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名高中生访日代表团首批团员启程
【环球网报道 实习记者 刘洋】2012年中国首批高中生访日代表团250名团员19日离京,赴日开展为期八天的访问交流。本次代表团成员来自内蒙古、辽宁和吉林三个省区。其中来自内蒙古的高中生大部分为蒙古族。代表团一行抵日后将进行学校交流、文化及环境设施参观等活动,并将访问宫城县,了解东日本大地震的受灾及重建状况。
在欢送仪式上,日本驻华公使山田重夫表示,日中关系要在将来得到稳定发展,增进青少年间的理解与互信很重要。他回忆说,去年3月,日本发生了“东日本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他说,“当时收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大量的物质援助和精神支持,我们日本人民是不会忘记大家给予的援助的”,“地震虽是一件悲惨的事情,但我们再次认识到日中两国之间的情谊纽带,我们将会非常珍视这种关系,希望大家能亲眼见证在以中国朋友为首的世界各方支援之下,为走向复兴而不断努力的日本灾区”。
在谈到中日两国关系时,山田重夫表示,“中日两国是相互无法替代的邻邦,现在两国关系定位是战略互惠关系。对双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将来这种关系会得到日益强化”,“强化两国之间相互理解,是加强两国友好关系不可缺少的。这种关系也会得到不断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今年把定为‘国民交流友好年’,相信以后也会得到不断的充实”。
对于中日两国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两国网民间的争议,山田重夫表示,“日本驻华使馆方面现在主要通过网络让中国人加深对日本的理解。使馆开通了微博,每天都在向大家发布关于日本的信息。期待中国民众通过包括微博在内的网络不断深化对日本的理解,更全面的了解日本”。
访日代表团团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巡视员黄颖表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友好的基础在民间,中日关系的未来要靠两国人民携手去创造,而青少年是推动中日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生力军”。黄颖说,本次代表团的成员来自中国四面八方,作为中日交流的友好使者,希望成员们能通过交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为中日友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期待今年的青少年交流能成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浓墨重彩的一笔,两国青少年通过“新的相遇”,进一步扎牢“心的纽带”。
代表团的成员们大部分都没去过日本。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学生齐霁表示,“此次访日活动是自己第一次去日本。希望通过此次访问,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希望通过访问,展现中国高中生热情开朗的风貌,希望日本人民能看到中国已经不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国家”。
2011年12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时曾与温家宝总理共同确定:将20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定名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中日双方签署备忘录,就进行5000人规模的中日青年交流互访达成一致。其中,中国高中生代表团预定分五批访日,共1250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