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创下30个月来新低。同时,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9%,创31个月以来新低,反映了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企业整体表现仍相对疲软,值得注意的是,PPI环比降幅有所放缓,经济依然显现出企稳回升迹象。
多位经济学者认为,通胀缓解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为稳健,但偏向宽松的势头渐显,倘若经济形势仍不够景气,还有降息与降准的空间。但要把握政策的节奏与力度。”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刘晓静
CPI进“1时代”
未来通胀压力仍存
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7月份CPI同比涨幅收窄主要是翘尾因素所致,并不意味着价格的实质回落。
“受世界经济大环境走软、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食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CPI出现逐月连续下降的现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下降是众多原因叠加的结果,只是暂时现象,并不标志着CPI正式进入“1时代”。
此外,与6月份翘尾因素、新涨价因素双降导致CPI同比大幅下降不同,剔除翘尾因素,今年3月份以来的新涨价因素持续下行,直到7月份新涨价因素止跌,较6月份略高。
而新涨价因素的止跌抬头主要源于非食品价格的上涨。数据显示,7月食品价格环比收窄至-0.1%,同比上涨2.4%,其中,猪肉价格已连续6个月下降,同比降幅扩大至18.7%;鲜菜价格环比止跌上涨0.2%,同比涨幅减弱至8%。
经过两个月走势持平,7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5%。其中,受水、电、燃料价格环比大幅上涨1.4%的影响,“这与前期各地积极推进居民用户资源品价格改革的举措有较大关联,未来需密切关注新涨价因素的抬头。”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员王宇雯称。
对于CPI未来走势,马光远认为,随着国际粮价、国际油价的上升,加上因国内暴雨导致的菜价上涨,CPI未来回升概率较大。
“在地方换届可能催生新一轮投资过热、资源性价格走高、未来经济增长动力在向消费倾斜带来的影响等因素之下,年末乃至明年的通胀风险将高于通缩”,王宇雯同时认为,对于通胀仍不可掉以轻心。
PPI降2.9%
实体经济需求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创31个月以来新低,超出市场此前预期的2.5%,反映了实体经济需求仍然不足,企业整体表现仍相对疲软。
对于本月PPI下行,分析人士指出,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导致的需求下降,由于目前经济下行风险尚未完全释放,企业经营层面的负面影响未完全显露。
尽管7月PPI环比同样下降至-0.8%,但下降速度有所放缓。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降速放缓,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继续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8%与上月持平,同比下降3.4%。
“PPI与PPIRM环比下降速度放缓显示生产性需求有所止跌。”王宇雯称,这表明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当前经济筑底企稳的迹象明显。
对于PPI未来走势,分析人士认为,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如原油价格的反弹,可能构成制约PPI进一步下行的因素,但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状态仍会持续。目前推出的部分稳增长措施和楼市的短期反弹能否对需求产生足够支撑,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预计下月PPI仍将继续下行。
不过,对于PPI下半年整体态势,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员唐建伟预计下行速度会略有放缓。
“下半年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较低,国内经济形势也可能因一系列稳增长措施而略有好转,固定资产投资与制造业生产的缓慢恢复将相应提升对上游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国内生产资料价格都可能维持震荡态势。”基于以上原因,唐建伟预计下半年PPI同比在-2.2%到-1.2%之间,全年PPI同比预计在-1%左右。
货币政策预期
降息降准还有空间
至2012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已连续六个季度放缓,内外需求同步放缓是上半年经济弱势的主要原因。
业界判断,在CPI通胀压力逐渐减小的情况下,稳增长依然是中央下一步调控的重点。
事实上,央行在此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未来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前瞻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同时,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财政政策也被寄予厚望。从政策层面来看,结构性减税即正在提速。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等10个省市。
“政府此时应进一步打出组合拳,一方面为企业减税;另一方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而利率政策要与国际同步来调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
信达证券分析师刘明军认为,未来政策走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放松货币政策,即降息降准,且降准可能性非常大;二是在财政政策上,会对企业继续降税,并加大财政的投入,为企业减负。
经济学者叶檀等判断,通胀缓解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为稳健,但偏向宽松的势头渐显,倘若经济形势仍不够景气,还有降息与降准的空间。但要把握政策的节奏与力度。”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说,我国应大幅度提高社保水平,将社保资金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同时,转变农民工身份,让内需真正提上来,确保经济长久健康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