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歉运动会
博闻强识
奥运赛场俨然成了道德审判的绞刑架,比赛刚开始不过四天,各种道歉和被迫道歉的声音已是络绎不绝。国内某媒体向运动员道歉、涉嫌种族歧视的瑞士运动员向所指国家道歉,昨天则轮到了运动员向全国人民说对不起。
本届奥运会,托马斯·戴利肩负着整个英国跳水队乃至全英国民的希望。假如说欧美国家不稀罕金牌,那是不对的,只不过他们不会让所有一切都围绕着争夺金牌展开,制定所谓的奥运金牌战略。但在赛场上,争先恐后是运动员的下意识反应,谁都不想输给对手,观众们同样希望自己支持的对象取得好的成绩。这都无可厚非,但在主场因素的特定环境下,心理期望达到了峰值。
戴利在英国有“高台小贝”之称,长得靓仔,外形健康,性格开朗,运动成绩也大有潜力,曾在2009年罗马世锦赛上获得过冠军,北京奥运会也拿过奖牌。凭借主场作战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他此前多次声称已练就秘密武器,英国观众在心里早已暗暗将奖牌甚至金牌划归他的账下。怎料到,戴利出师不利,在前晚的双人10米台上跳砸了,最终获得了一个第4名。
于是群情激奋,有极端观众在微博上恐吓:“没有人像你这样让我伤心,我要找到你并将你扔进泳池淹死。”还有人提到了戴利已经离世的父亲:“你让你父亲蒙羞,你让整个国家蒙羞。”“你让你的父亲九泉之下难以安息,我希望你知道这一点。”
此类过激言论当然会引来骂声一片,但戴利还是不得不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表明自己的愧疚之情,他通过英媒向全国道歉:“我对不起所有支持我的人,我已经尽了全力,但这样高难度的比赛,只要你有一个失误就会满盘皆输,我会在单人项目上继续努力。”
这种情景似曾相识,四年前刘翔退赛,就导致无数人心理崩塌。人们习惯于将奥运会作为扬我国威的精神寄托,也将参赛的运动员逼入只能赢不能输的死角。抗得过高压的运动员就是巨星,抗不过的沦为路人甲,这就是当今体育残酷的淘汰机制。
南都体育观察员徐显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