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凤岗塘沥村的芦竹田路段,一辆货车被困在积水中,司机坐在车里很是无奈 通讯员 杨惠光 摄 |
北京暴雨下到东莞 肯定也受不了
东莞时报记者 李春燕
东莞昨日迎来台风后的暴雨,而就在几天前的7月21日,一场“历史罕见”的百年暴雨突袭北京。顿时,北京成了一片汪洋。暴雨成灾,北京付出惨重的代价。
两天之后,号称今年最强台风的“韦森特”也造访广东。虽然,没有正面袭击东莞,却也给东莞带来狂风暴雨。阵风甚至达11级,吹倒树木无数。同时,也带来了仅次于2008年9月那场百年一遇的“黑格比”风暴潮。
“韦森特”安全离莞的前提下,我们设想,如果北京的这场雨下到东莞,东莞能“顶得住”吗?东莞投入上百亿,构建的城市防洪排涝“堡垒”,是否够结实?我们能靠什么抵御天灾?
带着种种设问,记者尝试找答案。
雨
顶不顶得住
北京雨超莞百年一遇标准
说起北京那场雨,市三防办的所有工作人员都熟知于胸。
“你可以算一下,北京最大降雨量是20小时460毫米,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日降雨量。即使是日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已是非常厉害了。”市三防办有关负责人说,这对东莞来说,已经是超百年一遇的标准了。
如果说东莞近年的特大暴雨接近北京这场的,那就得数2008年6月塘厦镇的一场雨。“那次,塘厦镇的日降雨量达到了420毫米,水浸了很多地方,主要是因河道过流不足引起的水浸。”该负责人回忆。
东莞的“雨都”在凤岗
目前,东莞的降雨频率并不是一刀切的,而是各个镇街各不相同。
譬如说,日降雨量236毫米,在凤岗镇属于五年一遇,到了石龙、麻涌、高埗等镇街,就属于十年一遇了。
记者从水务部门了解到,东莞市降雨频率的最高标准在凤岗。当日降雨量达到454毫米,就达到了凤岗镇百年一遇的降雨标准。而清溪、塘厦两镇的百年一遇标准是403毫米/日,长安、虎门两镇是365毫米/日,石龙、高埗、石碣等20个镇街是353毫米。
按此计算,北京20小时460毫米的降雨量,远超石龙、高埗等26个镇街百年一遇降雨标准100多毫米。
北京的雨东莞也受不了
东莞能否“顶得住”北京那场雨?
“如果这场雨下在东莞,东莞也会水浸。”市三防办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不仅是市区,东莞的镇街也会水浸,但是东莞的人员伤亡却不会像北京那么严重。
这就很考验城市的应急措施。“政府应对强暴雨的经验是否足够,预警机制是否及时,市民应急措施是否恰当,城市管理是否能够有效配合,每个细节都决定着应对成效。”市三防办有关负责人认为。
东莞地处沿海地区,每年4至10月是汛期,时常要应对强降雨,“经验是比较充足的。”该负责人表示,东莞也制定了完善的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当暴雨来临,市三防部门会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号,市民就会减少户外活动。
应急关键及时发布信息
“住在水浸区域的东莞市民也都知道,水浸了要往高处躲避。市民的自救意识是比较强的,而且有一定的经验。”市三防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是在东莞,水浸车,很多车主都会知道马上开车门逃生。
而且,东莞特殊的行政架构也有助于提高三防管理效率。“北京城市大,管理上没有东莞那么短、平、快。”该负责人表示。
不过,应对暴雨,要想降低损失,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信息的及时发布。在信息发布上,“我们东莞做得还不够。”市三防办有关负责人认为,东莞应该要更加重视信息的发布。
水
排不排得走
东莞下水道早已“年迈”
城市水浸,地下管网排水能力跟不上是绕不过的槛。
“目前来说,东莞下水道的排水能力不足以应对北京暴雨。”市水务局排水管理科科长赖清华说。
过去三十多年,国内城市建设飞速发展,高楼拔地而起。高速的背后,留下的是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发展“隐患”。众所周知,东莞大部分的地下排水管网仍旧是沿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地下排水管网标准“偏低”,也可以说是早已“年迈”。实在是,跟不上东莞这座“年轻”城市的步伐。
再加上,原有植被和土壤被不透水面替代,地面雨水难以渗入地下,大量雨水形成地面积水。排水不畅,加上蓄水功能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下暴雨,内涝自然也无法避免。” 赖清华坦言,城市内涝是历史欠账问题。要想城市不再涝,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逐步“还历史欠债”。
新建项目要能调蓄雨水
“北京这场500年一遇的降雨量,如果降在东莞也会水浸。可以这么说,国内很少有城市的设防能力能够满足这场雨的标准。”赖清华表示。
所以,东莞想要改变,在理念上已经酝酿“突变”。
“无论谁人动土,首先不能增加下水道的排水压力。然后,我们要求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增加地表的渗漏措施,或者建水池将雨水先行调蓄,待雨洪过后,再慢慢排入下水道,减轻城市地下排水的压力。”赖清华透露,这个城市建设的地下“管水”新理念,正在报请上级审议。
如果通过,将成为未来东莞城市建设的“高压线”。所有建设项目,都得满足这个要求。
涝
会不会出现
内涝黑点已基本“不涝”
过去,东莞备受“涝伤”。这几年,东莞也年年开建内涝整治工程。这些内涝黑点,绝大多数也是交通拥堵点,地处交通“要塞”。
那么,整治成效如何呢?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近期强降水的统计,虽降雨强度较大,但仍未超过内涝整治工程设计标准,内涝点整治后的工程效益得到较好发挥。换言之,已建成的内涝整治工程发挥了“防涝”作用,基本能够“不涝”或者“轻涝”。
其中,南城已完成的雀巢片区、宏远路、鸿福路内涝点均无内涝情况发生,建设路因内涝整治工程尚未完工,仍然存在0.2米的内涝;莞城已建工程的市桥河西城楼大街、北正路、西正路等内涝点无内涝情况发生,但局部地势低洼的迈豪街等因排水管渠狭小淤塞,且雨水口没有及时清理,还存在0.4米的内涝,随着市桥河泵站的开启,积水较快消退;东城已建工程的材料装饰市场等内涝点无内涝情况发生。
汛期后内涝整治三期开工
那么,下一步东莞将向新开河系统内涝片区“动刀”。记者了解到,市政府今年将投入3亿元,启动市区内涝整治应急三期工程(新开河系统)北侧分流工程。银山街、天虹商场、罗沙市场、雍华庭等内涝点附近的居民有望告别水浸街。
目前,工程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在今年汛期过后,便会进入紧张的施工期。“预计,明年汛期将发挥工程效益。”赖清华透露。
虽然,经过整治的内涝黑点已经伤愈,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新的内涝点可能又会出现。”赖清华表示,东莞的城市地下排水管理,是一条长期的征途。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