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从报道抢险到自己遇险“海葵”过后的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抢险亲历记
新华网杭州8月9日电(记者岳德亮、商意盈) 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已经过境浙江,但是留下的严重影响却远远没有消除。由于“海葵”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山体塌方等,数百人被困在浙江省安吉县一山上的景区内,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连夜抢险,确保被困的群众都能转移到最安全的地方。
8日晚间,记者一行8人分乘两辆采访车,先后向安吉县驶去。随着越走越近,“海葵”给具有“中国竹乡”之称的安吉县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清晰。
“趴窝”记 在路上,记者发现杭州往安吉方向高速公路上雨量较白天有所减弱。但是,因为记者所乘采访车的行驶路线与“海葵”移动路线基本一致,随着离事发现场安吉县报福镇越来越近,雨越下越大,经过坑洼溅起的水花高至车顶,像在河里劈浪而行,空旷的省道上看不到任何其他车辆,旁边的民居也很少还有亮着灯的。
在距离镇政府还有5公里的澎湖村,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记者乘坐的一辆车子发生故障,打着双跳灯停在路边,另一辆车子迅速赶去救援。原来因为车辆涉水,水流的反向阻力使得车中一截管道破裂,导致熄火。
两位司机师傅冒着倾盆的大雨打开引擎,借着微弱的灯光,一手打着伞、一手在车中摸索,勉强将车子启动,继续上路。结果才开了几百米,车辆又“罢工”了。无奈只能又停车继续修理,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次,才勉强开到镇政府。不过,我们终于到了。
“探路记” 22时前后,报福镇机关大楼灯火通明。窗外豆大的雨滴漫天洒下,被不时来临的强风吹得七零八落。
这时,湖州武警支队安吉大队的数十名战士接到命令,到现场再进行一次冲锋。记者一行四人随即决定搭乘幸存的另一辆采访车前往“探路”。蜿蜒曲折的山区道路雨夜里一片漆黑和静寂。大约过了20分钟,到达进山的第一座桥梁,洪水下泄的声音震耳欲聋。一座原本30米长的桥面的中间位置被拦腰冲断。
桥不通。这时现场的武警官兵沿着河边的民房,向上游摸去。记者跟着没走了几步,就被倒伏的竹竿绊倒了。爬起来,再向前走几步,已经分不清哪是河道,哪是路了。四周都是大山,借助记者自带电筒的微弱灯光,看到泛黄的洪水沿着路面翻滚,一浪推着一浪。
武警官兵提醒记者,洪水浪很大,其实水下面更湍急。“这才走几步,就过不去了。”记者们对走在前面的官兵们充满敬意,越发体会到,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得渺小。
“寻房记” 山区洪水气势磅礴,记者无奈地往回走,准备早点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再来。在报福镇上没有找到住宿的地方。采访车只好转向距离报福镇最近的孝丰镇疾驶,车轮不时溅起水花。
“前面有积水,注意,这辆车千万不能再"趴窝"了。”尽管驾驶员赵师傅一再小心翼翼,车上的我们还是禁不住担心。车上唯一穿着长筒雨靴的摄影记者自告奋勇,“我先去趟趟水,看看有多深。”一步、一步,没走出10来米,及膝的雨靴已经渐渐被积水掩盖。“快回来,绕道吧!”
好不容易进入孝丰镇中心,但是住宿的地方依然找不到。于是,我们一行多人决定去更远一点的安吉县城,大家都认为“县城找个住的地方,应该很容易”。但是很快现实就击碎了美好的愿望。
由于驾驶员对路况不熟,用起了导航仪。看着导航仪上显示,距离预定的那家宾馆只有700米,但是前面的路全面被淹没。“绕道,走”。下一个路口,积水。再下一个路口,积水。“水很深啊,那么多车子熄火了。”一位同事叫起来。而显示仪上显示,距离住宿的地方却越来越远。
直到向地方上的“向导”求救,我们在凌晨1时才赶到了房间。一位记者唠叨着,“宽阔的大街,怎么积水排放这么慢!”
作者:岳德亮 商意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