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机农夫市集高价仍火爆 自发追逐食品安全
2012年08月05日23:3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导语:北京机农夫市集每周末举行,口口相传,微博追踪,顾客热捧。市集产品如何?是否可信?谁来监管?系列报道“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调查”今天播出第一篇《火爆的市集:价格高依然受追捧》
中广网北京8月5日(记者张奥 娄书铭 华岸)据经济之声报道,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再次吸引来大批顾客。自从2010年9月开张以来,这个市集已经举行过50多次。尽管每周末地点都不同,消息靠微博发布,但顾客热情不减。这种市集是如何组织起来?产品究竟如何?系列报道“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调查”今天播出第一篇《火爆的市集:价格高依然受追捧》。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这次是在崇文门新世界商场一层,记者看到,顾客川流不息,比商场里的其他地方都要热闹,花车上放着蔬菜瓜果、鸡蛋、蜂蜜、牛奶等农副产品,商户忙着招呼,俨然一个小型菜市场,不过价格不便宜,里子、小西红柿都是10元一斤,柴鸡要150元一只……价格贵,但顾客热情不减。
顾客:他这的豆腐,10块,20块,普通商店里2.5元一块,差不多10倍的价格。
顾客:肯定是要贵的,但是我吃了这个鸡肉后,超市里的鸡肉我都不吃了。
这个市集上有30家商户,集市组织者之一马小超说,他们采用的都是有机种植、养殖,也就是无污染、无农药、无化肥,不过需要的成本也高,所以价格自然要贵,但比超市中贴有机标的食品又便宜一些,因为市集不收费用。
马小超:我们现在每周都会有市集,但是场地是不固定的,时间是固定的,每周末,在微博上发布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场地我们一直都在找免费的,我们不收取摊位费用、也不收消费者费用。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在2010年9月由一些外国艺术家发起,当时只是一个艺术项目,后来发展成持续的平台,目的是让消费者找到安全的产品,农户也能拓宽销售渠道。马小超等组织者先后辞了工作,专职为市集服务。
马小超:当时我们和一个基金会申请了一笔钱,我有4个月的工资。其他人没有工资。
记者:你们没有注册公司,也没有办公场所?
马小超:我们都在家里办公,有时候去一个人的家里,有时候去咖啡馆。
马小超说,他们甚至没有注册“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这个名字,只是以松散的形式存在,但商户的信息必须透明公开。她递给记者一张联络单,上面有30家商户的名字、微博、电话,顾客可以随时联系他们,到他们的农场参观、监督。
马小超:希望建立这种参与式的保障体系,农户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消费者可以随时去。
来市集的商户,有普通农户,也有中小型农场。普通农户的菜和家禽一般都是自家吃,多余的拿出来卖挣点钱。中小型农场则希望通过市集,让更多的顾客认识自己,从而成为自己的会员。由于产量少、没有有机认证,他们不进商超,主要依靠平时会员制的蔬菜配送。
虽然市集都打出了有机的旗号,但是这里的商户几乎都没国家认可的有机认证。消费者在热捧的同时,似乎都忽视或者没有在意这一点。
从7月1号新《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实施后,“有机”二字不能再随便用,必须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后。明天请听系列报道“北京有机农夫集市调查”第二篇《尴尬的市集:有机合法身份谁来给?》
作者:张奥 娄书铭 华岸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