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人放弃生意守护白鹭群24年,损失上千万
如今渐感力不从心,希望政府部门多帮一把
最紧迫的,就是几万只白鹭需要更大的栖息地
常州武进嘉泽的闵浩焕老人今年已经72岁,是省级劳模,也是国家一级园艺师,在如今被称为花木之乡的嘉泽,闵浩焕老人曾创办了最早的苗圃和花木研究所。二十多年来,苗圃里的花木越来越高,但闵浩焕却没有卖掉一棵苗木,这一切,都是为了在苗圃里栖息的那些白鹭。
1988年,闵浩焕家的苗圃里来了几十只白鹭,自那之后,闵浩焕老人就守护了这些白鹭24年,老闵也因此被人尊称为“鸟王”。这么多年下来,闵浩焕老人的苗圃内,白鹭从几十只增长到了如今的3万多只,为了守护这些珍贵鸟类,从1995年起,老人不仅不卖一棵树,甚至自掏腰包每天买鱼给这些鸟儿喂食。
坚持了24年了,闵浩焕已在这些鸟儿身上花了上百万,如今已渐感力不从心。闵浩焕老人表示,自己会一辈子坚持下去,但他也担心,一个人的力量太薄弱,自己年岁渐长,如果没有政府或其他爱鸟人士的关心,这些鸟儿总有一天会没了栖身之地。他希望当地政府部门能帮一把,把白鹭园的面积由现在的40多亩扩大到100亩左右。到时候,白鹭园可以成为一个鸟类保护区或者保护站,他也希望政府部门与他一起保护这些白鹭,一起维护好这个“鸟天堂”。
对于闵浩焕的想法,武进嘉泽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政府部门也曾想过把这个“鸟天堂”纳入生态旅游规划,但如何才能做到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平衡,还要进一步考虑。
现代快报记者 葛小林 李梦雅
白鹭来了
就不能赶它们走
1988年的春天,闵浩焕在苗圃里侍弄苗木,突然,他感觉到头上有大鸟飞过。
抬头一看,是几只白色的大鸟正在他头顶打旋。等到第二天一早,几棵大雪松上面就出现了好几个小树枝垒起的鸟窝,看来这些白色的大鸟要来做窝了。当时,闵浩焕觉得很欣喜。
又过了一天,他发现,有大约几十只大鸟都落在了他家的苗木上。他一查,这些大鸟大名叫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着多年苗木工作经验的闵浩焕意识到,如果这几十只白鹭都在苗圃里做窝,会将树木的外形压得很难看,苗木不好卖。一般人家看到有鸟做窝,总会将鸟窝捣坏,鸟也就飞走了。“鸟儿既然来了,如果强行将它们赶走,那这群鸟儿该到哪儿去安家呢?”
当天晚上,闵浩焕全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这群鸟到底是赶还是留?最后,全家的答案是,不赶走它们,让它们留下。
到了这年的夏天,鸟儿繁殖,增加到了百来只。当年11月份,这些白鹭飞往南方过冬,当时闵浩焕心里没底这些鸟走了还会回来吗?
没想到,到了第二年春天,鸟儿又过来了。这一次,数量更多,之后,年复一年,鸟儿越来越多,到了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三万多只,并且种类也由最初的白鹭,增加到了黑鹳、池鹭和夜鹭,还有一些像棕背伯劳、白头鹎、乌鸫等中小型林鸟和许多叫不上名称的鸟儿,这些鸟认定这里是它们的老家,在雪松、香樟树上搭起了窝,开始生儿育女。
为了这几万只鸟一棵树都不能卖老闵回忆说,2002年,这个才40多亩的苗圃里有上千只鸟儿,到2008年就有近万只了,2009年约有2万只、40多种。老闵笑称,“鸟也越来越多,反客为主,如今它们成了苗圃的主人。”
老闵说,1995年的时候,他起初打算出售已经成材的苗木,但看着鸟窝里嗷嗷待哺的小鸟,他知道,随着鸟儿越来越多,如果再卖苗木的话,鸟就没地方做窝了。所以,老闵不顾家人反对,决定不再做苗木生意,任鸟儿在苗圃里自由成长种树人成了养鸟人,“这么多年了,我没再卖过一棵树,要知道,一棵大雪松至少值七八千块哪。”
如今,老闵的这块苗圃里已有3万多只鸟。在常州,只要说起嘉泽的鸟园,都知道是老闵舍弃了自己的苗圃,为鸟打造了“鸟天堂”。每年慕名去观鸟的人有上万人次,分别来自江浙沪、北京等多个省市。
武进嘉泽,本来就是个全国知名的苗木之乡,这里四周都是苗圃,但鸟儿为什么不到其他地方筑窠,专挑老闵这儿?
老闵说了他总结的三个理由:一是嘉泽一带,他是最早经营苗圃的,他40多亩苗圃里树大、树多;二是这处苗圃三面环水,环境很好,人为破坏少;三是鸟儿基本上都是一个族群,一代一代的,习惯了这地方。
吃尽了苦头就为了护鸟
而老闵夫妇为了留住这些鸟儿,吃了许多苦。老闵说,鸟多了,就有人打鸟的主意,到了晚上偷偷摸摸来打鸟,摸鸟蛋,光一个鸟蛋就能卖个十块十五块的。
老闵和夫人羌赛娥买来铁丝网,把树林围起来,光铁丝网就用了七八吨,一开始养了40多条狗,如今增加到60多条,将这些狗分派到40亩苗圃的各个角落,哪几条看家护院,哪几条看护树林,哪几条看护鸟儿。
老闵说,前几年,遇到过好几个凶的打鸟人,隔着铁丝网说,“鸟是国家的,又不是你的,捉几只关你什么事?”还有的一副凶相:“你要敢挡路,当心我把你捆起来!”老闵也不客气:“你们不要瞎来,我会喊派出所的,对你们不客气!”那几个人就走了。可几天后的晚上,他们带着火药枪又出现了,老闵赶紧报警叫来警察,民警当场收缴了他们的火药枪。
怕有人再来滋事,老闵和夫人趁晚上夜深人静,不影响鸟儿,围着树林开了一条沟,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才完工。
让他俩始料不及的是,这天早上,鸟儿突然都飞走了,一连几天都不露面。老闵夫妇急得茶饭不思。他们放下手中的活,开车到宜兴、金坛等地到处寻找,一看到白鹭,羌赛娥就喊:“白鹭,跟我们回去吧……”也许是一声声的真情呼唤感动了白鹭,八九天后,白鹭重新回来安营扎寨。从此,老闵夫妇只要晚点回家,灯火亮了,就要轻轻说几声:“白鹭别怕,是我们回来了。”
老闵说,附近十几里路远的湟里镇后坊村小里头村,原本也有两个鸟岛,有上万只鸟。可如今除了几只乌鸦之外,往日密密麻麻的白鹭、黑鹳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些残破的鸟窝。“因为那边没有人专门保护,有不少人见钱眼开,见每个野生鸟蛋可以卖到10至15块钱,就用采菱的大木盆作舟,摆渡上去掏鸟蛋,甚至找到二十多米长的长梯子架在树上,爬上去一掏就是一篮子。白鹭吓得在头顶上乱飞,哀鸣般的叫声令人心疼,我不希望这里也变成那样”。去年,苗圃里设置了一个观鸟大棚,高达十几米的钢构大笼都是人工完成的,没敢动用吊车之类的机械设备,老闵生怕这些施工的声响惊扰了他的“宠物们”。自己真心对待这些鸟儿,鸟儿们也非常懂事,“它们从来不在屋顶、家中乱拉屎”,老闵对此很欣慰。
为养白鹭
至少损失上千万这些鸟儿也把老闵的苗圃当成了家,每年清明一过就来,要到冬至以后才恋恋不舍地飞往南方过冬,准时得很。一到清明这几天,老闵就特别激动,晚上睡在床上,还要和老伴羌赛娥唠叨,“鸟要来了吧?”
“如果哪一年鸟来得晚几天了,他就特别耐不住,整天在楼顶呆着,看着远处是不是有白色的点点飞过来”,羌赛娥说。这些白鹭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老闵和羌赛娥的生活。
这些年,老闵每天4点多就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上楼顶看鸟,然后花1个多小时来为60多条看门狗烧饭喂食。然后就和羌赛娥一起开着一辆小车,赶到农贸市场上去买小鱼小虾,带回来的是60多斤小鱼,这是给鸟儿准备的一日三餐。而在每年4月至6月这3个月,他们每天要买百来斤小鱼,还要买三十几斤小虾。“最早,一斤小鱼才不过8毛钱,如今涨到两三块了,每天花在小鱼小虾上的钱就要不少”。
老闵说,刚开始时,他并不喂食,但到了2001年,随着环境的破坏,白鹭觅食的地方越来越少,他于是开始买些小鱼来喂养它们。
原来,随着鸟儿越来越多,他这里的40多亩树林,早已经无法容纳了,鸟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加,每年都有很多雏鸟被挤死、踩死。“一对鸟在繁殖季节可以生六到八枚鸟蛋,但真正能长大的,一般只有两三只。不少小雏鸟因为吃不到父母叼来的食物,就很柔弱,从鸟窝里跌落到地上就死了”,老闵说。
在2008年左右,老闵常在林子里捡到鸟的尸体,甚至一棵树下能捡到十几只小鸟的尸体,他每次都忍不住掉眼泪。“看着真的会很心疼!”老闵说。
渐渐地,他也掌握了喂鸟的技巧。如果喂养频繁、时间不准确,会导致这些大鸟们的懒惰。于是,在鸟类的繁殖季节,他一般都在7点之后再喂鸟,因为那时候大鸟都出去寻食了,留在家的是看护小雏鸟的大鸟,他吹几声口哨,唤几声白鹭,那些大鸟似乎听明白了,纷纷过来叼食,然后再喂小雏鸟。“最早小鸟的成活率只有20%,如今已经达到了80%”。
看着鸟儿们在天空群起飞舞盘旋,或散立树冠,在枝间跳跃扑腾,这是他每天最开心的时候。
老闵说,如果没有这些鸟,他现在应该十分富有。因为老闵是嘉泽镇园林产业带头人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靠承包苗圃发家致富成为万元户,生意遍布全国。
1979年,因为贫困,也因为想走一条致富奔小康的路,老闵辞去了当老师的安稳工作,铲去了几十亩麦子,挖鱼塘、种苗木,开始创业。有人把告状信一直写到了省里,罪名是“破坏粮食生产”,好在省里、市里、县里都支持,他成了常武地区苗木花卉种植第一人。
由此,他悉心钻研,创办了武进嘉泽武加苗圃,并向当时的县科委申办第一家私人浩焕花木研究所,1985年,老闵将苗圃扩大到30亩,栽上了170多个品种的花木。从此,他成了当时全县有名的花木生产专业大户,成了嘉泽种植花木的“领军人”。1985年10月被省、市推荐为全国科技园林绿化专业致富代表,出席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在北京荣获“全国先进科技致富”奖。1988年6月,又在人民大会堂获“全国绿化行业双十佳单位”,荣获“全国双十佳金龙杯奖”。1993年10月,在北京获得“全国三十佳(家)优秀花木企业”的光荣称号,获得了江苏省劳模称号。
在碰到这些白鹭之前,老闵的花木生意做得非常好,一年赚个百来万没问题。如今,他种的100多棵金桂,多少人看中,要来买,最起码一棵值2000元。老闵不肯,“树卖掉了,鸟怎么筑窠安家?”
老闵说:“这么多年来,这些鸟就像是我的孩子,我只有放弃这些树了。”苗圃里的树木,每年都有好多枯死树枝被越来越多的大鸟压断,鸟粪的强酸性对树木也有杀伤力。几十年树龄的大树,每棵最少也值几万块,可他一棵也不敢动,因为鸟要生活在上面,每年苗木损失高达十几万元。除此之外,他在鸟食、狗粮、护鸟费用上一年的投入开支还要8万多元。 24年中,为了守护这些鹭群,老闵的苗木收入直接损失达到了上千万元。
树不能卖,只出不进,只能用以前挣的钱来补贴,夫妇俩还要出去挣钱来养鸟。儿子劝他:“爸爸,你年纪也不小了,卖掉一点树,开车出去玩玩,享享福。”老闵反问:“那鸟怎么办?还是现在这样伴着鸟心里踏实。”在老闵的坚持下,全家人对老闵的做法都非常支持。
妻子羌赛娥说,有时候也挺恨,他们老两口都这么大年纪了,每天要去林场打工,还要侍弄这些鸟,整天忙忙碌碌,想想别人的老婆,穿金戴银。但他们却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很少穿,现在每天都很辛苦。“而且,他都70多岁了,还能守护几年啊,我们是真心喜欢这些鸟,疼爱它们,如果我们‘想得开’,金项链绕着脖子挂两圈到地上都没问题。”说到这,对丈夫全力支持的羌赛娥红了眼眶,心疼地看着老闵。羌赛娥说,如果老闵不侍弄这些鸟,他们老两口的日子会很好过,四处去旅游都没问题。不过,对于丈夫的“倔强”,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着。
我都七十几岁了
还能支持几年呢?早在2009年,现代快报就报道过老闵20多年爱鸟、护鸟,为万余白鹭营造“万鸟天堂”的故事。今年9月13日中午,记者第三次来到武进嘉泽丰后村老闵的苗圃,这个“鸟天堂”的规模更大了,安全防护也更全了苗圃周围有一圈高近3米的铁丝护栏,一条小沟宛如护城河将之围绕,与外界隔绝。
记者看到,与几年前有所不同的是,唯一进出苗圃的一条长长的碎石路两边的树木上,也都叠满了鸟巢。老闵说,这条小路因为经常有人进出,鸟其实是不喜欢再次做窝的,不过,林子里鸟太多了,一些胆子大的鸟就敢来做窝。
穿过三道戒备森严的铁栏门,经过几十条狗的“围堵”后,记者终于得以进入到老闵的家中,这栋四层小楼在几十年前就盖好了,原先是当地最早的别墅,如今掩映在树林之中,已显得破旧不堪了。屋顶不少地方漏水,老闵也不敢修,怕鸟受到惊吓,甚至连屋顶的电视天线他也不敢动。
老闵已经将家中布置成了一个鹭鸟展示馆,环屋的鹭鸟照片都是这几年由摄影爱好者拍下的,记录下了那些可爱精灵们的瞬间。
登上楼顶的观鸟平台,老闵已经做了两道观测窗口,远远望去,40余亩地种植着数千棵高大的雪松、白玉兰、香樟,数不清的白鹭栖息其间,星星点点映入群绿。
老闵说:“白天鸟还比较少,是信息鸟,看管家园的,大部分鸟都出去找食了,晚上才飞回来。要是到了傍晚5点多,那时万鸟回家,叽叽喳喳的闹得厉害。”
记者注意到,屋顶的瓦片上,果然没有一滴鸟粪,这让老闵感到很自豪。但因为鸟太多,还是有很多小鸟被挤死和踩死了,河里、地上、树上都能看到死鸟。“每年的鸟儿都要增加一倍,已没有地方搭窝了,明年这些鸟儿咋办?”老闵很担心。
老闵坦言,他现在很迷茫,已经70多岁了,他还能义务贡献几年呢?在“2010年度武进区生态武进十大功臣”里,他榜上无名,老闵对此很有意见。他并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很困惑,自己这种做法到底对不对?是不是真像人家说的那样,是“痴”了?他迫切希望当地政府部门能给予他这个“鸟天堂”更多的扶持。
政府部门
能否多帮帮白鹭园目前最迫切的,是随着鸟儿越来越多,占地40多亩的苗圃已经不够用,所以老闵希望能够将白鹭园的面积扩大到百亩左右,这样,鸟儿有足够的栖息地,就不会被挤死、踩死了。
此外,老闵还有一个更宏大的想法:将白鹭园申请为鸟类保护区或保护站,由政府部门和他一起来管理和维护,为此,他曾向相关部门递交了申请报告,但左等右等都一直没有说法。但老闵仍然希望当地政府部门一起想办法,保护好这些美丽的鸟儿,让它们从此在这里“安家落户”,让常州多一道美丽的生态风景。
当然,老闵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在财力上对白鹭园加大支持力度。但老闵介绍,他目前只收到了常州林业站两笔款子,一是前年收到的五万元禽流感防治消毒补助费,二是去年科普站成立时收到的万元左右宣传资金。老闵忘不了这些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但他希望,这种支持力度能更大一点,更常态一点。
记者了解到,在媒体的关注下,老闵那“白鹭园”、“候鸟王国”、“鸟天堂”声名远播,享誉国内外。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称其为“史无前例”,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环境学家、鸟类学家则称其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绿色环保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老闵的武嘉绿化苗圃门口挂上了南京师范大学鹭鸟繁殖栖息生态研究基地、武进科协科普示范教育基地、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的牌子。他在已经成为鸟群地标的老屋设置了观鸟台,布置了鸟类知识科普墙,每年免费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群众、学生、专家上万人次。
记者从嘉泽镇政府了解到,嘉泽镇政府也准备将老闵的白鹭园引入生态旅游项目的整体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搁置了。“去年,还准备在他那里弄一个摄影大赛,策划案也都出来了,但由于很多鸟都南飞了,没办起来。政府其实也一直想帮他整合资源。”嘉泽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从常州林业站了解到,对于白鹭园的现状,林业部门从专业角度来看还是很担忧的。
林业站负责人表示,“如今老闵的苗圃的自然环境承载率已经饱和,甚至是满负荷运作,而老闵的人工喂鸟方式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并不是很合适的,在今后几年,白鹭园里的鹭鸟将面临着食物和居住的困扰,可能数量会减少,不少鹭鸟会迁徙他处”。
这位负责人表示,如何保护这些野生动物,如何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做好平衡,都是迫切需要讨论的问题。对于野生动物来说,诸如生态旅游这样的开发是双刃剑,所以需要周密地调查和论证。
得知政府最近对他的“白鹭园”还没有确切的“动作”,老闵显然有些失望。不过他说,自己将“伴鸟一生”。老闵认为,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万年大计,所以,有生之年,他将一如既往地守护这些鹭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