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伦敦奥运会 > 伦敦奥运会评论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评论:国民身体素质状况跟金牌世界第一极不相称

    奥运金牌拿得起也应该放得下
 
    调整金牌战略、奖励机制的口号虽已喊了多年,现实却没有多大变化。除了少数几项运动实现了职业化运作,绝大部分项目依然缺乏群众基础,要靠举国体制来支撑,而这也是恶性循环的结果,最终造成资源愈发集中在竞技体育之上。

    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受访时表示,金牌多了,一些学者说金牌没什么价值,要中国运动员放松、享受比赛。可是伦敦奥运会,哪怕是我们的金牌少拿了一点,老百姓能把你骂死。他还称,金牌只是一种数值,中国竞技体育结构需转型。(7月28日《羊城晚报》)

    金银牌虽然只是代表比赛名次的物品,但在长期以来的国家荣誉渲染下,金牌身上已被附着太多的东西。易思玲射下了奥运首金,在为中国队创下“开门红”之时,也将为自己带来无数荣誉和嘉奖,除了能够获得某豪车品牌赠出的价值75万元豪车一辆,还将获得各界对她的奖励,预计总额高达数百万元之多。而其背后的训练团队和主管部门,亦能收获到相应的物质和荣誉奖励,以及潜在的职务晋升机会。

    可见,奥运金牌背后已形成一条价值链。而正是受到丰厚的利益回报诱惑,让一些运动员和主管部门无法放松心态去面对金牌争夺战。其实,在北京奥运会拿过金牌榜第一名之后,老百姓的奥运金牌情结已淡化,不再盲目追求数量,而是追求质量以及比赛的精彩程度。老百姓最关注的也不再是金牌多寡,而是体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问题。

    政府过度重视竞技体育,每年投入大笔资金和人力物力,却忽视了对民间体育的投入。导致民间缺乏足够的锻炼场所、资金和专业人员,国民身体素质状况跟金牌世界第一极不相称,无法举起“体育强国”的大旗。

    调整金牌战略、奖励机制的口号虽已喊了多年,现实却没有多大变化。除了少数几项运动实现了职业化运作,绝大部分项目依然缺乏群众基础,要靠举国体制来支撑,而这也是恶性循环的结果,最终造成资源愈发集中在竞技体育之上。

    依靠金牌支撑贫弱国力门面的时代,已经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而远去,我们不再需要靠金牌来证明实力,也没有必要再为几十块奥运金牌,付出那么多的财政资金和体育资源。当此之时,政府要学会放手,不再对竞技体育大包大揽,应将有限的财力分配到公众身上,鼓励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民间亦可建立体育基金,扶持弱势项目的发展。毕竟,短短十几天的奥运盛会,只是一个大party,待曲终人散,生活将依旧如常。

广告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广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