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黄河站进入科考旺季
十二五期间计划进行3次北极科考,研究项目不断丰富
新京报讯 (记者崔卓佳)8月15日,记者与“东风日产奇骏北极之旅”采访团及极地专家搭乘专机,由挪威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伊尔城出发,经过半个小时的飞行,到达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所在地新奥尔松。
随着北极研究的升温以及北极航线的探索,位于北纬78度55分的这座科考村正在成为全球北极研究最集中的区域。2004年落成的黄河站是新卑尔根第8座极地科考站,也是我国继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之后的第3座国家级科考站。
十二五期间,我国也将加速开展北极关键地区的环境考察,5年内计划进行3次北极科考,各相关机构基于黄河站开展的北极研究也将进一步增加。
设施条件超越南极
黄河站所在的新奥尔松科考村由挪威王湾公司统一管理,建有机场和码头,拥有良好的后勤补给能力。另外,由于靠近大陆,通过海底光缆的铺设,网络保障水平远远超越只能依靠卫星通信的南极。进出新奥尔松的交通也较为便利,定期航班可方便到达挪威内陆城市。
因此,虽然我国开展北极科考的历史和站建站史都不及南极,但发展速度和科考条件已经超越南极。据了解,在新奥尔松科考村十余个国家的北极站中,黄河站已属于规模较大的。除了我国自行架设的气象、高空大气、电离层观测等设施外,还与其他国家共享新奥尔松的科学实验室。
夏季是黄河站科考的旺季,极昼期间天气条件稳定,交通和工作环境好,站上工作人员往往根据项目需求在此开展2-3周的研究,而不需要像在南极一样只能依靠雪龙号科考船进行每年一次的人员物资转运。
北极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相比我国在南极科考方面取得的国际公认的成就,在北极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北极科考最大的障碍是交通和补给问题,雪龙号的海上科考范围受周边主权国家的限制,黄河站所开展的研究对于认识大洋也有局限”,现任黄河站站长黄德宏表示,国家海洋局第二艘科考破冰船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
专家在北极检测PM2.5
记者登岛期间,黄河站共有8位科研人员值守。他们分别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华东科技大学等单位,主要开展高空、海洋、大气、冰川等项目研究。
据开展河流物质输送研究的朱卓远研究员介绍,“冬季冰川和地面径流处于封冻状态,物质输送变化不明显,而夏季随着冰川消融,一些古代物质也会随着融冰进入河流并流入海洋,因此是观测的重点时段”,通过这一基础项目的研究,可获知气候变化对冰川、海洋等环境的影响,形成我国对这一地区地理环境评估的数据积累。
在大气方面,气象科学院的专家正在此开展气溶胶项目研究,其中就包括了PM10和PM2.5的检测,“在高纬度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地区开展气溶胶研究,对于认知全球大气环境、检测和比对污染等具有基础性意义”,张瑞丰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外,由于夏季该地区处于极昼期,施工条件好,也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维护的重要时段。黄德宏站长介绍,“目前我国在极光观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架设在黄河站房顶上的5个全天空摄像仪可在极夜期间24小时不间断对三个不同波段的极光进行独立观测和分析,并且通过今夏的软件升级调试,可以实现完全的远程观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