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政协建议故宫超承载量不再售票
昨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完善的建议案》。市政协建议,故宫超出承载量时不再售票;同时,可考虑新建一座博物馆专门用于展示馆藏;此外,应加大对于故宫、颐和园等文物单位被占用的腾退力度。天坛和颐和园可考虑区分文保区和休闲区。
建议一:
部分景点应预约参观
该建议案对于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多项措施。在文物利用方面,建议案提出,北京市在利用文化遗产时,要注意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大量的游客游览,要控制游客数量,提高游客的参观质量。
目前,故宫、颐和园等世界文化遗产都面临游客数量攀升的局面,市政协建议这些文保单位,应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和环境容量,制定游客承载量,超出承载量时就不再售票。
同时,上述文保单位可采取预约参观的形式,引导客流分布,减小游客数量持续攀升给文物保护带来的工作压力和安全隐患。
建议二:
可新建博物馆展藏品
市政协此前的调研认为,故宫承载着“宫”与“院”的双重身份,建议案认为,可考虑将“宫”与“院”分离。
一方面让故宫成为集中展现明清皇家宫廷文化的场所;另一方面,择新址新建一座博物馆,专门用于展示故宫所藏的180多万件文物。
目前天坛和颐和园采取的是一般公园的管理方式,建议案认为这种管理方式需要改进。可考虑划分文物保护区和休闲锻炼区,对重点保护区,如文物古建、天坛的“仪树”群等,实行特殊管理,严格控制大型活动的举办数量,尽最大可能减少娱乐休闲对文物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于参观数量较少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市政协建议相关部门举办专题活动,开辟旅游专线,扩大其影响。
建议三:
多处文物增腾退力度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不少文物单位存在被占用的情况。市政协前期调研后,建议推动故宫占用单位的搬迁工作,对于颐和园和天坛等多处被占用文物,加大腾退力度。
如结合天坛医院搬迁和旧城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协建议天坛内外坛墙之间占用单位和居民的搬迁腾退,恢复天坛内外坛的整体格局。
颐和园东宫门外16号院、外务部东院及军机处马号、升平署档房、西宫门等颐和园文物区域,市政协也建议积极推动腾退。同时,逐步腾退太庙、社稷坛等属于故宫整体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
此外,市政协还建议加大对文化遗产周边不协调环境的整治力度。
建议四:
实行申遗预备制度
北京市已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全市正在配合中国大运河申遗,进行大运河北京段(通州运河、什刹海)的申遗准备工作。
市政协建议,北京市还有其他几处文化遗产可推动申遗。如,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群、皇家西苑(北海、中南海)、皇家坛庙(地坛、日坛、月坛、孔庙、历代帝王庙)、北京四合院群和胡同群等。
市政协建议,北京市应实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预备清单制度,将以上文化遗产,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进行项目扩容,加大申报力度。
此外,市政协建议启动“北京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针对长城保护基础薄弱的情况,尽快建立长城文化遗产资料信息库,编制各遗产的监测方案,逐步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预警体系。
回应
限量售票曾遭游客抗议
故宫工作人员介绍,去年五一故宫曾限流,每天限制游客在8万人,其中4万通过网上预约对旅行社团体,另外4万张现场销售。
但预售对时间和人数要求严格,而旅行社的人数存在变数,因此对预售不感兴趣。
去年4月30日,北京遭遇最强沙尘天气,但还是突破了8万售票限额。限购结束后,数位没买到票的游客和导游不断拍打售票窗口玻璃,谩骂售票人员,险些与故宫票务大打出手。
故宫去年国庆再次限流,但游客众多,10月2日一天的接待量就达127800人。
迁办公场所增开放面积
为应对众多游客,故宫尝试扩大开放面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将把红墙内的办公科研场所全部迁出,到2016年实现红墙内无办公区。
目前,故宫开放区域已从大修前的30%升至45%以上,按照规划,故宫对公众开放的面积约占全部面积的76%。
此外,故宫还尝试用展览分散人流。中路大殿、三大殿区域的东西两侧朝房、后寝两侧朝房,都安排有不同类型的展览。东路和西路,院落基本打开,游客可以进院赏景,隔窗观室。
被占用单位尚无法收回
与故宫有关的涉及腾退问题的建筑,最知名的是大高玄殿、皇史宬及“屏风楼”。
此前,大高玄殿被有关部门长期作为宿舍、仓库,院内临建已对古建造成破坏。2010年6月,占用单位与故宫签订《移交协议书》。
皇史宬是中国现存唯一的皇家档案馆,1982年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十年来被占用、存在火灾隐患。至今两单位产权之争一直没有解决。
“屏风楼”位于故宫博物院内西华门南北两侧,这片楼于1974年添建,高度超过16米,俗称“屏风楼”,一共5座楼房。至今使用单位也未腾退,每日还有各种大型车辆进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韩宇明 王佳琳
本版图片 新京报记者 杨杰 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