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真相追问:缓解养老金压力提法本末倒置
前不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今后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消息传出之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提出“延迟退休”有何背景,此举是否为补养老金缺口?“延迟退休”将会给我们的就业等社会政策带来怎样的影响?目前,调整退休年龄是否可行?
众说纷纭:调整源自养老金“入不敷出”?
延迟退休的消息一出,社会上讨论争议之声四起。对于调整退休年龄,不同群体的反应迥异
对于延迟退休,曾在北京市某鞋厂担任货运司机的许文友非常赞成。“我们的工作本身对体力的要求并不大,如果延迟退休,身体也能承受得起,还可以加长工龄,这样就可以拿到更高的退休金了。”
与许先生相比,广西玉林市小学教师林小红则不赞成延迟退休。“小学老师特别累,每天连续几个小时站着上课,长期下来老师有着各种职业病。如果再延迟退休,身体也许就垮了。”林小红说。
争论面前,一种关于养老金缺口的讨论蔓延开来: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压力,我国的养老金是否有缺口,延迟退休政策是否为了弥补这一缺口?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给出的数字,2011年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已经超过2.2万亿。
对于种种养老金“入不敷出”的说法。7月25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目前养老保险的积累资金到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2万亿,总体上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大于支出,当期不存在基金缺口问题。
对此,郑秉文也表示,我们目前当期支付的情况还是不错的,每年养老基金的收入大于支出,每年结余的养老基金都非常可观。所以当期的支付压力几乎是没有的。
“但是如果要细究当期的养老金结构会看到,每年的巨大余额中一大部分来自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自我平衡能力较差。因此,长期看,这个制度问题很多,不具备可持续性。”郑秉文表示。
对于延迟退休是否源于养老金“入不敷出”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延迟退休的必然性,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和老年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而不是现在养老金有支付压力。
“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巨大压力的提法,恐怕是本末倒置的。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年限不延长,劳动力供求未发生新的变化,即使养老金入不敷出,也不应当延迟退休年龄;反之,即使是养老金有结余也应当延迟退休年龄。”郑功成说。
养老金问题引发社会热议的背后,人们对于我国进入老龄社会,以及对于将要面临的养老压力的担忧不谋而合。
未富先老:延迟退休有无可能?
事实上,我们对于养老金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的判断基于一个重要事实,即中国老龄化的推进和平均寿命的提高。
统计显示,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85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养老压力。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为缓解日趋严重的养老压力,世界各国大都把“延迟退休”作为政策之一,而这也是我国研究是否延迟退休的原因之一。
7月中旬,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中显示,我国目前城市人口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这份报告认为,我国退休年龄偏低,这种退休年龄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的浪费。
目前,不少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0岁以上,在发达国家里,最高的美国已到了67岁,退休年龄最低的法国目前男女均为60岁。
毋庸置疑,延迟退休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养老压力。但是反对者认为,延迟退休会增加就业难度,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认为,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2000万-2400万人,但新增的工作岗位只有1000万左右,其中在新增岗位中有30%是“自然更新”,即其中绝大部分是退休让出来的位子,当前情况下推迟退休年龄必然会冲击就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贡森则认为,延迟退休对年轻人就业的影响不大。对于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鸣政也表示,这些年我国虽然有一定的就业压力,但也存在人力资源能否充分利用的问题,独生子女的劳动力在衰减,劳动和工作质量能否得以保证都令人担忧。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可以防止这些问题。
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反对之声,专家指出,延迟退休年龄确实需要认真研究、审慎决策,尽可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并与劳动力的供求变化、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改革协同推进。
弹性退休:养老制度如何转型?
“我们反对延迟退休,主要是养老制度实行两套体系。公务员和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时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却能领取高于我们企业人员的养老金,他们的退休金多数由国家财政支付,而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账户。”就职于北京一家私营企业的员工张天娇对记者说。
这说明,延迟退休年龄背后存在的养老制度问题,才是延迟退休最大的阻力和障碍。由此引起的有关我国养老制度转型的讨论也仍未停歇。可以说,养老制度“双轨制”不打破,有关养老的任何改革都会引发反弹。
2008年,我国曾在5省份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将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办法。
诸多争议中,采取弹性退休制度是各方都较为认可的政策。
“弹性延迟退休政策是目前较为可行的办法,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一部分高技能人员的人力资本存量,同时可以保护那些普通劳动者。”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
比如在方式上,弹性延迟正在成为方向。弹性延迟强调“分类”和“非强制”。此前,上海市已在局部试点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但是主要针对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等。延迟的年龄上海市规定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不超过60周岁。
对此,西南财大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义也认为,养老保险和退休制度的改革调整是长期的,需要在十年、二十年之内才能完成的政策调整,不能一蹴而就。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也指出,“延迟退休”政策不能急于求成,可以逐步地往前推,而且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应该用不同的一些政策。
目前,研究弹性延迟申领养老金已经被列入社保“十二五”规划。对于这一政策如何设计,尹成基表示,研究表明,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的方式实施,为未来制度调整指明了方向。(记者 李慧 通讯员 谢琳 付奇)
作者:李慧 谢琳 付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