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苏拉”前脚走,“海葵”后脚来,这一次来势更凶猛。浙江省8月7日组织了107万人的紧急大转移,上海市当天也紧急撤离了20余万人。面对台风可能带来的强风暴雨,可能受到影响的城市均严阵以待。
此前,8月5日,北京“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遇难人员名单上又增加了一个名字,同时名单上又有2名遇难者身份得到确认。而在今年夏季,天津、河北、江西、辽宁、湖北等多个省市都遭到了暴雨侵袭,之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和其他灾害,多地再现尴尬“海景”。
一场场暴雨,让人民群众财产蒙受了重大损失,同时也带给城市深刻的启示。城市为何如此不堪一击?排水系统有哪些不足与弊病?如果暴雨的预警再广泛些、如果人们的防范意识再强些、如果临时的应急措施更好些,或许就可以多挽回几个生命,多减少一些损失。痛定思痛,如何避免“逢雨必涝”这种越来越频繁的城市“阵痛”演变为“顽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迈向现代化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路席卷的暴雨带来频发灾情 79人死亡,1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受损,经济损失共约116.4亿元……7月21日的暴雨为北京这座城市留下了浓重的伤痛。
与此同时,这场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灾也席卷了河北省。保定、廊坊等9个设区市的59个县(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截至8月5日,266.92万人受灾,34人死亡,18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170.71千公顷。
但是灾情并未止步。整个7月,天气预报的地图上,大雨标识覆盖多地。
7月31日,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表示,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232.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1.2%,是1999年以来最多的一年。
进入8月,暴雨压力有增无减。
8月2日起,受第10号台风“达维”外围云系的影响,大暴雨天气突袭辽宁,此次降雨被定为一级暴雨灾害。
8月3日凌晨,暴雨随着台风“达维”登陆山东,山东大部地区降暴雨到大暴雨,致省内多地受灾。
8月3日起大暴雨继续南下,覆盖江西多地。受强降雨影响,鄱阳湖再次出现超警戒水位,为近两年来的最高水位。
8月4日至6日,湖北省的十堰、襄阳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最大雨量为房县440毫米,百年来首遇。期间两市所辖共有7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4.5万人,死亡5人。
8月6日以来,暴雨由中部地区向西南地区进发,降临四川省部分地区。截至8月7日10时初步统计,成都、泸州、宜宾、攀枝花4市6县3.7万人受灾,4人失踪。
至此,暴雨的征程仍未结束。继台风“苏拉”和“达维”覆盖福建、浙江等地之后,在第11号“海葵”台风影响下,浙江大部、上海、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遭遇大到暴雨,多地面临新一轮考验。
应急反应只是第一道“防雨墙” 暴雨一路前行,各地的紧急应对也在一路跟随。
7月21日之后,在北京正为另一场暴雨进行紧急预案时,7月25日的凌晨,天津先迎来了暴雨。启动暴雨级应急响应命令,全市排水设备全部开启……在防汛、气象等部门比较有效的应对下,虽然部分地区路面仍造成积水,但天津持续两日的暴雨未造成人员死亡。
7月30日,济南市城防办发出846万条暴雨预警短信,提醒广大市民减少外出,绕行积水区域;
7月31日,湖北省住建厅下发紧急通知,全面排查城市易渍隐患地段和物资储备,提出“小到中雨无渍水、大到暴雨无内涝、特大暴雨保交通”的目标;
8月3日,“达维”台风扑向辽宁之前,辽宁省就已落实了2.4万人、覆盖到村的防汛责任网络,制定完善了1.3万余项预案并组织演练,并对险库、险段、险工进行处置和清障的排查……
启动应急预案,已经成为众多省市应对暴雨来袭的第一道防护墙。此次汛期内,包括短信预告、雨前排查等在内的预防措施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为了将灾害防御关口前移,8月1日,河北省政府正式出台了国内第一部专门针对暴雨灾害防御的政府规章《河北省暴雨灾害防御办法》,强化应急预案的制度保障。
事实上,近几年来,在加强暴雨应急反应能力上,许多地方做出了不少有效的尝试。2010年世博会期间正值上海汛期,上海专门定制了16辆防汛排水移动式泵车,如遇突发排水事件,16台排水设备能在短时间集结,迅速开赴现场,1小时内可排除相当于约6个标准泳池的积水,避免发生严重积水情况。
杭州在2007年经历台风“罗莎”带来的40年一遇的内涝后,每到汛期来临之前,对所有河道提前“泄洪”,14条内河均低水位运行,相关部门24小时值班,2小时报告一次各区汛情及处置情况,57支应急队伍,配备1000台水泵,一旦出现汛情,立即进行排涝。这几年杭州城基本上未受水淹。
然而,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专家认为,中国的应急预案体系才刚刚完成,比如在与公众沟通这一重要预案方面,各地政府做得还很薄弱。
“重点还是要把死的应急预案转化为活的应急能力。”国家行政学院应急项目专家李明在北京“7·21”特大暴雨后表示。李明认为,今后应急预案应该常演练常修改,达到灾害真正来临时,不看预案,相关部门就能立即投入行动的效果。
着眼于长效根本的解决之道 气象部门8时启动级应急响应,一天连发5次预警,防汛部门在78个泵站、56个下沉式桥区备勤,1000余名安全员在重点区域巡查疏导……7月21日的北京并不缺乏应急措施,但依旧没有抵挡暴雨的肆虐。
预案的“应急”效用过后,靠什么来发挥长久的防灾作用?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城市内涝更为根本的解决之道排水系统。
目前,北京已经痛定思痛。排水集团正在根据新的排水标准对北京下沉式立交桥的泵站进行改造,计划在2015年前,让这78座下沉式立交桥泵站能够应对5年一遇的雨情,相当于雨量60毫米/小时左右。同时,北京在易积水路段施划水位警戒线(如上图)。
暴雨过后的城市,开始在长效防治上行动起来。
城市成泽国,网友无奈调侃“欢迎来看海”。
7月30日,银川前一日暴雨带来的积水已经退尽,但是市政工人并没有闲下来。他们在草坪里挖出数条通道,砌成U型墙,让地面雨水可以直通北塔湖。同时,银川还开始设置雨水井,变过去的雨污合流为雨水和污水分开导流,将雨水直接排向湖泊,减轻泵站的泄洪压力。
作为站在防内涝前线的城市,广州的危机意识很强。北京暴雨过后,广州马上开始反思自查。而前一天的7月20日,广州刚刚召开了研究论证会,邀请了9位国内外专家,对广州目前试图率先建立的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对策进行论证,意在建立一个暴雨时储水、干旱时补水的内涝防御系统。
改造排水系统,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城市,其实一直都在努力。然而,这绝非一夕之功。城市的地下,不只有排水管道,还有供水、供气、通讯、电力、光纤、地铁等其他很多管道。专家表示,无论是加粗管道、拓宽河道泄洪还是建立城市蓄水池,都需要周密的评估分析,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
每一场暴雨留下的不应该只是仓皇的教训,每一次灾后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发现问题。在专家看来,有了政策,关键在于落实。防灾减灾应当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深挖根源,综合治理,防治结合,真正把防灾减灾工作当做百年大计来抓,当做民心工程来做,如此方为治本之道。
近期北京、天津、济南等多个城市暴雨成灾
链 接 微言博议 @张泉灵:一场大雨,很多正能量:守井盖子的工人,奋战一夜的消防、警察,互助的路人,自发去机场接人的望京人……但传递正能量要和反思检讨同时进行。创纪录的雨后面就没有中国城市建设长期重地面轻地下的恶果?这不是北京一个城市需要的反思。
@花教授:对城市规划者与管理者来说,要保证城市有效运行,不能目光短浅,不能只顾局部,不能急功近利搞面子工程,而必须用全局性眼光和战略,打造出一个负责任的“城市良心”,营造一个负责任的“良心系统”。
@银色月光:大雨浇出了中国城市的通病:粗放的城市管理,只顾表面风光而不注重内涵的浮躁设计。走过的地方,绿化、亮化、广场、雕塑、霓虹璀璨的不夜城,处处鲜花锦簇……其实是虚有其表,弱不禁风。
@文华侃天下:突如其来的暴雨,民众同心协力、守望相助,演绎了感人肺腑的“北京精神”,衍生出动人心魄的“北京力量”。然而暴雨过后我们要深思:一场大雨便让北京成了沼泽之国,这沉重地拷问了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应急措施。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那是生命的畅通之路,而不是阻塞之道!
@吕乐sina:北京大雨第二季来袭,政府不允许再丢一条生命,机场做好准备应对降雨,各相关部门做好预警措施,短信提示温馨……希望预防及应对措施真的有效!望所有人平安。
@十口月木公:亡羊补牢,还不算太晚,希望能坚持住!
@顾问很忙:六分靠基础设施,四分靠管理水平。一旦形成联动机制,则发挥很大效益。生命的教训,来之不易,希望你们能坚持!
庞 晟 郭昕洋整理 本版制图 潘笑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