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浪潮“如战争”,“阿拉伯之冬”正在降临
始于埃及和利比亚的反美浪潮日在中东势头有所减弱,却蔓延至亚洲多个国家,不仅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反美根基很深的国家发生了暴力示威,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发生大规模反美抗议甚至激烈冲突。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呼吁连续进行一星期的抗议,更是让美国舆论担心伊斯兰世界的紧张会被进一步抬升。作为对反美浪潮可能长期化的应对,五角大楼据报将向18个国家增派海军陆战队。
“为什么穆斯林如此恨美国?”对于这个美国媒体不断发出的疑问,海湾新闻网给出的回答是:那部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的美国电影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它所激起的是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对美国政策数十年不满的彻底爆发。香港“亚洲时报”在线评论称,即使骚乱平息,它背后的憎恨情绪也不会消失,因此,即便尼罗河上不出现第二个伊朗,西方也没什么可以感到安慰的。
“一场没有山头可占、没有旗子可插的战斗”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17日发生激烈的反美示威。据美联社等媒体报道,数千名巴基斯坦人走上街头谴责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的美国电影,示威者焚烧美国国旗并高呼反美口号。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上迪尔地区,数百名抗议者点火焚烧了警察局及当地的媒体俱乐部。当天巴基斯坦有两名抗议者在示威冲突中死亡。在阿富汗,上千名示威者在首都喀布尔街头向美军基地投掷石块,点燃汽车,并高呼: “美国去死!”
报道称,燃烧轮胎冒出的浓烈黑烟直冲天空,街上遍布大石头,商店店主纷纷关门逃跑。
示威浪潮当天还蔓延到世界穆斯林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法新社称,印尼抗议者在美国使馆外投掷汽油弹,并与警察爆发冲突。警方用高压水龙头回应,还朝天鸣枪,驱散了约700名示威者。同一天,约3000名菲律宾穆斯林在南部城市马拉维举行抗议,踩踏并焚烧美国及以色列国旗。抗议者手持“美国就是撒旦”、“以色列犹太人是伊斯兰世界的敌人”等标语。另外,也门、印度等国家也发生了规模不等的反美示威。
“阿拉伯新闻网”17日说,连日来,反美示威已经席卷埃及、利比亚、苏丹、伊拉克、突尼斯等众多国家,在埃及首都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警民对峙场景仿佛一年多前的“革命”再现。法新社称,自上周二以来,多个国家爆发了愤怒的反美示威,这些示威还常常暴力化,针对目标除了美国外交馆舍,还包括学校乃至快餐店等美国象征物,示威已造成至少人17死亡,数十人受伤。
愤怒聚集之际,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16日晚发表电视讲话,呼吁进行持续一周的抗议。法新社称,纳斯鲁拉说:“全世界都应从你们的脸上、你们紧握的拳头中和你们的呐喊声中看到你们的愤怒。全世界都应当知道,先知的追随者面对羞辱不会沉默。”纳斯鲁拉还将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的美国电影称作“对伊斯兰最严重的攻击”,恶劣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印度裔英国作家拉什迪写的《撒旦诗篇》、美军在阿富汗的焚烧《古兰经》事件以及欧洲媒体讽刺先知的漫画。纳斯鲁拉讲话前, “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号召对中东北非的美国外交机构进行更多暴力袭击,并对美国在西方的利益展开攻击。17日,纳斯鲁拉罕见地公开露面,在贝鲁特向数千名示威者讲话。美联社说,黎巴嫩真主党有许多追随者,此举加剧了阿拉伯世界的紧张局势。美国国务院17日警告美国公民不要前往黎巴嫩。
“我们生活在一个奇怪的新时代,在这里,战争不是在常备军之间进行,战争没有前线,士兵不再是在清晰界定的领土上面对面激战。我们正在打一场没有山头可占、没有旗子可插的战斗。”《华盛顿时报》16日这样感叹当前的反美浪潮。文章称,本月在中东,我们看到美国的旗帜被焚烧,美国使馆被冲击,美国外交人员被杀害。守卫美国使馆的当地人抛弃自己的岗位,任由抗议者进入。
“美国为"阿拉伯之冬"做准备”
面对动荡局面,美国不仅关闭了多处驻外使馆,还向多个国家增派部队。《旧金山纪事报》称,反美活动强度之大让美国领导人感到吃惊,美国决定向伊斯兰世界的美国外交机构加派部队以保护“人员和财产”。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日表示将保持高度警惕,因为示威可能继续更长时间。
“美国为"阿拉伯之冬""做准备”,俄罗斯《生意人报》17日以此为题称,美国政府认为,当前在阿拉伯国家出现的反美浪潮可能长期持续下去。为此五角大楼决定向18个国家增派海军陆战队,以应对不测。白宫担心,示威浪潮可能引发持久危机,给美国带来严重的外交和政治冲击。俄罗斯宗教和政治研究所专家伊格纳坚科表示,中东地区此前发生了亲西方的“阿拉伯之春”,但现在激进的伊斯兰组织开始发起反西方的运动。这种局势可能会导致该地区一些国家发生内战,这将让美国支持的“阿拉伯之春”变成真正的“阿拉伯之冬”。
“马基亚维利说过,被人害怕远比被人爱要安全。但今天的美国既没让人怕,也没让人爱。”美国《每日野兽报》17日发出如此感慨。
报道称,想想中东危机带来的影响吧,在美国积极支持下,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的革命成功了,但受益者却是穆斯林兄弟会等反美组织。
美国每年继续向埃及提供超过10亿美元的援助,埃及一度是美国的好友,可上周奥巴马承认埃及非敌非友。奥地利《维也纳日报》称,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主宰世界的西方民主国家希望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但他们是自己幻想的受害者。
德国《图片报》17日发表了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专访。基辛格警告说,中东地区的动荡恐招致一场新的战争。他还表示,从来没有见过“阿拉伯之春”,捍卫伊斯兰教法的政党成为民主政党几乎不可能,西方不应该自欺欺人。
“美国思考者”网站17日则将反美浪潮与美国当前的“整体失败”联系起来。文章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思想启蒙者托马斯·潘恩当年在美国革命最黑暗的阶段写道:“这是考验人们灵魂的时刻。”近几周来,这句话再次得到印证,因为这一代人已经清醒认识到,美国的命运再次到了决定性时刻。美元贬值、经济趋于危险的无可救药境地、持续的就业危机等等,这些问题都使得奥巴马的国内政策成了灾难。
在外交上,穆斯林兄弟会“披着奥巴马支持的阿拉伯之春外衣”在整个中东扩大影响,而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支持率持续跌到新低。
“穆斯林为什么恨美国?”
“穆斯林为什么恨美国?”海湾新闻网16日提出这一问题后表示,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的电影是导火索,这部“恶心的影片”侮辱和激怒了16亿穆斯林。不过要是认为如此尖锐的矛盾仅仅是因为一部垃圾电影造成的,那就太天真了。这部影片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对美国政策数十年不满的彻底爆发。文章说,美国全力支持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领土,对以色列的占领暴行予以默许。美国占领伊拉克、阿富汗,还持续在巴基斯坦、也门和索马里等许多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发动战争。20年前,美国学者亨廷顿警告西方和伊斯兰世界之间将爆发文明冲突。“基地”组织的“9-11”恐怖袭击、美国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及美国自相矛盾的反恐战争都恶化了伊斯兰世界和西方尤其是美国之间的关系,也让亨廷顿的警告变成了事实。
埃及开罗大学政治系主任、中东政治研究专家哈桑教授对记者表示,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活动恐怕还将持续下去,因为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屡次亵渎伊斯兰教,伤害了全世界穆斯林的感情。
在犯下严重的错误引起人们的愤怒之后,西方国家却依旧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实质性改观。法国电视二台援引专家的分析称,诸如焚烧《古兰经》之类事件会加深穆斯林“美国是伊斯兰教敌人”的思维定式,以至于一些本来和美国无关的事,最终也会引发反美运动,如2005年丹麦漫画事件。在专制时代,卡扎菲、穆巴拉克等人还能动用威权加以打压,如今政治强人纷纷消失,更令原本积郁心中的反美情绪毫无障碍地宣泄出来。
“伊斯兰世界近期对美欧使馆的攻击和骚乱把不结盟运动德黑兰峰会上没有说清楚的话算是说到家了:世界大部分地区对西方的霸权感到愤怒。”这是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7日一篇评论的判断。文章称,即使示威结束,骚乱背后的情绪也不会消失,只不过会再次隐藏起来。考虑到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民主之路漫长曲折,这种情绪今后可能会以更加暴戾的形式出现。因此,即使尼罗河上不出现第二个伊朗,西方也没什么可以感到安慰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见还会有其他震撼效果不逊于此的敌对情景出现。 (来源:环球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