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吹响结构性减税号角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而调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困难重重的背景下,社会上减税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无疑是政府探索改革的积极信号。作为税改第一刀的营改增试点范围今年由上海市扩大到十个省市,明年还将继续扩大试点地区,社会各界热切希望的税制改革正在向纵身方向发展。作为结构性减税重要组成部分的营改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如何?其扩展深化又将面临何种困难?
效果明显,期望很高
目前的营改增仅仅局限在少数省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虽然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但是从上海试点半年的总体效果来看,营改增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
截至6月中旬,上海纳入试点范围的企业共减税9.14亿元,89.1%的企业在改革后税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减税幅度可达40%,上海市上半年营业税总收入同比下降12.6%。
营改增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性减税效果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从短期看,减税可以直接改善企业利润率,提高私人投资,从而达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的。从中长期看,通过减税降低公共投资的比例,有利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在经济较发达省市推广试点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
而网友普遍希望,“通过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帮助亿万民众在日常消费中减少"冤枉钱"和"反复盘剥"。希望通过营改增扫除经济结构转型之一的"拦路虎",减轻整个流通领域中小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
前景光明,道路曲折
营改增是今年乃至“十二五”时期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根据测算,营改增如全面铺开,年税收收入预计净减少1000亿元以上。营改增可以理顺增值税链条,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降低税负,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调整。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介绍:根据测算,营改增全面推开后,将带动GDP增长0.5%左右,第三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将分别提高0.3%和0.2%,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占比将降低0.4%。
有专家建议进一步扩大营改增的试点范围,重点行业应在全国试点。虽然营改增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但是营改增的全面推向还将面临不少困难。
增值税改革涉及的不仅仅是税,对企业而言可能还涉及人员基础培训、系统软件改写、采购及销售人员的适应,不是一两个星期就能做到的;对税务机构也是一样,政策培训、发票系统的更改等也需要时间。
未来随着营改增的深入,将出现新的问题。如新设立的企业,且是混业经营,既有征营业税的业务,又有征增值税的业务,这类企业的税收,究竟是应该归中央所有,还是归地方财政呢?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税务局副局长许善达指出,如果十年内能完成全部行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就是非常快的速度了,但他认为现实没那么乐观,因为营改增牵涉甚广,且未来将涉及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等深层次问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认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改革,涉及税制衔接、税收征管以及财政分配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关键在于“蛋糕”的分配
虽然营改增面临着税率设计、税务系统调整培训以及企业上下游税务衔接等问题,但这些都不是阻碍营改增和税改深入推行的关键问题。中央与地方围绕“税收蛋糕”应当如何分配,如何解决目前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这是当前税改和营改增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朱青教授表示,“当前营改增的方案设计一定要放在一个整体税制改革的方案中进行,加强顶层设计,减少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方面的税负。”假如当前营改增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配中有进一步规范说明,那么会有人担心“营改增是治标不治本,取得的效果有很大局限性。”
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的第一大税种,也是地方政府唯一主体税种,当面临征税范围缩减甚至被增值税取代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必然会减少。由于地方经济差异性,要求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忍受”财政收入减少的境况,积极支持“营改增”,在现实中的可能性恐怕要大打折扣。(马立伟)
作者:马立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