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亮、实习生黄兰芳摄影报道:在二沙岛的珠江边,常有民间自发组织的放生活动。15日,两百多户家庭又相约来此放生,然而,还没等放生结束,不远处就有几名中年男子大肆捕捞刚重获自由的鱼。这种现象几乎伴随着每次放生而出现。
15日上午11时,在二沙岛的珠江边,两百多户家庭自发放生,将2.5万条鲫鱼和5000条鲤鱼投放珠江。组织者郑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每隔10天都会在这里放生,每次放生的基本上都是鲤鱼、鲫鱼和石螺。“之所以选择鲤鱼和鲫鱼,是因为这两种鱼在珠江里最容易生存,石螺有利于净化珠江的水质。”
本次放生除了3万条鱼外,还有3.2万粒石螺,总花费为1.8万余元,由每个参与的家庭捐赠。“我们每年放生40多次,每年投放珠江的水产品至少40万元。”郑先生说。
就在他们忙于放生的同时,不远处有几名中年男子盯着江中刚被放生的鱼,一次次地将网兜抛向江中,,很快,旁边的水桶盛满了鲫鱼。有人发现他们的举动,立即过去制止:“人家刚放生,你们就捕捞,这是缺德啊!”几名男子支支吾吾地回应,走到几十米开外的地方,待对方走开后,又继续操起网兜捞鱼。
这种“刚放生,就捕捞”的场景几乎伴随着每次放生而出现,组织者无奈地说:“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口头上教育一下,并不能对他们怎么样。我们每次放十条,如果他们捕捞了两条,剩下八条还能存活,已经算是达到目的了。”另外几名放生者说,选择在二沙岛放生,是因为这里的水域禁止渔船作业,没想到被放生的鱼还是没能避免被人打捞的结局。
黄亮、黄兰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