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企何以能“锁定”航天任务
最近,位于松江工业区的上海龙东光电子有限公司,正忙着与有关部门沟通参与保障“神十”任务的事宜。时间往回倒退两个多月,6月29日上午10时左右,神九返回舱从乘伞下降到最终着陆,全过程通过搜救光学吊舱跟踪拍摄,并同步传输到电视直播画面上,清晰地呈现在亿万观众眼前,这在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史上,尚属第一次。而捕捉到这些精彩画面的光电吊舱,正是来自上海龙东光电子有限公司。
紧急调用,保障神九返航
“我们是5月17日才接到紧急电话,要求提供我们某型号的光电吊舱。 ”说起参与保障神九返回舱着陆的经历,龙东公司总经理陈应光记忆犹新。原来,这次神九与以往任务最大区别之一,就是要用装在搜救直升机上的光电吊舱,负责对返回舱的跟踪。在此前,选用的是国内另一家公司的产品,但在近4个月的演练中,始终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时,龙东公司的光电吊舱才被紧急调用。
5月29日,陈应光带着产品、设备和技术人员赶到北京,参加飞行实验和考核。几天的演练下来,龙东公司得到了“吊舱图像非常稳定、清晰,神九任务可以采用上海龙东光电子有限公司的光电吊舱”的评价。
在内蒙古主着陆场经过20天、56次的演练后,6月29日上午,当神九返回舱打开降落伞后不久,龙东公司的光电吊舱就一直牢牢锁定着返回舱,并将捕捉到的画面,实时传输到北京、西安的指挥中心以及电视直播中。
投入1.2亿元,坚守国防事业
一家不足40人的民营企业,却能在航天任务中开创历史,并非偶然。 “从2001年成立至今,我们光研发投入,就超过1.2亿元。”陈应光坦言。最初,公司瞄准的是技术难度大、见效慢、风险高的国防事业,开发集成高速光波导调制器、光纤陀螺芯片等,前者还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但产品开发成功后,国内光学材料的不稳定性,却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进行产业化成了难题。
眼看着几年的巨额投入即将付诸东流。这时,龙东公司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上马国内刚起步的光电吊舱项目。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却难度很大。体积小、重量轻、作用距离远、图像传输清晰、跟踪响应快的高标准要求不说,别看只有一个篮球大小的吊舱,却集合了光、机、电、图像处理、自动控制等诸多学科,还得砸进去更多的资金。
“这几年,我们做吊舱投入的研发资金,全部来自集团其他子公司赚到的钱。 ”陈应光告诉记者。最终,2006年,公司成功开发出第一款光电吊舱产品。 2009年起,公司又开始着手满足军用、无人机使用的光学吊舱的研发。请专家、与高校合作,克服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2011年8月,公司最新的某型号军用吊舱产品通过鉴定,并应用到神九返回舱着陆的保障中。
作为一种具有瞄准、自动跟踪、锁定目标并实时传输图像的光电扫描跟踪系统,光电吊舱可以装载在飞机、舰船、机动车上,可以广泛应用于抢救、巡逻、森林救火、地形地貌勘测等。在成功保障神九任务后,龙东公司眼下正积极推广光电吊舱在民用领域的推广,“我们现在已经和不少地区的国土、公安等系统建立了合作关系。 ”陈应光透露。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