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工的旺角大坑东蓄洪池是全港首个地下蓄洪池,图片来自港府新闻网
南都讯 记者康殷发自香港“马照跑,舞照跳”,闻名海外的香港跑马地赛马场地面以下将被挖空。港府计划投资10.6亿元(港元,下同),在马场地下建造6万立方米,约等于24个标准游泳池面积的蓄洪池,以暂存特大暴雨期间的雨水,缓解港岛湾仔地区的水浸问题。工程计划在2018年完工。
马场地下建6万立方蓄洪池 跑马地蓄洪池建筑计划,是港府正在进行的数个大型防洪工程之一。港府文件显示,2000年8月、2006年4月和2008年6月发生特大暴雨期间,跑马地和邻近区域,包括跑马地马场和跑马地游乐场,均曾发生严重水浸。
渠务署表示,跑马地蓄洪池建成后,在特大暴雨期间将暂存从该游乐场和上游集水区收集的部分雨水,以减低流经下游雨水排放系统的高峰流量。暴雨过后,蓄洪池贮存的雨水便会排放到位于坚拿道的一条现有暗渠。工程完成后,跑马地附近排水系统足以抵御50年一遇的暴雨。在跑马地游乐场建造一个容量为6万立方米的地下蓄洪池和一所泵房,估计所需费用为10 .6亿港元。预计在2018年投入使用。
200亿建立体雨水排放体系 今年7月4月,“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更荣获“2012年国际水协会项目创新大奖”。1996年起,港府就已制定雨水立体排放整体计划,并不断更新检讨计划内容。香港的雨水排放计划包括改善现有排水系统、建设蓄洪池、雨水隧道、水泵站的立体体系。而跑马地蓄洪池正是体系之一。
事实上,港府在旺角大坑东、港岛上环的雨水蓄洪池已先后落成启用,以往旺角、上环等地的水浸黑点,近年已难见水浸街的景象。通过改善现有排水系统、建设蓄洪池、雨水隧道、水泵站,十年间港府投资逾200亿元建设立体雨水排放系统。
香港降水量大台风多。2010年内,香港曾经分别发出17次黄色、7次红色及2次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全年总雨量是2371 .7毫米。但十年间建设的立体排水工程,让香港水浸黑点数量从1995年的90个下降至2011年的16个。
港澳观察 对逝去生命的尊重推动港府高标准防洪 天气灾难猝不及防,高标准高投入,有备无患则是港府防洪策略的一大特征。港府自1996年起已制定雨水排放整体计划,在设计公共雨水排放系统时,已考虑到土地用途发展方案、经济增长、社会经济需要、水浸带来的后果及纾缓水浸措施的利益/成本分析。
以渠务署公布的标准,市区排水干渠系统需抵御200年一遇暴雨、市区排水支渠系统需抵御50年一遇暴雨、主要乡郊集水区防洪渠需抵御50年一遇暴雨、乡村排水系统抵御10年一遇暴雨。
除了高标准高投入,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也是推动港府在防洪建设上不遗余力的因素。
2010年7月22日,香港大埔沙埔仔村遭遇黑色暴雨,村旁河道水位暴涨,夹杂沙石冲击村落,最终导致村民林荣益被洪水冲走溺毙。
由于当时渠务署正在河涌上游进行河道拓宽工程,村民质疑政府工程正是导致河水暴涨的元凶。事发4天后渠务署署长来到事发现场视察,现场向村民道歉。时任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更委任国际知名水力学权威李行伟教授为调查报告进行独立审核。与此同时,死因裁判官当年7月26日指示警方进行调查,并在6个月内呈交死亡调查报告。
不仅于此,渠务署完成了沙埔仔村的清理工作及修建村内损坏的行人路和围栏,并协助村民修葺受水浸影响的村屋。与此同时,赶在2011年雨季前,渠务署在沙埔仔村完成多项改善措施增加河道的排洪能力。为监察沙埔仔村水患,渠务署更连同天文台为沙埔仔村设立一套区域性雨量通报系统,当山洪再次暴发,系统会通知村民疏散,而上述工程费用均由政府开支。
显然,没有对逝去村民的敬畏,没有村民的请愿与媒体的追问,港府的动作不会如此迅速与高效。事实上,在港府各区政府办事处,《如何减少水浸损失》、《洪水响号警报系统》、《小心洪水远离河道》等免费宣传小册子可以随时索取,一旦遭遇暴雨洪水,如何避险求生,致电何处求助,小册子一应俱全,可谓有备无患。
南都记者康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