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00多老人舞厅赶早场 跳舞?聊天? 何须凌晨3点出发
凌晨三点过,偷偷起床,直奔会场排队领取赠品
患有脑梗塞,行动不便,依然乐此不疲长期坚持
母女难沟通,不听劝阻,女儿天天陪同真心疲惫
昨日早晨7点11分,杨晴(化名)站在场外,焦急地等待母亲出现。可直到“会场”的市民走得差不多了,她还没看见母亲。她只好又急急忙忙地跑到五里店菜市场,希望能够找到母亲。
“今天还算晚的,平时四五点钟,就要陪到妈妈来了!”杨晴的眼圈由于睡眠不足,两只眼睛都浮肿着。而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近1个月时间,可母亲始终没有改变,这不禁让她心力交瘁。
参会有奖品吸引老年人
杨晴住在江北茶园一小区,最近一个月来,她几乎没有一次高质量的睡眠。这都因为母亲迷恋上了一场赠品活动。
昨日早晨7点11分,江北区建新东路241号附近,一间名叫盛乐宫的舞厅,突然改了行,变成一个临时会议室。还未进门,就听到会场里面传来一个激昂的男声,正在滔滔不绝地向参会的人们说着什么。
整个“会场”约300平米,除了承重柱以外,就是椅子。会场里面全是老人,粗略算了算,约有300人以上。
老人们各自找自己的位置坐着。很明显,“黄金位置”就是靠近舞台附近,那里早已人满,因为赠品是从这里开始发放。
里面一名中年男子正在演讲。杨晴在门外,等着母亲领完赠品后,接母亲回家。
可早晨7点30分左右,老人们领到赠品两袋苗鼎养生茶后,陆续从后门离开会场。站在门口的杨晴,一直在观望。过去五六分钟后,老人们几乎已经全部离开。然而,杨晴就是没看见自己的母亲。她不禁又担心起来,直到最后一个老人离开,确认母亲的确已经离开了会场,她只好赶紧跑到五里店菜市场找人。
母亲凌晨三点去排队
杨母年近六旬,患有脑梗塞和高血压这些疾病。她刚开始来听讲座,领取赠品的时候,杨家并没有引起重视。
可9月17日凌晨3点过,杨母偷偷起床,直奔盛乐宫的会场,排队领取赠品。杨母脑梗塞最近比较严重,杨晴不放心她一个人外出,只好一路跟着。母亲一路上还嘀嘀咕咕,对杨晴跟到会场的举动非常不满,觉得有被监视的感觉。
杨晴一路走,一路劝说母亲不用去领取这些赠品。可杨母就是不听,执意前往会场排队取号。
凌晨3点30分左右,人还没多少,杨母运气还算好,排到了26号。上面记录了杨母的姓名和电话。领取号码后,杨母就坐在会场,等待着赠品发放。杨晴只好陪着母亲,坐在会场外干等。渐渐的,老人们多了起来,甚至连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老婆婆都蹒跚着往会场走来。
杨晴问了那些拄着拐杖的老人究竟来干什么?老人们的回答无一例外,都是来领东西的。这让杨晴感觉非常郁闷。早上6点过,保健品公司的人才打开大门,开始了所谓的“健康”讲座。
一直到早晨7点半左右,整个过程才结束。可时间已经是早上8点过,杨晴还要回去给自己8岁的儿子做早饭,送上学。重新回到家,已经是上午9点过,母亲的行踪一直挂在杨晴的心上,可她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委托认识母亲的人留意一下。她则躺在床上休息一小时后,到观音桥一家美容院上班。
这就是杨晴最近一段时间的生活。
母亲不听劝女儿好疲惫
杨晴介绍,她已经被母亲“折磨”得身心疲惫,完全没了正常的休息时间。9月17日中午1点22分,记者在观音桥,看见杨晴两眼浮肿,有些沧桑。
杨母一直就喜欢参加这些讲座活动,而领取的赠品就是一些鸡蛋、茶叶、面条、小袋来历不明的保健品等。杨晴就是弄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宁愿凌晨起来去排队领取?
每天早上,杨晴都要给儿子做早饭,送儿子上学;然后上班8个半小时;晚上8点过回家,做晚饭,辅导孩子功课,本身就时间有限。父亲每天也是早出晚归,要上班,要工作,父亲本来也是个老年人。而母亲疾病缠身,却偏偏要一大清早的出门。
万一母亲出门时,脑梗塞犯了怎么办?老人行动不便,在外摔倒了怎么办?老人神智不清,失踪了怎么办?这一个个问题,一想起就让杨晴头痛不已。直到今天,杨晴也找不到和母亲能够好好沟通的方法。她只能通过自己,去给举办讲座活动的打招呼,通过其嘴来通知老人们不要这么早来。然而,收效甚微。
杨晴也曾经打过电话,向一些职能部门反映过,但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后,也没有办法,因为举办者并没有强迫市民参加,所赠送的产品也没有问题。
杨母依然是三四点就出门排队。“相比较而言,她更听那些人(讲座活动举办者)的话。”面对母亲,杨晴一天天变得“绝望”,真是身心疲惫。她真心希望能够和母亲好好沟通一次,不要再让这样的事打扰到自己原本美满的家庭。
新闻纵深>
他们为什么爱贪小便宜?
心理学家陈志林认为,杨女士的母亲王女士贪小便宜的做法可能是以下原因。
1.侥幸心理。不劳而获的思想占主导。
2.补偿心理在作祟,命运本就不公平,所以有些人记忆深处总带着点遗憾或者愤懑。这类人的精打细算中带着些许报复心,即使从别人那里多得到一个铜板,也会有出了一口恶气的释然。
3.爱占小便宜的人,在人际关系上往往是幼稚的,很难积累起长期稳定的共同利益群体。于是更加热衷于短期利益,见便宜就占,很有那么点儿过了这村没这店的急功近利想法。
4.安全感缺乏,得不到应有的精神满足。
专家支招>
遇此情况子女怎么做?心理学家陈志林认为,有遇到此类情况的子女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满足需要,子女多与父母沟通,充实父母的老年生活。
2.正视父母贪小便宜的行为,因为这是他们那个特有年代的社会化的失败产物,帮助父母,在现实社会中,从小细节改变习惯和观念。
3.给予父母安全感,不单是身体上的,还要有精神上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