶路的行人。
记者:离家还有多远?
市民:我现在离家还有十里地吧,到天通苑,我能坐上车吗?这个车,我从那边走过来以后,整个裤子都湿透了,这个水都到这边,三环路,两边堵路,堵的挺厉害的。现在万柳桥那儿车还那么多,万柳桥。
突如其来的大雨,也让很多赶飞机、火车出行的人措手不及,甚至错过了出发的时间。在北京西站的过街天桥边,记者遇到了在北京打工的秦存,此时的他正拖着回家的行李赶路。
记者:你走着有多久了?
秦存:走了得半小时了
记者:从哪儿过来的?
秦存:从那个航天桥南那个地方,公主坟那个地方走过来的,走了三站地。
记者:为什么不坐车?
秦存:那个车过不来的。车等着太慢了,我就下来跑了,现在要晚点了,现在火车发车了,等着明天再走。
秦存告诉记者,他和朋友已经堵在车上半个多钟头没有挪动一步了,焦急的他,索性下车步行到车站,本打算和朋友一起乘坐今天晚上10:34分的火车回山东老家的他, 显然已经赶不上回家的列车了。
记者:几点的车?
秦存:10点43。
记者:现在几点?
秦存:现在都已经47了,已经晚了。再补一张,明天再走吧
记者:那今天晚上怎么办?
秦存:在车站待一夜。
秦存只能到车站去打探一下第二天一早的车。焦急的他,索性连伞也不打了。
到天桥,在这片的,在天桥上的。累坏了,也有汗,身上也有汗,外边也往里,汗也往外来。
这场强降雨一直持续到下半夜,被称为是61年以来北京最强暴雨。分析这场大雨的成因,有专家认为,水汽、地形、热岛效应汇聚一起,冷暖空气的交汇点恰好处于北京上空,因此持续时间长,雨强较大,在通州地区甚至出现了短时龙卷风,山区3万多人被迫转移。灾害来临,各方力量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消防官兵和北京卫戍部队也积极应战,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暴雨中,我们看到无数平凡的警察和市政工人奋战在抢险的第一线,北京市公安局燕山分局一位民警在救出了50多人后,被落入水中的电线击倒牺牲;很多环卫工人死守在被暴雨冲开的下水井盖边上,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护卫着城市和人民的安全。与此同时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一股来自民间自救的强大正能量。我们能看到无数人为了护卫这个城市所做出的努力。但实际上,我们知道正是脆弱的城市排水系统让这个国际大都市一次次陷入瘫痪。如果没有完善的市政体系,再多的应急预案也是临时抱佛脚。
面对这样的暴雨天气,北京市会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现行的预案是否面临实际困难?下一场暴雨来袭之时,北京是否仍会遭遇“大水围城“的尴尬?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答案。
北京市防汛抗旱办公室工作人员 :青龙湖镇民俗村有10个人被困,在逃出来的同时发现还有10个人困在水里…马上核实。尽快反馈,尽快反馈...
记者:这怎么回事啊?
工作人员:突发事件,等会儿。
记者:像今天这种应急电话您大概接了多少根?
工作人员:接了多少根,我都数不清楚。喂,您好,市防办…
防汛热线电话不断,工作人员已来不及同记者多说。截至22日凌晨,全市河湖在市防汛办统一指挥下应急调度。继多个河口分洪、开闸敞泄的部署,好不容易有了些缓解的汛情,又被紫金关进入房山区拒马河每秒2500立方米流量的大水弄得紧张了起来。
北京市防汛抗旱办公室工作人员:
“现在所有的河道,就是排不急。”
“他接不过来。我跟您说,现在我打110,119,都打不过来。”
同时,从监控录像中,我们也看到,包括莲花桥、方庄桥等多座下凹式立交桥区出现积水,交通被迫中断。在等待了3个多小时后,我们采访到了防汛办调度科科长王兆刚。
记者:为什么每次出现这样的大雨,都会有局部地区交通瘫痪?
王兆刚:因为我们立交桥的一般排水标准,也就一到三年一遇,一到三什么概念,也就是小时降雨在40-50毫米的防洪标准之内,但小时降雨量超过这个标准的话,肯定会出现短时的积水问题,这是因为我们排水设施的问题造成的。
记者:排水设施的什么问题?
王兆刚:这个是长期历史存在的问题,这么多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加大改进力度。|这几年我们主要是加大了一些排水管网的能力的建设,另外就是增加了排水泵的抽水能力,从而提高我们排水的标准,另外城区建立了8支防汛抢险队伍,配备了抢险的车辆,有情况的话我们会提前到重点道路去突破,应急处理一些汛情。
新加坡有什么应对之策呢?
作为一个城市型国家,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也面临着防汛等市政问题,尤其是大量降雨带来的内涝。在2010年,甚至还出现了强降雨导致市中心著名购物街乌节路严重淹水的情况。为解决城市排水难题,新加坡试图把雨水变灾为宝,通过覆盖全岛的地下排水系统,把强降水即使排出城区。
政府:A:我们在供水管网其实每年都要用到大概500到1000多万这样的数字,我们有新币这样一个确切的数字,通过这样紧密的更新,尤其是那些比较旧的管网,它们都比较脆弱,所以这些都更新了,用一些更加新的技术的管材。
新加坡现有的排水网,其密集程度已经能够覆盖100%的人口生活区。这些排水沟渠在设计之初,经过缜密的地质勘察和城市的整体规划。沟渠的走向要有利于排水而不是积水,另外,在平时的保养上,也非常注意清理沟渠中的落叶、垃圾等杂物,保持通道的畅通。
市民:站在我脚底下的其实就是雨水的管道。
记者:是一个沟渠吗?
市民:是一个沟渠,是由干净混凝土造出来的,这个里头它的高度大概有整个人这么高。
记者:您下去过?
市民:当初他在建造的时候我看到,那个工人真的是在沟渠里面施工。
记者:但是水怎么进入到沟渠里面?我看是密封的。
市民:你在这个表面是密封的,但是你要看马路边上,马路边上面有很多那个进水口,比如像这个。
记者:这个进水口跟沟渠是连在一起的?
市民:所有的沟跟进水口是连在一起的,当下雨的时候所有的雨水就有效地收集起来,通过它完善的沟渠送到了水库,或者那种蓄水池。
记者:这是暗渠,我看到街上还有从小区出来的明区,有的还很简陋,修了一下,因为水泥也修了一下,那些是自己修的吗?
市民:如果是政府的,就是由公用事业级负责维修和建造,如果那个沟渠是在私人的地段,私人发展就必须修建。
记者:您说必须吗?
市民:是的,这是政府的,他们有责任建造,当他们整个项目在建造的时候就必须包含在建筑立面,要不然新加坡建设局是不会给他批准这个项目可以建造,不能批准。
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维修建设,新加坡政府每年投入专项资金超过500万新币,折合人民币2500万元。此外城市道路的设计也被密切和城市排水联系在一起。
市民:马路这个。大概在一年多前,这个路口发生了严重的淹水事故,政府就马上采取措施,垫高这个马路,垫高了一米左右。
记者:是中间的部分垫高,两侧矮是吗?
市民:整体垫高,点高以后当然中间还是比较高,两边比较矮,雨水的阴沟系统也是新的。那么这个漏水口也是崭新的,虽然它的口现在已经是加大了,这个水管也是加大了。
最近有报道,在别的新加坡地段有发生饮水,经过调查之后,我们政府发现这个漏水口还不够大,所以他们就加大漏水口,另外在侧面也加了漏水口,那么可以加快那个排水的速度。
当然,遇到强降雨,光有沟渠是不够的,还要给大量雨水找到能够储存的地方,从而防止排水沟被倒灌。截至到目前为止,土地面积极为有限的新加坡,已经陆续在全岛修建了17个水库、蓄水池,用以收集降雨。有了这些水库,下雨的时候雨水有地方排,而平时水库就成了新加坡重要的淡水来源。
政府:我们现在听到很多就是雨水收集设施都是一个局部的,就是一个小区的建设,然后来收集雨水来利用,我们的雨水收集的概念是一个大层面的。就是比如说,我们开会的这个场地,这个就是在我们刚才提到的100平方公里的我们…水库的汇水区范围内,所以这里的降雨,都进入我们会场外面你看到的那个水库,就是我们…水库。所以它占了我们四个水资源中其中一个重要的。
2012年7月21日,北京大暴雨。
这是61年来北京经历过的最大的强降雨。这一天,也注定会被写进这座城市的历史。短短几个小时内,北京城变成了泽国。大批民众房屋进水、汽车被泡、滞留路上,人们遭受了从生理到心理的严峻考验。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暴雨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从政府到民间,从求助信息的微博传递到救援组织的有序展开,从志愿救援的呼吁到主动行动,大雨中的北京城,给了我们守望相助的感动。这一晚,数以万计的网友通过微博等现代传播工具不断传播雨情、灾情和救助信息;很多私家车主自发到受灾严重的地方免费接送困在雨中的路人;很多个人和私营企业主打开家门和营业场所,让无处可去的人们得到一个温暖的安慰。灾难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城市防汛能力的期望,对应急工作的质疑,也看到了网络互动对救援速度的提升,对受灾最严重地区和受灾者的支援帮助。北京经历了一次灾害,也积蓄了更多值得珍视的经验教训,只有把这些经验和教训深深地铭刻在这个城市的记忆中,我们才能更理性地去思考灾害中的问题,才能让这个城市在面对突然降临的挑战时,能更好地应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