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春晚报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议案,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的教师节。从那一年开始,四平市有一对夫妇,连续28年为自己的老师过教师节。这对夫妇就是梨树县第四中学(省重点高中)毕业生李如松、朱桂芳,两人今年都已64岁。
年年教师节都把老师请到家
9月9日,记者来到李如松家里。在其家客厅里,17名老教师坐在一起聊天,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老校长孙洪友告诉记者,李如松、朱桂芳都是梨树县第四中学1966年的毕业生,当时李如松是班长,朱桂芳是班级团支部书记,两人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从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开始,李如松夫妇就召集他的老师,为老师们过节。从那时起,年年不间断,一直到现在,已经连续28年了。孙洪友说,每年节前,李如松夫妇都是事先通知各位老师,开车挨家挨户将老师们接到他家里,然后娱乐、畅谈、就餐,所有费用都由李如松负责,老师们很开心。
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
孙洪友老人告诉记者,他没有直接教过李如松和朱桂芳,但这两个学生把他和自己的老伴儿当做他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孙洪友说,1976年,他老伴儿患病手术,李如松夫妇得知后,主动到医院看望,先后9次从四平到长春接送,住院三个多月,一天不落地到医院送饭,所有的费用都是李如松夫妇掏的。他给钱李如松夫妇不要,说“要了钱,师生之情就没了”。孙洪友说,老伴儿去世时,只有他一个人在场,不知道该咋办。他打电话给李如松,结果李如松夫妇10多分钟就到了,丧事都是他们两口子帮忙办的,比自己儿女想得都周到。丧事结束后,孙洪友拿出10000元钱感谢李如松夫妇。李如松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的事,就是我自家的事,自家的事哪有要钱的?”
回忆到这里,77岁的孙洪友老人哽咽了:“有这样两位好学生,真让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光荣、骄傲和自豪。”
学生成了老师的依赖
今年76岁的肖滨介,曾是李如松和朱桂芳的语文老师。肖滨介老人说,当年两位学生特别懂事,两人经常帮助老师和同学,在同学中也非常有号召力。1966年他们临近毕业时,正赶上“文革”开始,许多老师被批斗,全校只有李如松的班级没有揪斗老师的,原因就是李如松、朱桂芳从中做工作。肖滨介老人说,这件事给他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他终生难忘。
肖滨介老人说,2004年她做手术,李如松和朱桂芳两人跟她的孩子一起轮班照顾她。“他们白天忙工作,晚上来护理,天天来送饭,同病房的人还以为他俩也是我的儿女呢。”出院时,朱桂芳还给肖滨介买了红花棉袄和红床单、红羊毛衫。肖滨介含着眼泪说:“我自己的亲生儿女也不过如此啊!”
谈起李如松夫妇,肖滨介老人有说不完的话。她说,今年年初,她99岁的老母亲突然过世。突如其来的不幸让她一时没有了头绪。她马上告诉女儿,赶快把李如松和朱桂芳找来,他俩来了,她心里才有底儿。
肖滨介老人说:“这两个学生已经成了我们的依赖,有这样的好学生,我们感到很欣慰,他们对老师的这份关爱,让我们做老师的在感受这种浓情厚谊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做老师的幸福和快乐。”
本质决定行为 多年尊师非偶然
李如松和朱桂芳的老师、曾任四平市第六中学校长的王文峰对记者说,李如松、朱桂芳夫妇是我的好学生,他们两人在校读书时就品学兼优,毕业走向社会后,能够这样做,绝不是偶然的,这是他们思想深处优秀的本质决定的。王文峰说:“李如松夫妇已经64岁了,我们这些老师小的71岁了,老的82岁了,每年他给大家过教师节,有些老师感到余兴未尽,李如松夫妇看出来了,找各种理由增加聚会次数,这让大家非常感动。我们有这样的学生,我们当老师的感到无比自豪和神圣。”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