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国家利益面前应搁置口水争议
原标题 [中国青年报:国家利益面前应搁置口水争议]
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玩火行为,已激起国人的强烈不满。这种挑衅,让本就磕磕绊绊、乍暖还寒的中日关系再一次滑入冰点,再一次处在危机边缘,日本政府要为这种退步负全责。这一次,很多同胞都节制着自己的愤怒,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日本政府的抗议,表达“领土寸土不让”的爱国热情。面对异邦的冒犯和挑衅,网上网下,国人空前团结,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不过,也有一些不太友好的口水争议。比如,艺人文章在一个颁奖会上高呼“钓鱼岛是中国的”,在赢得场内观众掌声的同时,也获得场外的一片赞誉。然而,网上也有不同声音。
这种口水和争论,是中国互联网上习惯性的冲突,一事当前,不问说了什么,不问捍卫的是什么,只要自己反对的人在支持,就要反对;只要自己反对的人在反对,就要支持。只有圈子,没有是非,只有意识形态偏见,没有国家利益意识。
有人说,中国社会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处处充满争议。大到世界风云,小到吃喝拉撒,任何一条新闻都可以引起中国网民的对骂,都会有左中右的站队表态,吵得不可开交,即使你闲得无聊时随意感慨一句“北京的大白菜比上海的好吃”,也会引发一场喋喋不休的地域口水战。
作为一个有着自由追求但内心深爱着这个国家的人,我一直认为,争议是一个社会的常态,但在国家利益问题上,应该有基本共识。我们可以为哪里的大白菜更好吃争得面红耳赤,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应该搁置口水争议。你可以不将内心的爱国热情表白出来,但请尊重那些热情溢于言表的爱国者;你可以对这个国家的种种社会问题保持异议,保持激烈批判的姿态,但当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时,应该跟国家站在一起,坚定地与国家同在;你可以不喜欢郭敬明,不爱看文章的表演,但当在国家利益问题上都还原为“中国人”的身份时,起码应该尊重那种爱国热情。
我不太喜欢标签化和立场化,不喜欢对人以左派右派划分立场,但现实中确实有各种观点的分殊和立场的冲突,中国的政治光谱上游离着利益分殊、立场迥异的派别。立场的不同,只是解决问题路径选择的不同,或者责任归咎的不同,当然也有意识形态的歧见。但左中右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为了这个国家好,为了国民的福祉,不能脱离民族国家的法律框架和利益底线。也就是说,国家利益应该是一个基本共识。当国家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应该抛弃纷争,而站在一起去捍卫国家利益。
我不太愿意用“爱国”这个字眼来表达我们共同的追求,因为这个词太容易引发争议和搅动情绪,而选择了“国家利益”这个严肃的词。“国家利益”应该是一个国家中不同立场、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人共同追求的一种价值,是最大公约数。当然,对于国家利益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忽略国家所有的问题,毫无保留地爱这个国家,不批评国家,才是国家利益;也有人认为,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政府侵犯这些问题可以讨论,但国家利益不是任人揉捏随意阐释的面团,当国家利益受到实实在在的具体侵犯时,应该暂时放下各种纷争而一起去捍卫。
领土问题就属于这种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国家利益,日本政府那一系列玩火的行为,就是在侵犯我们的领土。领土问题,必须寸土必争,必须寸步不让。所以,艺人宣示“钓鱼岛是中国的”,以个人的影响力凝聚社会价值,宣示的是国家利益,应该得到尊重。
不仅是钓鱼岛问题,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都应该远离那些习惯性的口水争议,有这种“站在一起”的国家意识和国族情怀。
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国人对国家利益的理解已经越来越多元和开放。过去,国家利益在个人利益面前有一种压倒性的优势: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发生利益冲突时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要捍卫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崇高的,个人利益是渺小的,这些理念和大词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如今这个个人权利充分张扬的时代,“集体利益至高无上”已经被大大弱化,“国家利益”也已弱化。追求个人的利益,不要求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什么,但一个底线是,起码不能伤害国家利益。当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时,应有群起捍卫的共识。我们不提倡国家利益压倒一切,但更反对走向另一种极端,即国家利益虚无论。
世界主义的想象充满浪漫主义的气质,却是虚幻的,“历史的终结”更是自欺欺人的,地球村也只是虚拟的技术想象,在这个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丛林中,需要有国家利益的现实关怀。这一点,“公知”也罢,“五毛”也罢,国家利益面前,应该存小异而求大同。钓鱼岛问题上,我们需要发出同样的声音。
分享到: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