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的北京蓝天白云,阳光普照,让人产生了一种不真实感,仿佛前天的那场大暴雨根本就没有发生一样,但是事实毕竟是事实,事实不容去否认,也不能去否认,也不能去忽视。
到现在为止因为大雨而造成37人死亡,今天在悼念这37位死难者的时候,也在想如果未来我们再遇到同样的一次暴雨,能不能拿出更加有效的预防和预警措施,今天各方的抢险工作还在继续,我们先去现场看一看。
字幕提示:
北京通州区受灾画面
7月21日晚23点画面
解说:
21日,一场有气象资料以来最大暴雨肆虐北京整整20个小时。今天,灾后救援仍在继续。
主持人:
截止22日17时,北京市境内共发现因暴雨遇难37人,其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击致死1人,触电死亡5人,目前死亡者已有22人确定身份,其余15人正在确认中。
解说:
据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21日的特大暴雨过程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成灾14000平方公里,全市受灾人口190万,其中房山区80万,全市道路、铁路交通、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部分电力设施损毁,多处民房倒塌,数百辆汽车损毁,初步统计损失近百亿。此次特大暴雨房山区降雨量最大,受灾也最重,暴雨引发的山洪及泥石流造成众多房屋、道路被毁,田地、禽畜损失巨大。
受灾户:
水特别大,几乎在三米以上,在咱们站的位置以上,前面这所有的房子全部没了,全部冲跑了。
解说:
目前,房山区4000多名受灾群众已被转移至安全地带进行安置。而就在昨天上午,第一批共计4600件救灾物资已经送达受灾村镇。
窦伟(本台记者):
眼前这个画面让我们感到非常吃惊,这段被水淹没的路段有1公里左右长,这里是京港澳高速赵辛店桥到长阳桥之间的路段,如果不知道这个地方是高速公路,还会让人以为眼前这是一条河流。
解说:
同样地处房山区,受灾严重的京港澳高速公路今天依然无法通车,这里的积水曾高达两米以上,众多车辆被淹,目前仍在加紧排水。
王小节(本台记者):
这里是京港澳高速的朝阳路段,大家可以看到,目前我身后的积水比昨天提供的画面已经缓解了很多,最深处只有不到三米了。我脚下全部都是淤泥,走起路来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和我们以往印象中高速路的路面已经完全不同了。
我身后排水集团的排水车正在不停地作业,据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他们到这已经坚守了三天两夜了。
姜德根(武警北京市总队某部政委):
今天晚上我们加派500名兵力,与路政一起加大排水和清淤的力度,保证按时通车。
解说:
而在距离北京市区150公里的著名景点野三坡,21日的暴雨让这里成为一座断水、断电、断通讯的孤岛,大量游客和当地群众被困。由于山洪造成多处桥梁、路段被冲毁,消防官兵只能徒步进行救援。
北京的这场暴雨已经过去,但是来自气象部门的消息说,今天上午10点,强热带风暴“韦森特”已经加强为台风,而这场台风将会给广东、广西、海南带来又一场的狂风暴雨。
今天,这三个省的气象部门已经发出了预报。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先连线正在京港澳路段进行报道的本台记者王小节,看看当地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抢修正在进行中,你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的进度是什么样的?
王小节:
我刚刚随武警北京总队的救援官兵一起到了积水的中央去巡视,在最深处的时候也看到有些车面露出了车顶,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因为昨天我刚刚到这里的时候是一片汪洋,和刚才大家在航拍镜头上看见的一样,一座中间限高四米的铁路桥完全看不见,被淹没在里头,但现在我身旁所有的车辆几乎都已经浮出了水面,但是它们被泥浆裹得非常深,我试图想去看车的车牌号,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了解当地的蓝天救援人员,他们去潜水,去排查车辆的时候几乎都得用手摸,因为他们眼前完全是一团浑浊的泥水。
主持人:
如果按照你刚才描述的进度往下进行,京港澳路段预计在什么时候就可以处在一种通行的状态了?
王小节:
这个还不好说,因为现在有15辆排水车在不停作业,水面以30cm/小时的速度在下降,非常快,和下午相比这个水线退出了好几十米。在下午5点,水面最高的地方还是在三米,现在已经下降到两米了。我认为在明天太阳出来之前,是不是水可以被排完,而且今天晚上武警北京消防总队还会加派500名官兵再来替换作业,现场已经超过2000人次以上武警官兵。可能指挥部要求在明天之内能够尽量通车,我们会在这关注救援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主持人:
谢谢小节,我们也希望尽快从你那里得到京港澳路段已经通车的报道。
不妨再回顾一下暴雨给北京带来的灾情情况,死亡人数是37人,失踪人数是7人,紧急转移安置是4.3万人,还有12.4万人受灾,涉及到的地区是房山、通州、石景山等11个区(县)。
如果没有这次暴雨,可能很多人非常难以想象,下了一场暴雨就会有37个人丢了性命。如果说去年北京的那场暴雨还让人能够产生一种调侃的心态,说到北京去“看海”,今年在面对这样一个惨重伤亡人数的时候,恐怕更多的是拿出一种去认真、慎重和严肃对待这些问题的一个时候了。
21日特大暴雨在北京来临之前,气象部门已经向公众发布了相关的信息,问题是这些信息有没有达到它预期的效果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2012年7月2日 19:30分 天气预报
主持人:
降雨将会自西向东迅速增多增强,为此中央气象台今天下午也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
解说:
回头看北京7月21日的这场暴雨,在7月20日晚上7点半,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此次预警对北京在21日的天气预报是多云转雷阵雨。
字幕提示:
2012年7月21日 新闻
主持人:
北京从今天午后开始天色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虽然是午后,但是天色晦暗的已经犹如傍晚一般。
解说:
在21日早上9点30分,北京市气象台第一次发布暴雨蓝色预警。11点40分,北京市气象局又和北京市国土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2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气象部门通过3000多块社区大屏,5万余块移动电视,中国气象网、首都之窗、微博、北京电台、电视台、声讯电话等渠道向公众发布了暴雨、雷电和地质灾害预警。但是对于21日这场北京市有气象资料以来的最大降雨,很多市民之前显然没有意识到此次天气预警的严重性,甚至有不少人仍然在期待着晚上的演唱会和北京国安的中超联赛。
7月21日下午两点,北京市气象局又将暴雨蓝色预警提升为暴雨黄色预警,并在下午3点半再一次进行发布,此时网上开始出现众多看海的照片。但就在大家些许调侃中,北京的这场暴雨却越来越猛烈。
字幕提示:
2012年7月21日 新闻
主持人:
到目前为止,这场强降雨天气已经造成了人员的伤亡。今天在北京通州因为大风和大雨天气,刮倒了一间在建的厂房,已经造成了两死两伤,而且因为降雨天气还伴随着雷电,因为雷电、雷击又造成了一人死亡。
解说:
临近傍晚情况开始越发严峻,7月21日下午6点30分,北京市气象台进一步将预警提升为暴雨橙色预警,这也是北京市气象台自2005年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发布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
李莲(本台记者):
这里就是莲花桥。我们看到桥下积水已经有200多米长,宽也达到了100多米,而且根据桥下的竹子目测,桥的积水最深处应该能够达到,我是一米七三的个儿,这个水至少过了我胸以上。
解说:
就在北京市气象局发布橙色预警半个小时后,晚上7点多,一条求救微博引发大家的关注。房山区有上百名小学生因军训被困北京房山青龙湖少年军校基地,亟待救援。被困的104名学生和9名老师来自北京育才学校,后来在消防部门的紧急救援下被转移到高处躲过一劫,而房山正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早上9点30分开始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到下午6点30分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在这个阶段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北京市民调整了自己的行程,减少外出,待在家中。但是当晚多个演唱会照常进行,当晚北京国安也在大雨中踢完了中超联赛,当晚这个体育场有两万名观众。
主持人:
当我们回溯这个过程的时候可以看到北京市气象局在一天的时间里连续五次发布了相关信息,不妨用图来回顾一下。从9点半到晚上16点半,从蓝色预警一直到两次黄色,最后到了橙色,其中还有一次和国土资源局的关于地质灾害的黄色预警。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不仅没有很严肃地对待这件事情,反而仍然是用一种调侃的口气在面对这件事情。
接下来就连线采访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陶先生。
刚才在短片中已经看到了,虽然说气象部门一天五次发布了相关信息,级别在一次一次提高,但是人们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您觉得是为什么?
程晓陶(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这是大家对灾害预警信息的一个理解,我们国家的灾害预警分成蓝、黄、橙、红四个等级。蓝色一般是提醒大家要注意了,相关专业部门要做一些准备。到黄色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你这有一定的危险性,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这个时候专业部门开始要行动,而老百姓需要特别关注这件事情。但是如果说警报升级到了橙色,这个时候危险的等级就比较高了。
主持人:
我作为一个个人,平时我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不大会关注是什么颜色,只会关注下雨有多大,我已经看到雨很大了,虽然它一直在告诉我这个级别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好像没有这种意识,您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程晓陶:
是一个宣传的问题,划分了四个等级,但是这四个等级只有专业部门理解它的含义还是不够的,应该整个社会,相关的企业、事业、机关、学校,包括老百姓都应该理解这样一个不同等级预警的危险性,这样就好一些。
主持人:
我也发现了一个细节,在大雨磅礴的那天晚上,相应公共集会的一些活动都没有取消,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现象,在如此一个非常大雨的情况下,这些东西是不是存在取消的可能性?
程晓陶:
这实际上和灾害的危险性相关,假如说只是下了一场大雨,这些活动照常举行也许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次警报已经到了橙色,而且暴雨的强度也非常大,按道理讲组织者事先也应该有相应的预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些大型活动是应该取消的。
主持人:
稍后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
其实在面对这样一种自然灾害的时候,预防和应急是两腿走路,刚才我们着重说了一下预防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继续关注应急应当怎么办?
(播放短片)
解说:
7月21日的这场暴雨,北京市广渠门立交桥备受大家关注。当晚,桥下积水深达四米,五辆汽车被淹。晚上10点30分左右,当轿车被众人拉出水面,被救的司机已经不省人事。后经医院一个多小时的抢救,这位1980年出生,生前是《阿阿熊》杂志副总的丁志建先生,因溺水导致肺水肿去世。
今天,出版人卢俊在其微博中写到,晚上7点30分左右,他给家里打电话,家人半小时候后赶到。10点40分左右救援队抢救时发现他的头骨都撞碎了,一定是有很多原因导致他不能逃生。
暴雨之下,与广渠门桥下类似的一幕,同一天也发生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副镇长高大辉的身上。21日晚上,当高大辉得知七贤村灾情严重的情况后,顾不上身体的极度疲惫,只身一人驱车前往七贤村救援受困群众。当晚9点15分左右,高大辉驾驶的车辆遭遇洪水,滔滔洪水涌进驾驶室,由于车外水压过大,车门无法打开。22日下午4点多,当消防官兵潜入水下打捞起高大辉的汽车才发现他的遗体。
一场暴雨37人遇难,其中溺水死亡的多达25人。今天,各方都在汇集汽车落水自救的招数。北京童话作家郑渊洁也在自己的微博给出了逃生的建议:外出首选公共交通的我,现在特意驾车到广渠门桥,实地设想如果自己的车遭遇灭顶之灾,车门、车窗无法打开时如何逃生?我成功用头枕下的两根金属棍砸破车窗逃生。
北京遭遇暴雨,牵动各方神经,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应急抢险公安、消防、交通、电力、公交、地铁、民航、民政等部门,共出动16万人次参与。各方面的应急救援工作也经受了一次最严峻的考验,而暴雨中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实施救援。
字幕提示:
一场大雨让交通变得糟糕,却让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
解说:
暴雨如柱,为了让积水能排得更快些,环卫工人使出浑身解数,在莲花桥下,北京排水集团工人师傅们冒着危险把排水泵口挪到积水最深处。在白颐路上,一处排水孔被堵,一名清洁工人跳进积水中清理排水孔。由于降雨量大,北太平桥下,几个井盖被水压冲开,每个井盖都有一名环卫工人把守,拿身体做井盖标志,保障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整座城市面临考验,而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也因这场暴雨守望相助。
一位网友接连发布了好几次同样内容的微博:本人公司有水、有零食、有电视、有电脑、有WIFI、有床、有沙发、有三国杀,能洗热水澡,全部都免费提供,不是炒作,我也不是坏人,困在附近的可以过来避险。有很多这样的市民,还有很多餐馆、歌厅、会所都纷纷通过微博发出了这样的信息。与此同时,更多的网友还在微博中发起了“雨夜,带陌生人回家”的倡议。
爱心车主:
这么多人都在这堵着,这么长时间了,你说不帮忙,在家看着也担心。
旅客:
想着这怎么办呢?在机场(里面)看到很多人打地铺,结果出来以后发现这么多热心的北京市民来帮助我们回市区里,非常感谢他们。
周振建(首都机场交通支队):
当时我在执勤的时候还说,这是怎么回事,闪着灯来,他们说是爱心车队,所以我们积极配合他们,尽可能给他们安排停车的位置,让他们赶紧(把旅客)拉走。
主持人:
北京这个城市在遇到这场特大暴雨面前,市民表现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品质和素质。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让这种民众自发的行为和政府的一些救助行为,能够很好地成为一种合力。接下来继续请教程主任,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程晓陶:
应急响应首先来说确实是相关的专业部门要行动起来,各司其职,保证这个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的畅通,但是它也是一个全社会的行为,居民如何做好自保、互救,相互帮助,这次一个非常好的,群众自发起来作为爱心行动,但是显得还不是一个特别有组织的行为。在这个时候,如果政府能够更好地来起到一个组织、疏导、协调的作用,它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主持人:
因为去年北京也遭受过一次因为暴雨而带来的这种淤水的现象,今年跟去年相比进步的地方在哪儿?
程晓陶:
今年,一个是在头一天气象部门就已经比较准确地预测到了第二天会有大的暴雨,相关部门的确提前就开始采取行动,比如这些排水的设备都是提前就到位了,使得这些工作能够比较及时地开展。这次在主城区这边,虽然在大暴雨中间还是交通堵塞的很厉害,但是事后大家还是可以看到,社会秩序恢复的很快。第二天早上起来,很多地方感觉不到有灾害发生的现象,除了房山这边重灾区以外。
主持人:
谢谢程主任。
接下来看一下《环球时报》有这样一条评论,“这场大暴雨致使37人遇难,是全北京的悲哀。但让这次灾难也成为一个起点吧。深刻的反思是必须的,它应从政府开始,一直向全社会延伸。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