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间安置房地基已完成
房山59个安置点全面动工确保群众8月5日前入住截至上午——
本报讯(记者李洪鹏蒋桂佳)推土机、起重机、搅拌机在一片轰鸣声中繁忙作业……在房山区城关镇洪寺村,600多名工人正在全力施工,抢建安置房,目前已有部分房屋已见雏形。
在这个施工场地上,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赶工期,确保受灾群众8月5日前入住。据悉,房山灾区59个安置点6783间周转安置房已全面动工。
截至今天上午,房山城关镇洪寺村临时安置房项目已搭建10间,地基完成700间。
开工1000间临时安置房“盖”在城关镇洪寺村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此次临时板房的搭建有两套设计方案,分为长期住房和短期住房。长期住房主要安置受灾较严重已经无家可归的居民;短期住房主要安置原住房受损毁不是很严重,经过政府修缮就可以入住的居民,两套方案同时进行。
房山区城关镇洪寺村就是其中一处安置点,要建1000间临时安置房。选在这里主要是因为经过国土局的实地勘察,这里没有土地灾害记录,并且地势较高,没有低洼地,土地较为疏松,方便做初期的土地平整工作,可以保证不会出现二次灾害的现象。
安置房项目负责人刘佳表示,在建筑设计上,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以两个单间作为一户,每户40平方米的建筑设计。在房间格局安排中,基本能够保证每户两个卧室、一个起居室的安排。
赶工10天时间里24小时不松懈
26日中午,施工车队开进场地的时候,山包上还绿油油的一片,除了一些疯长的杂草外,花生和豆角也在旺盛地长着。农作物的主人告诉记者:“虽然我没什么文化,说不出啥,但就知道赶紧让没有家的人住进来。”
下午3点的时候,已经集齐了5台挖掘机、2台挖土机、10多辆运土卡车以及几百名工人。
开工之后,一时间场地上,机器的轰鸣声与叮叮咣咣的砌砖声等交织在一起,身穿黄色工作服的工人与运输沙石料的卡车穿梭期间。
北京城建集团的项目负责人介绍,从开工建设到竣工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要建成1000间临时安置房,“这就要求24小时施工,不能有任何松懈”。
为了让那些无家可归的群众早日入住,工人们原定于下午6点的吃饭时间推迟到了晚上8点。即便是在雨中,工人们依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儿。
“说不累那肯定是假的,但是看看那么多受灾受难的群众,这点累又算什么呢。”工人们告诉记者。
“第一天开工,时间紧迫,条件是艰苦了一些,明天条件会改善些。”项目负责人介绍,下午的机器和人员都是从其他工地紧急抽调过来的,所以一边开工一边搭建工人住的帐篷。
截至晚上9点记者离开时,轰隆隆的机器声依然响个不停。
特写“我来给你当梯子”
昨天上午9点半,本来应该是人们神清气爽的时候,但在安置房施工场地旁的绿色帐篷里,一群工人躺在木板床上和衣而睡,甚至有的人连鞋都没脱。外面轰隆的机器声依然阻止不了他们的鼾声。
“这不是第一天嘛,昨晚吃完饭休息了3个小时,从夜里11点一直干到今天上午8点多。”一位刚刚起床的工人告诉记者。
帐篷里鼾声阵阵,而工地上则是热火朝天。由于时间紧迫,好多物资当时还在运输过程中,为数不多的梯子则成了“抢手货”。
“我来给你当梯子。”因为找不到梯子,为节省时间,一名工人就用自己的肩膀充当了另外一名工人的“梯子”。
文/记者李洪鹏本版摄/记者柴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