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童曙泉
昨天20时,最后一顶帐篷、一张折叠床发放到霞云岭。5小时运到灾区,次日一早分发到乡镇街道,下午发放到居民手中在经历24个小时的转运、分发,60吨救灾物资第一时间送到了居民手中。
25日19时40分,接到命令
“今天晚上可能还有大雨,房山、门头沟还缺救灾物资。马上发货!”正在吃饭的市捐赠中心副调研员董耕古,接到了中心主任李记锁的电话。
雨情就是命令!灾区居民的需要,就是命令!
放下饭碗,董耕古从南二环直奔南六环外的大兴区庞各庄庞安路救灾物资仓库。一路上,他打了10多个电话:叫上铁路运输局的6辆车,联系捐赠中心干部分头前往久敬庄仓库装一车帐篷,联系房山、门头沟民政局负责人……
25日20时30分,开始装货
50分钟后,当车穿过夜幕,到达南六环外的仓库时,董耕古已经将人、车、物、线路全部联系好。
打开物流港内的D区仓库,160米长、90米宽的仓库里一眼望去,整箱的折叠床、一捆捆的帐篷、一包包的棉被,摞得跟小山似的,将巨大的仓库填得满满的。李记锁告诉记者,这里存储了本市近一半的救灾救助物资,可以满足六七万人的救灾安置需求。“老百姓可以放心,我们一定会给予灾区的村民及时、周到的救助。”
“房山,折叠床1000张,250箱;气垫床500张,60箱;应急灯500套,25箱;8平方米的单帐篷500顶……”
随着老董的报数,5名工人、3台叉车冲进仓库。巨大的空间内,只有电瓶叉车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和匆匆的脚步声。硕大的汗珠子从工人老吴脸上滚下,身上的白背心一会儿就已经湿透。一声不吭,老吴脱掉背心,光着膀子甩开了干。几分钟后,工人老徐也光膀子上阵了。“早一分钟运过去,灾区的人就能早一分钟住上帐篷、睡上舒服床!”
另一边仓库里,开往门头沟的3辆集装箱车,已经开始往车上装应急灯、棉被等物品。门头沟这次发运的物资也不少两种床各500张、桌凳500套、棉被4000套、应急灯1000套。“两边同时装,花插着来,越快越好!”老董一边说,一边将记得密密麻麻的货物单子往口袋里一塞,顶着53公斤一箱的折叠床往叉车底座上摞。叉车运到门口,一箱箱物资码进了货车12米或者18米长的集装箱内。
仓库外是雨前的沉闷夜色。在另一名仓库员手中的单子上,记者看到发往房山的折叠床和帐篷等物资总重36.32吨,价值80.795万元;发往门头沟的物资总重23.68吨,合计68.7万元。
25日23时35分,冒雨出发
23时35分,仅仅3个小时,60吨货物已经全部装上汽车。雨点落下的时候,6辆货车已经行驶在前往房山、门头沟的高速路上。
26日零时50分,到达房山
26日凌晨零时50分,3辆大货车已经到达位于房山阎村的房山区救灾物资仓库。驻京某部队50名官兵早已在这里等候,20多人分成两组,轮番上车卸货;其余20多人在车下将货物摞好,再用叉车搬运到仓库里面。年轻的战士几乎没有直起腰的时间,憋着一口气,“嘭、嘭、嘭”,帐篷、棉被飞速转移到车下;车下战士两三人一组,双脚不着地似的拎着大包小箱,不到10分钟车下已经摞起一座小山似的物资。
凌晨3时50分,最后一包帐篷码好。
26日20时,分发完毕
4小时后,40辆连日来持续运输物资的军车又来到仓库。房山区接收物资的工作人员仅仅休息3个多小时,又开始从这里分发物资,运往韩村河、青龙湖、霞云岭、大安山等14个乡镇。
26日中午12时,36吨物资已经全部运往各个乡镇,“近的三四十分钟运到,远的有近百公里,要下午才能运到了。”即使到达最远的乡镇已经是下午,这些物资也不会过夜,立即就会由运输队、志愿者和各村村民发往本村,连夜发送到村民手中。
从开始装货,到全部发放到居民手中,只用了不到24小时!
“现在,全区25个受灾的乡镇(街道),全部都已经发放救灾的帐篷、床铺等物资了。”20时,接到物资分发完毕的汇报,房山区民政局副局长曹志红闭着红肿的眼睛,长舒了一口气。过去的3天里,她总共只睡了6个多小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