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加大投入解决排水问题
在十多天前遭遇暴雨侵袭的北京,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缺水城市。北京每年需水量近40亿立方米,除了水库储存等因素外,尚有十几亿立方米的缺口。
对于这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今年夏天格外多的雨水本应该成为缓解旱情的甘霖。但7月21日的一场暴雨,却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将北京城变成汪洋一片,在房山等地区更是形成洪灾。数十人失去生命,大量房屋被冲毁,上百亿财产损失……让人触目惊心的一系列数字,将这个北京的夏天刻上了灰色的印记。
在近日闭幕的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对于北京在暴雨中暴露出的问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在小组审议中提到,除了解决北京排水难的问题外,也要考虑到如何利用多余的雨水来解决北京的干旱问题。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世雄认为,北京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城市维护管理和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从“7·21”灾害来看,他认为有三点值得思考:一是要加大投入,解决城市的排水问题。尤其是对拉槽嵌沟、立交桥下等容易积水的区域,要摆在突出位置上来解决;二是要解决郊区特别是山区的防洪问题,政府还要继续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重点改善这方面脆弱的生态环境;三是要千方百计地留住水资源。此次暴雨中,北京市西南部的水都“安全”地流出了市境,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更大的灾害。我们在庆幸的同时,也为水资源的浪费感到惋惜。
针对“7·21”水灾,席文启委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认真挖掘这次水灾反映出来的问题,把水利基础设施方面的薄弱环节和脆弱环节修补好、完善好。二是要认真规划留水的工程建设。如何在有大雨的情况下拦洪蓄水?如何将雨水收集利用为北京服务?这对于缓解城市严重缺水的问题将大有裨益。具体实施上,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论证,要舍得花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修建留水的系统工程。
赵义委员认为,此次水灾暴露了北京市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郊区农村日降雨200毫米不涝地,但7月21日暴雨,北京市城区的基础设施还不足以应付200毫米的降水量,更不要说多达400毫米的房山地区,城市基础建设的脆弱性在此次暴雨中暴露无遗。”赵义说。
李坤成委员认为北京发展过于急功近利,是此次暴雨成灾的人为原因。忙着发展,急功近利,没有考虑长远的利益,只在地上盖高楼,而忽视了地下排水问题。这次大雨反映出的问题,不仅是北京,全国城市的发展建设中都存在。(记者王斌实习生蒲晓磊)
作者:王斌蒲晓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