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游街”游出些什么
日前,一则“恩施状元游街”的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微博截图中,4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合力扛起一块大幅“喜报”,一名胸戴大红花的男生穿过天窗站立在一辆黑色轿车中,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闹市区行人纷纷驻足围观。
经核实,该高考状元杨元是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高级中学的学生,今年以668分的高考成绩,成为来凤县以及恩施州的理科状元。6月25日,高考成绩发布当天,学校组织师生举行了庆祝活动。
此事经微博曝光后,一场围绕是否该追捧炒作状元的争论在网络上爆发。
状元“游街”是功利主义狂躁
高考状元年年谈禁止,年年被热炒的深层次原因何在?评论人员吴玲认为,从目前来看,尽管教育部多次明确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但除部分省市外,全国大部分高考状元还是第一时间被公布出来,禁止炒作高考状元效果今年恐怕还是难以乐观。
因为一个学生的考试分数不只与这个学生相关,还是显示其任课教师业绩的依据,是一个班级的荣誉,是学校的荣誉,是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政绩,他们都可从中获得一定的益处。宣扬高考状元是为了吸引生源;媒体领头炒作是为了赚眼球、拉广告;少数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热衷宣传高考状元,是为了凸显政绩,往脸上贴金。
高考状元,作为同等竞争环境中的相对胜出者,在急剧膨胀的成功欲望之下,难免被神化。因而,从功利心的蒙昧中脱离出来,由狂热向理性转身,才是我们关注高考状元的正确态度。
没有状元崇拜何来荒唐“游街”
评论人员马桂路认为,年年热炒高考状元有悖教育理念,但我们民间总是有着一种状元崇拜的情结,总是不由自主地把高考状元捧上神坛,甚至上演“游街”这样的闹剧。
这就像范进久考不中,一朝中了状元,就算他不疯,邻人又怎能不为他的成就疯狂?试想如果没有之前十年寒窗无人理,又何来巨大心理落差?范进又何至于会疯?错不在范进心理素质不好,而是错在世人太功利。这其实就是状元“游街”背后的心理悖论,就算状元未必情愿“游街”,让自身置于众人的眼球之下。学校方和众亲友又怎能甘于放弃这个机会?
试想,如果没有民众心中根深蒂固的对状元的崇拜情结,又何来状元“游街”这样的荒唐之举?
本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我们当下却只有一个状元:高考状元。在状元崇拜的背后,更多的却是对当下工作环境的无奈感喟。我们固执地认为,当上了高考状元,就有了进入名校的通行证,就意味着衣食无忧和体面的生活了。殊不知,那样充其量只是一个优秀的工作者,或许我们更该考虑的是钱学森提出的“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样的问题。
高考状元并不必然成为职场状元
评论人员张丽丽认为,高考只是人生旅途的一个驿站,充其量只能证明他们在人生的另一个起跑线上暂时处于优势地位。
不可否认,高考状元确实有着许多优秀的方面,他们或许有着更高的智商,有着更宽广的知识面等。一个高考状元在某个学校的
诞生,也说明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应试教育依然存在的今天,在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考试制度下,高考状元身上的光环确实耀眼。如同部分网友议论所言,适度地挖掘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对后来者也是一种启迪。
但是,回过头来,一张成绩单只是对基础教育的检测,实在不足以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曾在媒体直言,“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考出了1000多个状元,到现在没有一个成为国家精英级的人物,也无一人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或国际大师”。暂且不论何为成功,我们的高考状元在10年、20年后又有多少依旧会成为人们牢记于心的“昨日英雄”。因此,高考状元并不必然成为职场状元,没必要过高看待,更不应惊为天人。
就我们的状元而言,不论是抵挡不了荣誉的诱惑自愿戴上红花高调游街,还是为了报答师情无奈游街,可以想象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他们将背负比同窗更大的压力,负重前行。我们期待社会的理性回归,所有人都以平常心对待我们的高考状元,让他们不仅能够成为高考状元更能成为职场状元。
高考状元“游街”是一出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数百年前,金榜题名和状元游街,堪称古代科场举子殿试后梦寐以求的大事。没想到数百年后时空逆转,如穿越剧般的状元“游街”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评论人员邓海建认为,状元“游街”,状元不过是活道具,主角其实是学校。不管这状元是如何掐尖生成,只要一举成名,则意味着学校能争取更多优质生源,而在财政或政策支持上,状元自然也是不可小觑的权重。地方当然也需要状元,这是重要的教育政绩。在经济发展无法一步登天的时候,铆足了劲儿培养一两个状元,显然难度小很多这也是各地都喜欢自诩“状元之乡”、“教育之乡”的意思。再说,很多地方不是三国之地、也非名人故里,有时连黄蓉郭靖的亲戚都蹭不上,多几个高考状元壮壮声势,也是引资招商的一大谈资。在一个高考状元都能代言“贴身侍卫”学生内裤的年代,发掘状元经济上的增长点,还有什么不能穷尽一切智慧的理由?
“状元游街”,不过是唱给高考改革的一出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有了、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的目标也指日可待了,眼下看来,连异地高考都要搁浅在“京沪考生”等特殊利益群体的门槛上,高考制度的整体变革还要经历多少阵痛与迂回呢?“游街”的状元,不过是以应试教育为代表的高考积弊的一袭底裤,我们无法苛责当事学校或地方的激动与兴奋,却应审慎反思:“游街”的幸福,要以多少考生的不幸铺路?
“游街”背后有条利益链
中国经营网专栏作者王亚煌认为,与其将现在的状元“游街”同封建朝代的状元“游街”作比较,不如把其当作纯粹的商业宣传行为来看待。实际上恩施的状元“游街”与现在很多城市促销卖手机举牌游街的行为并无二异。
一方面,现在的学校其实就是批量生产同质化学生的加工厂,学生是在这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于工厂而言,如果生产出了一个好产品,并且还在比赛中获得了省优、部优的称号,那么着实是该好好宣传一下的,即便是抬着在街上转一圈推广一下自己的工厂也不为过,能号召更多的人购买自己的产品。
另一方面,学生作为产品有其特殊性,特别是他们有自主选择进入哪个工厂深加工的权利。而优质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好坏,好羊出好毛,好毛纺好线。所以各学校为了吸引优质的羊来到自己的工厂变成好线,上街游行宣传自己的加工工艺多么先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因此,在各地纷纷力推高考状元,甚至闹出数十人腰鼓队、阅兵式游街闹剧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在作祟。而在利益之后不仅仅是利令智昏,还有各方面不正确的心态在作怪:家长和学生盲目追求高分与名校、地方教育局将高考成绩当作政绩、学校一味追求利益、媒体则争相寻找劲爆新闻。于是,这些汇总起来,高考状元一年比一年走样,本来只是偶然下的第一名,却逐渐成了宣传的傀儡,牟利的工具,近年来也不乏因此迷失自己身份和角色者。只是看重分数,看重高分数学生,并不是教育的本意。从这个角度来说,“游街”不是炫耀,而是在秀自己那不堪的道德情操,是在晒耻。(本报综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