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破获特大盗掘墓葬案 17卷国宝文书重见天日
2012年09月13日19: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金华9月13日电(记者 童静宜 实习生 胡丰盛)今天,浙江省武义县委宣传部对外公布,浙江省武义警方经过一年多的专案侦查,成功侦破了“1228南宋徐谓礼墓”特大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回国家一级珍贵文物17卷南宋徐谓礼文书。
据了解,该案是浙江省近年来破获的最大系列盗墓案件,而17卷南宋徐谓礼文书也堪称“国宝”。
一张神秘照片引发的惊天大案
去年春节,山城武义还笼罩在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氛里。时任武义县博物馆馆长的董三军却有些心绪不宁,有人前几天拿给他几张照片,说文物市场上有人正在为这张照片上的东西寻找买主。
董三军刚见到照片时,非常震惊,照片上是一幅铺开的卷轴,“文书”只有几卷,小楷整齐地码在泛黄的纸上,看起来,似乎像某位官员的“履历表”,记录的似乎是宋代的事情。“如果是宋代的,哪怕是一片白纸都非常罕见,价值连城,难道这真的就是宋代的纸质文书?”董三军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东西搞清楚。
去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代历史文献专家郑嘉励来到武义,董三军决定请他来帮忙鉴定一下。他郑重地拿出照片,递过去:“郑老师,您看看,这东西是真是假?”
郑嘉励接过照片,看了一会,抬起头来,疑惑地看看董三军,想问什么,没开口。他抓起桌上的放大镜,又反反复复端详了好一阵子。
“怎么样?是真还是假?”董三军紧张地小声问。
过了好一会儿,郑嘉励一拍桌子,两眼放光:“必属"真迹"无疑!就是把全世界的宋史研究专家和学者请到一起,也造不出这样的假文书!”
“如果要"造"宋朝的文书,完全可以造司马光和欧阳修,再弄些风雅的句子在上面,不是更能卖个好价钱么?”后来,郑嘉励这样告诉记者。
而文书照片上传递出来的消息非常丰富、翔实。比如“嘉熙三年四月,少传平章军国事益国公……”在这份由当时的“尚书省”签发的“任命状”(也就是"敕黄")中,右丞相、左丞相的名字一一列出,如果是造假的文物,要恰好了解到那一年朝廷中丞相的名字,几乎做不到。
“南宋的纸质文书,又保存得这么完整,是前所未有的珍贵文物。”郑嘉励建议董三军赶紧报案。
卖不出去的17卷“徐谓礼文书”居然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接到报案后,武义县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着手侦破此案。
2011年12月28日,专案组传来捷报:统一抓捕行动成功,5名嫌疑人落网,缴获13卷徐谓礼文书。
次日,武义博物馆将缴获文书携至浙江省文物鉴定中心。毫无争议,徐谓礼文书被与会专家认定为真迹,属国家一级珍贵文物(我国文物的最高级别),。
但是,据犯罪嫌疑人交代,“徐谓礼文书”总共有17卷,另外的4卷哪去了?
原来,在专案组开始抓捕之前,犯罪嫌疑人曾经把17卷文书以70万元的价格卖给北京一个买家。不料没过多久,那买家就要求退货。说北京的“文物专家”认为这些文书不值钱。他想当礼物送人,竟没人要,因为文书上既没有名人印章,也没有名家落款。
由于程某没能把70万元全部退回去,北京买家把13卷还给程某,自己留下了4卷。
于是,专案组成员再次加大马力,辗转于北京、安徽、福建等地,于今年7月5日将流失在外的另外4卷徐谓礼“告身”文书追回。至此,17卷徐谓礼文书的“告身”、“赦黄”、“印纸”三部分共17卷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徐谓礼文书的学术价值
从明代开始,收藏界就有“一页宋纸,一两黄金”的说法。而我国自近代史学创立以来首次从墓葬中发现的宋代文书,“徐谓礼文书”的价值比起一般的宋版书籍,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徐谓礼文书被发现之前,学界已发现的关于宋代的纸本文书有二,一是根据宋代公文纸印本《王文公文集》背书整理而成的《宋人佚简》,另一是根据黑水城发现的西夏文书中整理而得的《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
《宋人佚简》所收录的文书有两类,一是官员、文士之间交往、酬酢的礼节性书启,约占五分之四。相同的书启因在宋文人集中已有大量存世,因此并未引起学界的过多关注。另一类是公牍,为绍兴末隆兴初舒州的官府公文,其中主要是地方酒务行政管理制度的细节资料,但数量有限。《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是宋代西北边境鄜延路地区(今延安地区)军政活动的原始记录和公文档案,主要反映北宋中后期西北地方军政活动资料,但数量有限,其所反映的信息也局限于西北一偶。因此这两种宋代文书都有明显的局限性。
“徐谓礼文书则不然,它记录了南宋中级官员从中央到地方、从低级到中级历官及其政务全过程的细节,全面地反映了南宋中后期政治史乃至其它相关领域的第一手资料,比前两种文书更全面,更深入,涉及中央制度的核心内容,实为前所未有的文献发现,必然引起学界重大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包伟民如此告诉记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