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运强 袁亚雅
几块木板、一张蟒皮,“叮叮当当”经过一番做型、成筒、粘皮,一把做工精美的二胡琴筒便展现在人们面前。9月5日上午,邯郸市肥乡县北街村民间老艺人王增的在家中使用锤子、锉、电锯等简单工具忙着为一家剧团制作乐器。
令人称奇的是,王增的不仅对各类传统乐器情有独钟,而且拥有制作二胡、琵琶、笛子等20余种乐器的绝活。数十年来,他始终没有丢弃这一濒临失传的手艺。
自幼精通五线谱 王增的今年66岁,自幼就是一个铁杆戏迷。在其还上小学的时候,就无师自通学会了吹笛子。到了初中阶段,更是精通五线谱,并能自行谱曲。中学毕业后,他经人推荐进入肥乡县文工团,有了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接触各种各样的乐器。
因为工作上的便利,王增的一有空就拿出各种各样的乐器仔细琢磨,甚至偷偷大卸八块,然后再进行组装、调音。经过数年的反复研究,他详尽了解了各类传统乐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也深刻懂得一件好的乐器只有选材考究,制作精良,调音准确,演奏出来的乐律才自然优美动听。
随后,他开始为文工团修理一些简单的乐器,同时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制作技巧和方法,图文并茂绘写到日记本上。他也因此有了“巧手王增的”的绰号。
热衷制作乐器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单位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王增的为节约经费,根据自己多年的维修经验尝试着制作二胡、三弦、琵琶、京鼓等一些传统乐器。
乐器质量好坏的关键是原材料,其中最好的材质是纹理顺直、色泽均匀、无疤节的红木、梨木等硬木。有一次,他看到家里的老椅子系核桃木,遂不假思索将其拆掉“充公”。经过一个多月的摆弄,成功做成了一把二胡。
第一件作品虽然声音不太纯正,但让他初尝成功的喜悦,所以显得格外珍贵。王增的激动之余,意识到只有精雕细琢才能打造出精品。经过两三年的苦心钻研、摸索、对比,他渐渐熟练掌握了一套与不同材质特性相匹配的制作技巧。
当地一些剧团惊讶地发现,王增的手工制作出的乐器一点儿也不次于正规厂家的产品,不仅做工精美,而且音色俱佳。无论哪种乐器,只要经他“调教”一番,均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时间一长,王增的成了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几乎每天都会有人前来订制乐器。
愿免费收徒传授技艺 走进王增的家,一股果木清香扑鼻而来。在院子东侧的一间旧房内,墙上挂满各式各样的乐器,地上则摆放着锤子、锉、电锯和一台小型车床。老人笑着说,这里就是“工作室”,他已累计制作数百件乐器,平均5-7天就能完成一件。
邯郸市一位音乐界的学者认为,乐器制作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要会木工、知音乐、懂美术,还要熟悉木材特性、雕刻技法、设计绘图等。所以,目前国内非常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为此,王增的最大的担忧就是手艺失传。老人表示,只要年轻人对乐器感兴趣,他愿意免费传授绝活,从而保证这门古老的民间技艺薪火相传,并重新焕发生机。
如愿向老人学徒,请拨打0310-8562321咨询。 (来源:燕赵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