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记耳光,将一场杭州版的《搜索》在网络中置顶
一条让人震惊的新闻,一次异常艰难的事件还原,引发对社会情绪的深思
三问“公交掌掴门”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当事人不能用暴力去要求别人遵守道德
本报记者 肖菁 段罗君/文 林云龙/摄
一场杭州版的《搜索》自前日起,在网络上炸锅。
事件的主角是一位年轻小伙和一对抱着孩子,貌似夫妻的年轻男女。据报料网友的描述,因为没有给怀抱孩子的女人让座,小伙子被连扇5个耳光。
也有网友说,从小伙子上车的站点到他下客的站有10多站的距离。
此事在微博和网络上持续发酵,引来关注目光无数。前天,有自称是“小伙子的朋友”的网友爆料说,小伙子本身腿不大好,回家后哭得很伤心。如果该网友所述为真,那么,曾经的“震惊”,变成了一根根芒刺深深扎到了我们的心中。
打人只是个案,但背后却有一定的社会情绪支撑。未让座就挨打,我们的情绪怎么了。
昨天,我们试图从当事公交车司机、目击者等多方面,还原这一事件。
事情始末
一场《搜索》的杭州现实版
事情发生在8月23日下午1点多,杭州的K192路公交车从武林小广场出发,开往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行至登云路口站时,上来了一对年轻男女,貌似夫妻,女人怀抱婴儿。两人走到车厢中间位置,一个瘦小的年轻小伙子坐在那里。
当时,司机连按了几遍车厢广播提醒让座,小伙子只是偷偷看了几眼这对年轻男女。
到和睦新村站,后排有人下车,女人抱着孩子坐了下来。丈夫与小伙互看一眼。
这时发生了惊人一幕,那个“丈夫”抡起了胳膊,连扇小伙子5个耳光。根据报料者刘先生的说法:光声音就大得让人受不了。
小伙子的眼镜飞了出去,鼻血“唰”一下流了下来。那个已经坐下的年轻妈妈煽风点火:你不是你妈养的吗,不知道让座。
两站路后,这对夫妻就下了车。而小伙子一直呆呆地坐到终点站,中间只有一位老奶奶递过去一张面巾纸。那天下着雨,他没有打伞,淋着雨走了。
杭州“公车掌掴门”后,微博上被省内外各大媒体、门户网站纷纷转发,大家的意见基本相同,小伙子不让座确实也不好,但是打人是要严惩的。
也有细心人猜测,小伙子会不会跟电影《搜索》里一样,“不让座”有隐情。影片里小白领没让座是因为刚刚被检查出身患绝症。
没想到,8月24日下午1点20分,一位网友在自己微博上报料:“被打的这个青年是我的朋友,他那天和我说了他的遭遇,哭得很伤心。实际上他是一个残疾人,他腿脚不方便,而且性格内向。那天他看到那个妇女抱着小孩,内心是很想让座的,可是他自己腿脚又不好,而又没有其他人让座,于是他很无奈地看了他两眼,不想竟挨了这几个耳光。唉,真是同情我的这个朋友啊。”
至此,公交车掌掴门事件开始持续发酵,谴责打人夫妇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与公交车司机面对面:
到了终点站,我才知道他挨了打
我们试图还原事实的真相,挨打的小伙子是否真的身有残疾?那位丈夫的无名火气究竟因何而起?当时的那些对视又是怎样点燃了五记巴掌的导火索。
但采访进行得很艰难:截至记者发稿,除了最早报料的刘先生外,没有一位当事人或者在场的目击者愿意走到台前。记者多次试图与那位自称“朋友”的网友联系,均未果。
记者从杭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了解到,无论是那对夫妇的上下车处还是小伙最后离开的终点站,都没有安装摄像头。而事发的K192路公交车上,同样没有配备监控设备,之后也没有任何一起与之相关的报警电话。
昨天下午,记者在武林小广场192路公交车站,见到了司机李师傅。
虽然,他昨天开的K192路公交车并不是事发当天的那辆,但属同款车型,座位、内饰都一样。
李师傅说,他没留意到小伙子是在哪一站上的车。但到登云路口站时,确实留意到上来一男一女,“因为女人怀里抱着个孩子。”
当时车上已无空位,李师傅连按了两次车厢提示语,希望有乘客能让座,但无人响应。“我扭过头去喊了一声‘大家照顾下抱小孩的’,然后又按了两次,还是没人让座。”
直到和睦新村站,车厢后排有人下车,抱孩子的女子坐了下来。
之后,李师傅便专心开车,他说自己没留意到后车厢内发生的事,只是中途听到有一阵嘈杂声,“当时只盯着车外路况,也没转过身去。直到开到终点站,一名乘客才走过来告诉我,刚才有个小伙子被人打了几个耳光。”
李师傅的车上一共有四个照顾专座,而被打小伙子所坐的位置是正对着下客门的两个座位之一,李师傅表示,“这两个座位并不是照顾专座,而是为了方便提行李的乘客,可以从下客门下车。”
一问:五记耳光,是否来自“正义的火气”
让座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碰到的寻常事,由一件寻常事,最多也就是在道德和觉悟层面进行评价和议论的事情,居然在那个“丈夫”手里演变成暴力报复。人们的情绪在短时间内几度波折,当小伙子面对怀抱婴儿的妇女没有让座,人们心怀不满,但是当小伙子遭遇暴打,人们的情绪变成愤慨和同情。当小伙子被曝腿不太好,事情就变得刺痛人心了。
让座是种美德,不给老弱病残行动不便者让座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道德风气不好的一面,但道德毕竟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他律,“当事人不能用暴力去要求别人遵守道德啊。”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说。
有法律界人士说,不让座,没有侵犯他人的权益,而打人,则是对他人权利的直接伤害。这是简单的是非和常识。
《中国青年报》评论文章说:支撑这种打人行为的社会行为,可称作“正义的火气”,胡适先生也描述过这种现象,自以为代表着正义,就大义凛然。自己认定的主张是绝对的正确,而一切与我不同的见解都是错的,一切专断、武断、不容忍、摧残异己,往往都是从这种“正义的火气”出发的。那个打不让座者的人,显然身上就带着这种“正义的火气”。不让座的人,在他眼里就成了敌人,成了需要受到教训的不道德者……“正义的火气”就发酵成为一种诉诸暴力的冲动……而自以为正义,这样的攻击和侵犯常常更加残暴。
是的,只要你制造了伤害,你就远离了正义。
再说到《搜索》这部影片,陈凯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想通过这部影片表达:宽容才能够使人冷静判断是非曲直。”
那位挨打的小伙子,我们希望你能勇敢地站出来,告诉我们事实的真相;
那对打人的夫妇,我们只想告诉你,带着正义的幻觉去侵犯他人权利,往往更加残暴。你们欠那位小伙子一句“对不起”。
二问:同车的乘客当时怎么了
事情被曝光的原点是因为有一位刘先生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并向某媒体报了料。
但是此后,在全城媒体的迅速跟进中,此事已犹如“台风眼”,在网络上形成轩然大波。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旁观者却一致选择了沉默。
没有人愿意站出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况,只有一张照片默默定格。
从照片上,我们看到小伙子脸上鲜血淋漓,滴滴答答地落在手上,他手上捏着折成数段的眼镜。从照片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车厢里的人不算少。那么——
当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上车时,当车厢广播反复要求让座时,其他人为什么没有及时站起来?
当小伙子被扇耳光时,尽管事发突然,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劝阻?车厢里就听到扇耳光的声音大得让人受不了。
事后,也无人谴责。只有当那对男女下车后,才有一位老奶奶把一张餐巾纸塞到小伙子手里,让他把血擦一擦。
直到今天,在省内外媒体不约而同“求真相”后,也没有当时公交车上的任何一位乘客主动联系过媒体,告诉我们,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三问:打人者可能面临什么法律问题
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主持人@闾丘露薇说:让不让座是道德问题,打人则是法律问题,所以打人者一定要受到法律惩罚,不让座的人们,需要有社会舆论促使他们反省。
浙江一墨律师事务所律师章碧珍说,如果小伙子受伤比较厉害,可申请鉴定,如果达到轻伤以上,打人者就要承担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属于犯罪了。涉嫌“故意伤害”,轻伤的话,判三年以下。
如果小伙子因此去看病,产生了医药费,可起诉至法院,申请民事赔偿。
其实在事发那一刻,打人者的行为是在公共场所,无论是小伙子,还是乘客或者司机,都可以报警,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警方调查后,很有可能对打人者做出治安拘留的处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