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莫/画
8月16日,有市民反映南昌火车站广场上的绿化带“石凳”被铁栏杆围了起来,旅客无法等车坐下休息。对此,南昌市火车站广场管理处表示,市民所指“石凳”是绿化树木的树坛,一些旅客把树坛当成凳子来休息,严重影响南昌火车站作为省会城市窗口的形象。(8月17日大江网)
真可谓“欲拿形象说事,何患无辞”。依着南昌火车站管理机构的说法,敢情他们煞费苦心地把树坛四边的“石凳”统统加上围栏,搞的原来还是广场绿化建设的“二期工程”了。只不过,言辞再美妙,民心已受伤如此要“形象”,实难真“长脸”。
群众的眼睛的确是雪亮的。目睹南昌火车站广场的封锁“石凳”,一些网友迅即想到了广州立交桥下布满水泥锥防止流浪汉露宿的热点事件。作为某些掌握一定公权的管理者,是不是觉得“水泥锥”太刺眼,像这样的“石凳围栏”,才称得上是一举两得的高明之计呢?也许舒舒服服坐在空调房里的出谋划策者,很会为这“形象设计”自鸣得意;然而,假若有空上网来瞧瞧民众是怎么说的,我看唯一的答案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窗口风景也好,城市形象也罢,究竟如何评判才能真正服人?这里首先存在一个“听谁说”、“信谁说”的基本选择与理念。从南昌火车站管理“石凳”的举动来看,显然是把广大旅客和老百姓的意愿忽略一边了的。于是,名曰“美化窗口形象”的“石凳围栏”,结果却成了众多网友口诛笔伐的“露丑目标”。
毫无疑问,城市形象是个“接地气”的活儿,来不得闭门造车和弄虚作假。就南昌火车站的绿化树坛来说,就算它原先的主要功能不是供人休憩,而事实上却也发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作用。至于为啥突然成了“影响窗口”的斑斑点点,非得加上围栏才“形象有保”?说穿了,就是凸显了某些高高在上者漠视旅客辛苦、只图表面光鲜的“领导旨意”。
“水泥锥”太刺眼,“石凳围栏”也是一种馊主意。很想“形象加分”的南昌火车站管理机构应该去想想,如今的网络传播何其迅速,而网络舆情的“杀伤力”,恐怕同样不容小觑。所以,且不说当初搞出“石凳围栏”,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思和判断,由今观之,还是快快闻风而动、速速顺从民意为好。否则的话,这番“围栏美景”,非但挣不来多少“正面形象分”,倒很有可能成为“负评标志物”。(司马童) (来源:法制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