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六问钓鱼岛难倒美政府发言人
新华社记者冉维昨日接受重庆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记者会上没有谁胜谁败。
钓鱼岛的名字、美国的立场……年轻淡定的中国记者操着流利的英文连连发问,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被追问到手足无措,最终无言以对……
8月29日,随着央视新闻一段视频通过网络快速传播,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冉维一下子火了:短短几天时间,他的个人微博粉丝每天以上千的数量增加,新闻前辈赞他“稳得像个秤砣”,网友们说他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网友如此关注,我没有料到。”昨日,这位远在华盛顿的重庆崽儿冉维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最怀念早上能吃碗重庆小面
今年32岁的冉维出生在九龙坡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1995年,冉维初中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庆市一中,在这里,他度过了难忘的高中时代。
1998年,冉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英文系,四年时间,勤奋刻苦的他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大学同学评价他,“一直就是这样的气场,太熟悉了。上课下课各种debate(辩论)。”
相比在微博上更多谈论工作,在冉维的QQ空间里,仅有2篇日志,其中一篇就是转载重庆主城各个区的美食。“身在美国,对于美食,最怀念的还是早上能吃上一碗重庆小面”,谈到家乡重庆,冉维告诉记者,除思念父母亲朋外,也想念着重庆的美食和重庆的山山水水。
2011年3月11日,在听到嘉陵江索道将被拆的消息时,冉维在微博上说道:“心里突然有一丝心酸。”
父母看了新闻反应很平静
“那天记者会我从一开始就举手要求提问,但纽兰一直没有叫我。在大概举了五六次手后,她终于叫到我了。”对冉维来说,一切就是“在工作”。
冉维也被网友问过为什么要“穷追猛打”纽兰,不给她“台阶”,冉维说:“我问了问题,这是我作为记者的本职工作。她回答了问题,这是她作为发言人的本职工作。她依然坚持了美国的立场。在记者会上,并没有谁胜谁败。”
随着央视新闻的播出,从8月29日开始,冉维的微博就被网友们高度关注,到昨天为止,他的粉丝已从之前的300多个迅速增加到了12545个,“最开始两天,每天能收到上千条留言。”冉维自己也没想到,因为在他看来,作为一个记者,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问出了自己想问的,没想到央视会播出,会引起这样大的轰动。”
与网友们的强烈的关注相比,冉维的父母在看完新闻之后,表现得和儿子“追问”美国新闻发言人一样淡定,“他们看完新闻,反应很平静。”
在电视上认出儿子,看到儿子的表现后,在重庆的冉爸冉妈也给儿子打去了电话,“可能觉得我表现还可以,没谈太多,只是叫我继续认真工作,注意身体。”
“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记者”
冉维火了,新闻发布会后,凤凰卫视的朋友给冉维发短信说表现不错。纽兰的助理也留了他的联系方式,想再回答他的问题,还说想认识他。
新闻发布会第二天,日本朝日电视台一位女记者就连线采访了冉维,用普通话提问说,“为何在新闻会上对关于钓鱼岛‘同样的问题’一再‘追问’。”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冉维陆续接到来自国内外的媒体采访的电话。
在微博留言上,不少网友也开始给英语流利、从容淡定的冉维设计职业规划,不做记者了,可以去当政府新闻发言人、律师、英语老师、出镜主持人……
对此,冉维告诉记者,“网友们的设计,可能更多的是开个玩笑。对我来说,目前来说我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本职工作,依然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记者。”重庆晨报记者 刘敏
冉维
生于1980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人,1995年,考入重庆一中,200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英语系,同年进入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
2005年至2006年在新华社巴格达分社担任记者,曾采访过萨达姆庭审。
2006年至2007年在开罗中东总分社担任英文编辑,后曾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担任访问学者。
2010年被派驻新华社华盛顿分社担任记者,负责外交报道。
冉维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观看冉维提问视频请扫描该魔扣。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