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再度出现民工返乡潮,而与每年春节前夕出现的返乡潮不同,这次提前出现的返乡潮主要是源自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的订单减少。
7月28日,本报记者来到中国最大的家具制造基地广东顺德地区进行实地采访。调查显示,虽然有打工者开始陆续回乡,但大规模“返乡潮”并未出现;而令人意外的是,部分川赣等地区打工者返乡,原因不是因为订单减少、找工难,而是因为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日趋平衡,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很多工厂内迁,打工者主动返乡回家打工。
招工现场 未见“返乡潮” 当地人称“招还招不上来” 龙江位于顺德西部,是中国有名的“家具之都”,大大小小的家具制造厂有2600家。龙江有个自发的人才集市就在汽车站的旁边,扛着行李下车的打工者穿过卖食品、饮料、杂志的小贩们的呼喊后都必须经过这个人才市场。
由于明显不是用工旺季,这里下车的外地人很少,当然也没有看到背着大包小包的返乡者。旁边的人才市场倒是有些人,多数是举着牌子招聘的,其实他们都不是工厂的人,而是专门帮工厂招工人的中介,当地人称他们是“拉人”,他们常年在这里举着招聘的牌子。
“返乡潮?没听说过,招还招不上来呢!” 老宋从去年春节后就开始在这里“拉人”。他现在平均每周能介绍成功两三个人到工厂工作。他感叹现在的活不好干了,去年还每天能介绍一两个呢。
不过老宋想了想也告诉记者,一年来这里的工人确实流动挺快,来的走的都明显多了。但他还很少听说老板辞退工人的事,“除了那些真是偷鸡摸狗犯错误的”。他听说的“嫌工资太低离开的也不是很多”,“主要都是些"不算事儿"的原因”。老宋所说的“不算事”,包括想回家、嫌工作没意思、不愿加班、觉得吃住条件不好等,这种现象在以往并不多见。“流动太快”、“不踏实”是老宋对眼下外来工人最深的体会。
返乡新潮流 产业内陆转移 川赣等地打工者主动回乡 调查中,记者发现,左伯良在内的很多顺德老板们确实在着急眼下出现的员工流失现象。“不是我们辞退,不是我们这儿给的待遇不好,是内陆地区大搞工业建设,把工人都吸走,是他们主动要返乡。” 左伯良等人就告诉记者。他强调,这是一种新的大趋势,随着各地经济趋于平衡,会越来越明显。
左伯良是顺德虹桥家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目前像他这样的家具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不是订单减少,而是内陆其他地区工厂变多了。“这些新工厂大多数集中在江西、四川等内陆地区,我的很多工人老家都是那儿的,很容易被吸引回去。”
同在龙江经营的多名工厂老板也无不强调,很多打工者主动返乡,“早年,他们的家乡没有工厂,他们来我们这儿打工;现在,他们的家乡发展了,他们就抛弃了我们。”
他告诉记者,目前顺德70%的家具企业都是外地人来开办的,其中江西人的企业就有800多家,四川人的企业400多家,湖北的200多家,福建的100多家,其余还有来自安徽、湖南和东北人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老板中除了约五分之一的人已经落户当地成为"新顺德人"外,大多数人的"根"还在老家。老家那边能为他们提供土地资源、配套优惠等,他们很可能会回老家办厂,而他们带回去的往往不仅是工厂,而是几十上百甚至更多的同乡。”
“盼着老家能赶紧开工厂”是当地很多打工者的心态。对此,工厂老板们也感到有些无奈,“我们力所能及提供所有的生活环境,但他们还不会认为这里是自己的家!”他们把这归咎为80后、90后的不同。
今年25岁的唐晓明七年前从四川来到顺德打工至今,他的家乡四川现在也是国内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他身边不少老乡都回老家工作了。多数老乡的想法是,“如果老家工厂的收入低不过顺德500元,就肯定会回去干”。
但他一直没走,原因是觉得顺德更适合自己,从当年家具厂的学徒工成为了现在开料车间的主管助理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但他承认,像自己这样“不想家”的人绝不是多数,甚至父母也可能不理解。
招工故事 最难的不是招工而是留住工人 “现在最难的不是招工,而是怎么留住工人。” 顺德虹桥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左伯良(见下图)这样感叹。他想留住的工人是厂里有工作经验的熟工,目前他的工厂每月的工人流失率在5%左右,这在当地已经算相当低的了。
那么,招工不难为什么还怕工人走?左伯良说关键是厂家需要的熟练工人难找,而好找的则是新手。不过这是个纠结的事:大家都喊着“熟工难找”,但同时又有大把的新工人被企业拒之门外,新工人不上手怎么变熟工?这个简单的道理连“拉人”的老宋都很明白。但老宋也知道大多数厂家宁愿花高价钱让他“拉人”也不愿找新手的原因:工人流动太快,谁愿意充当培训基地为别家培养熟工呢?
“家具企业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遣散员工的,如果你的工人走了,那你就是真的不想再做了!”顺德富丽达家私公司的老板郑生向记者解释了留住熟工的重要性。他说,与其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行业不同,家具业最关键的就是有经验的熟工,无论开料、电镀、蒙皮等最关键程序的好坏都取决于工人的经验。
这里的家具老板爱用“养工人”这个词,因为家具业有明显的淡旺季,每年半年多的淡季里即便没什么活儿,老板也得给熟工发保底工资养着,别让他们走了。
熟工紧俏,也就自然提高了身价。如何让有经验的熟工踏实留住,也让各家老板暗自较劲。
离左伯良的工厂一公里之外有两幢新建的六层楼,这里是他的员工宿舍,目前正在最后装修,争取8月份就能住进去。这两幢彩色相间的宿舍楼在周围一片灰暗的楼房中格外显眼,共有七八十间单元房,每套房都是两房一厅带厨卫,建筑面积大约60平方米。这些房将全部租给厂里的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虽然是租,但租金只有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些宿舍未来将成为夫妻房、父子房、兄弟房、姐妹房等,左伯良希望通过“亲情牌”让员工踏实地留下。
本组文并摄/
本报记者张钦
自广东顺德报道
企业宿舍园区环境整洁优美
工人宿舍条件甚至超过了一些学生宿舍
返乡背后 怕吃苦的新一代打工者 让顺德老板挠头 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顺德老板的感触还不是最深的,“现在这些80后、90后的打工孩子不能吃苦了”是他们最大的感受。 “给车间工人开两三千元的工资有人来,但搬运工这类力气活3000多元却不好找!”“拉人者”老宋对眼下的招工行情很清楚。
而搬运工对于很多顺德的家具企业相当重要,由于当地已经把电镀等污染行业迁移出去,所以很多家具企业要把金属部件装车运到近百公里以外的肇庆完成电镀工艺,然后再运回来做下道工序。对于这种“折腾”,运输成本先不说,装车卸车的搬运工人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左伯良还回忆道,“十年前招的工人都是争着加班,因为能挣加班费;但现在你要一个月的晚班超过十次,工人们就要找老板抗议了,再不行他可能就走了!”
让老板们头疼的还有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挑剔。“现在的工人手机、上网等与外界联系的渠道越来越多,哪家工厂的环境条件更好很快就能知道,他们会毫不留恋地转身就走。”在记者采访的顺德老板中,他们感叹现在的工人不怕被老板炒,倒是老板怕被工人炒了。
员工包吃住早已是顺德工厂的标准福利。现在各厂家比拼的则是宿舍住的人少些、环境好些。六个人一间的宿舍楼现在基本没什么吸引力,很多工厂如今已经实现四五个人一间。此外,电视、家具也是员工宿舍的标配,能上网则是这两年工人们呼声最高的。
顺德家具协会副会长黄科明也承认,现在的打工者似乎更关注工作以外的因素:吃住条件、工作环境、未来的前途甚至是企业文化都是他们要考虑的。但这一切的背后其实也推高了当地的用工成本。
企业纷纷技术升级采用“机器手”
最新变化 月收入3000元不算高 厂家用“机器手”取代人工 调查还发现,事实上,广东顺德等地很多家具制造厂家开始转型,通过设备的升级、“机器手”的启用等尽量让自己“脱离低成本制造”,摆脱对打工者的依赖。
在家具厂老板郑生看来,80后和90后打工者与上一代最大的不同还不在于“想家”。郑生的家具工厂是1999年创立的,回忆起当年创业时那批工人的情景,他感叹如今年轻打工者大不同了。“当年招工时,每月300到350元还不包吃住就能招来大把人来干。”目前他的工厂的工资水平已经上涨了七八倍。
一线工人2000多元的工资已经是顺德的薪酬标准。美的是顺德家电产业的标杆企业,尽管他们的员工待遇在当地已经算比较高的,但不久前的集团工作会议上,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又给下面高管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尽快把最基层员工的月收入提高到3000元以上。
“这个要求对我们是有压力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算上免费吃住和各种保险福利,员工要拿到3000元,就意味着每名员工的实际成本要将近4000元,这种水平恐怕已经不比很多内陆城市的白领低了。
“中国制造”的最大优势曾是劳动力成本低,但如今这种优势已经逐渐转变成劣势。这一点从顺德的出口型家具企业已经逐渐被转移到东南亚就可见一斑。
面对大幅提升的人力成本,越来越多的顺德企业开始尝试流水线上的机器手。左伯良的工厂去年投资数百万元引进了机器手设备,节省出了一部分人力,开料车间的自动化生产如今也已在他的头脑中规划。“不仅仅节省的是劳动力成本,人的管理成本也会大幅下降,至少不用担心他跑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