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泳选手在伦敦奥运会上表现优异。 新华社发
胡文虎像
昔日白沙门游泳场早已变了模样。 李佳飞 摄
海师与海中交界处矗立的“胡文虎游泳池”残墙。李佳飞 摄
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小将孙杨和叶诗文在泳池里一骑绝尘,震惊了世界,震撼了国人,也让不少海南人在内心深处泛起对本岛游泳事业的回忆。
海南,尤其是海口的游泳运动史,与福建籍华侨、素有“万金油大王”之称的胡文虎先生有一段很深的渊源。
20世纪被誉为“报业大王”和“万金油大王”的胡文虎是著名的爱国侨领,他曾在全国各地先后捐款兴建了许多医院和学校。在海南,他不仅捐巨资创建了海口麻风病院,还先后捐款修建了白沙游泳场、私立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体育馆、运动场、图书馆、游泳池等,这些文体设施不仅促进了全民文体事业的发展,更让游泳这项运动风靡琼岛,当年曾培养出来的游泳健将,至今仍留存于海南人的记忆中。
白沙游泳场盛况空前 1930年,胡文虎先生到海南视察,看到南渡江白沙河口河面宽阔,水流平稳,水质清净,沙滩细软平坦,便捐资3000光洋,购买地皮兴建了白沙游泳场。
当年游泳场的位置就在今天海口新埠桥下。据文史资料记载,当年的白沙游泳场占地两亩多,临岸一间150平方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顶的游泳场管理室,欧洲古堡建筑风格,长18.5米,宽8米,平台上建有一小凉亭,作为观景台之用,阳台前建造有一尊虎牌万金油的商标浮雕。
管理室内设有衣物保管处,男女更衣处;泳场备有救生船只,雇有水性好的年轻船工救生员;泳场空地栽种花草树木,环境优美迷人;泳区有用杉木桩分隔的安全泳区、浅水泳区和深水跳台;泳场东边河岸处建有大石垒筑的阶梯式渡船码头,便于当地群众摆渡上落。
白沙游泳场于1931年竣工使用,直至1959年海口市人民政府建起了“美舍游泳场”才被取代,此后的近30年中,那里一直是当地民众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附近居民消暑避夏的好去处。
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白沙坊老居民彭四平回忆说,当年和他一般年纪的孩子们,无论男女,几乎人人都是游泳的好手。那时,没有长堤路,没有新埠桥,也没有岸边高高矮矮的楼房,一条沙细水清的白沙河与海甸溪、南渡江交汇,再融入大海,南渡江边的白沙游泳场常挤满了人,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等体育活动也都在这里举行。
1957年7月,广东省举行的游泳运动会分区赛分别在东莞和海口举行,当时,省内各地的游泳运动健儿齐聚白沙游泳场,观众人山人海,喝彩声响如潮,一时盛况空前。
海南本土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游泳健将,其中,曾在1966年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获得3枚金牌的蒙荣乙便是海口白沙村人。据他回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海南各级各类的游泳比赛很多,例如中学生游泳比赛、老年人游泳比赛、职工游泳比赛等等,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参与其中,白沙游泳场热闹非凡。
捐建“私立琼海中学”游泳池 1939年2月,日军侵占海口后,白沙游泳场一度被日寇设卡封锁,体育赛事活动被迫中断,直到1945年才恢复使用。1948年,国民党当局又在此驻军设防,地方保安团在白沙村设立了“八村联防指挥部”,以游泳场为据点封锁白沙河口,企图配合阻拦解放军船队登陆解放海南。
随着海南解放,白沙游泳场再次获得生机。1959年,美舍河边新建的海口游泳场落成,白沙游泳场的建筑物改为街道民办化工厂,后又改为白沙税务所。1961年,一场罕见的南渡江洪水冲走了游泳场水中设施,自此,白沙游泳场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
在彭四平的带路指认下,记者找到了白沙游泳场当年的位置,正是南渡江边、海口新埠大桥和防护堤交接的地方。位置好找,只是当年的建筑已荡然无存。桥墩下,原来游泳场管理室的位置堆放着不少杂物垃圾,一群散养的鸡悠闲地踱来踱去。
绕过桥墩,我们来到江边,彭四平指着一块残缺的水泥地板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游泳场的近水平台,附近一棵约300年树龄的古树旁就是建观景台的地方。昔日盛况不再,唯有川流不息的江水依然冲刷着江堤,新埠大桥和防护堤横空凌驾之上,岸堤对面是金水门银河海鲜酒楼,一派灯红酒绿的喧嚣景象。四周,林立的楼房,高高低低。
除了白沙游泳场,胡文虎先生在海南留下的游泳池还有一处。在海师校内,与海中临界的地方,一堵依稀可见当年风貌的残墙仍巍然屹立着,“胡文虎游泳池”六个大字清晰可辨,黑色粗字的下方镶嵌着一块石碑,刻有文字:“胡文虎游泳池旧址系爱国华侨胡文虎先生于1935年捐建给琼州教育事业的体育运动设施之一。为了弘扬胡文虎先生关心教育、热心公益、爱国为民的崇高品格,特立此牌,以示后人。”落款为“海南师范学院立”。
就是这堵残墙,至今仍有许多人在关注。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游泳活动中心主任李华说:“经常会有一些想学游泳者来找海师游泳池时,跑错地方而找到这堵残墙。”因为很多人都听说过胡文虎游泳池,大家以为海师游泳池就是胡文虎游泳池。
事实上,胡文虎游泳池与海南中学的前身“私立琼海中学”有着密切的渊源。据有关记载,1934年,胡文虎应当时私立琼海中学校长钟衍林之邀,来到学校考察,随即慷慨捐资一万三千光洋,修建琼海中学体育馆、运动场、游泳池等,当年体育馆设计者许民辉曾赞之曰:“现广东未有如此规模之体育馆,有之乃自贵校始。”
如今,带有欧式建筑风格的残墙成为胡文虎游泳池遗址所在的标志。
游泳健将蒙荣乙两度“夺金” 尽管昔日盛况不在,但无疑,白沙游泳场和胡文虎游泳池的修建,曾极大地推动了海南游泳事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琼岛先后培养出了蒙荣乙、李奕清、韩振业、王碧文、崔大富、王金贵、王家震、王家明、王家荣等十几位国家、省、市级游泳运动员。
其中,“蒙荣乙”这个名字至今仍被白沙坊许多居民们所熟知。据《广东省志·体育志》记载,1966年,蒙荣乙在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以100米蝶泳比赛59秒1的成绩获得金牌,这个速度在当时世界游泳高手排名中可位列前六。
8月3日,几经周折,记者在海口市美兰区白沙坊社区找到了年近七旬的蒙荣乙,他和家人仍在南渡江边的白沙坊生活。蒙荣乙告诉记者,在参加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之前,他和游泳国家队的其他20多名队友,有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恩来总理和贺龙、陈毅、叶剑英等开国元勋的接见。讲述起当年的场景,蒙荣乙不禁热泪盈眶。
1972年,蒙荣乙参加全国游泳比赛再次获得金牌,之后,他便逐渐淡出了体育界。1979年,蒙荣乙回到海口。“海南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其实完全可以培养出世界级的游泳强将,为祖国赢得奥运奖牌!”蒙荣乙说,虽然他已多年不参加游泳比赛,但是每每有大型体育赛事,他都会十分关注。
在白沙坊社区,和蒙荣乙一样对游泳满怀热情的还有很多老人。“我们上学的时候,学校每次举办游泳比赛都有很多人参加,我最好成绩曾得过全校第一名。”站在南渡江的防护堤上,彭四平一边回忆着往事,一边向记者陈述:“当年,我们沿着白沙河游到南渡江,再从南渡江往大海的方向游去……”自由,欢快,如鱼的年少岁月,让今已年迈的老人们久久难以平静。
而在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游泳教练李华告诉记者,虽然她来海南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她对当年海南全民游泳蔚然成风的盛况亦有所耳闻,她曾专程到“胡文虎游泳池”的遗址处寻访。“教会更多人游泳,让更多的海南人热爱上游泳这项健康的体育运动”,这是她想要实现的目标。
记者 李佳飞 实习生 何桂茹 (来源:海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