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走贬是正常的市场表现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不断增大,但整体趋势是连续走贬。最新数据显示,以7月31日美元对人民币6.3320的中间价计算,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0.11%,为2012年以来第四次出现单月贬值。在即期汇率方面,整个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实现了0.14%的下跌,人民币走贬特征依旧较为明显,并与中间价形成倒挂。面对这样的走势,市场有一些不安的情绪,担心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走贬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过笔者认为,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走贬是正常的市场表现,无需紧张。
市场化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始终坚持的方向。1994年1月1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中国再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以后,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6月19日,中国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更难能可贵的是,为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央行决定,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浮动区间由0.3%扩大至0.5%;今年4月16日起,人民币对美元浮动区间又由0.5%扩大至1%。整体而言,18年来,在外汇供求关系的作用下,人民币双边和多边汇率总体保持了稳中趋升的走势,人民币汇率正逐渐趋于合理均衡水平,人民币汇率弹性正在逐步增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近期外汇储备保持平稳的情况来看,中国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已相当少。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4万亿美元,较一季度略有下降。这些数据变化情况表明,外汇储备数量在过去一年非常平稳,说明央行大幅减少了市场干预,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起基础性作用乃至起决定性作用。
无论连续升值还是连续贬值,市场运行的确有其充分根据和变化规律。就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走贬来说,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三个方面:一是当前世界经济不太景气,欧债危机再度升温,市场避险情绪导致资金回流美元资产,从而推动美元不断上涨,人民币相应出现贬值压力。二是近期企业和居民持有外汇的意愿增强。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5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330亿美元,而6月银行代客结售汇居然逆差35亿美元。这说明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企业和居民持有外汇的意愿增强,购汇多于结汇。三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再次出现了看空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声音,不乐观的市场预期拖累人民币走贬。不过,尽管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走贬,但却维持着对主要非美货币的相对强势。截至7月23日人民币对欧元中间价年内已累计升值6.34%。不仅如此,今年以来,人民币对日元、卢布等其他多数非美货币也出现不同幅度的升值。
对于今年下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人民币的走势,笔者认为,人民币将继续增大波幅,但动中求稳或成为一种变化趋势,这是市场供求的自然结果,更是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遵循的法则。不过,对美元不大可能较现价出现大幅贬值。因为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均衡,从而基本形成了均衡汇率,也就是形成了与我国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相一致的汇率。二来,目前由于欧债危机引起境外需求降低,中国出口贸易受到一定的制约,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扩大内需并培育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点,短期内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有所回落,但中国经济依然可以保持较高增长,这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也会增强,我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人民币不具备对美元大幅贬值的经济基础。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高级培训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