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中国,在翻译中被淡化

2012年08月01日14:16
来源:新华网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8月1日文章,原题:中国,在翻译中迷失 许多西方观察家沾沾自喜地固守着对中国语言的无知,拒绝在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引用中国术语,反而以西方概念描述或解释中国文化。不相信?不妨读读《纽约时报》最近刊登的“中国的儒家宪政”,作者是“儒学哲学家”贝淡宁,但通篇找不到任何中国术语。这么做的并非他一人。

  你或许尚未意识到,德国要求其所有“中国专家”都要“很德国”,有关中国的书籍须用纯正的德国词汇撰写。德国人称之为“中国印象”,其实这是“没有中国元素的中国”。

  数十亿东亚人在历史中不断思索并创造出各种术语。仅占全世界总人口0.8%至1.2%的欧洲国家,为何要将所有东方的独创性排斥在外?欧洲引进“文明”、“圣人”或“君子”等中国概念有何不妥?诚然,奇异的功夫、阴阳、风水和道等中国概念,让西方人感到烦忧和缺乏安全感。如何才能令众多头脑中都是“非西方”想法的人“西方化”?但这么做的结果,以德国为例,就是浸淫在纯正德国文化中的德国学者,注定将盗用中国的历史、词源、经验、理念和独创性。最重要的是,他们将删掉非德国概念的“正确的中国名称”,令德国公众根本看不到。

  只要(西方)政客、作家和记者这些人不对中国进行“民主”和“人权”说教,美欧媒体的日子就一天也过不下去。试想,中国是否也能“投桃报李”,要求西方更加“大同”或“天人合一”?

  多数西方学者往往用《圣经》教义或西方哲学译文取代中国的独创概念,他们希望中国的形象是“一个没有任何独创性的国度”。你会发现,“中国宗教”、“中国圣徒”、“中国上帝”等西方常用语,是译自中国的“教”、“圣人”、“神”等词汇,但无论从历史还是含义上看,它们与上述西方词汇都无相似之处。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西方的“中国研究”是个骗局。谈论“中国哲学家”是荒谬的,因为多数中国人从未听说这个词,中国只有“圣人”。我们可将20至21世纪西方的“中国研究”称为史上最大盗窃知识产权行为,它应被视为当初西方传教士试图令中国基督化的骗局的翻版。我们将当今称为“知识时代”,但若让普通美欧人说出任何一个中国概念,答案将是“零”。(托尔斯腾·帕特伯格,王会聪译)

  作者:托尔斯腾·帕特伯格 王会聪译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