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渔港渐成游艇港 渔民转行当船长
2012年09月22日14: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三亚9月22日电 题:三亚:渔港渐成游艇港渔民转行当船长
中新社记者 尹海明
30岁的三亚南边海社区居民陈英杰,21日上午冒着刺眼的阳光,在三亚港的鸿洲游艇码头上为一艘游艇打蜡。曾是渔民的他,如今是一位游艇公司的船长,黝黑的皮肤很“潮”很阳光。
“2010年家里把渔船卖了,父亲从事海上旅游项目,我在这里开游艇!”陈英杰说,“我十多岁就开始开渔船,经过几天培训就可以开游艇。近两年参加一些帆船赛事,没拿过名次,就是想跟着玩。”
三亚南边海社区是传统的渔民社区,居住的是世代打渔的“疍家人”。陈英杰说,出海打渔辛苦,每年有10来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作游艇船长收入略降,但更稳定。随着近海渔业资源渐少,身边也有朋友放弃打渔开游艇。
站在三亚鹿回头山上俯瞰三亚河入海口的三亚港,这个原来的渔港现在被“一分为二”,一边停泊一排排“现代”的游艇,一边停泊“复古”的木质渔船。
“2004年开始有几艘小游艇进入三亚,2008年多起来,2010年后越来越多!”2001年开始在三亚驾驶快艇、游艇的蔡军说,“感觉小小的游艇一下子就变大了!”
2010年以来,三亚连续举办三届“海天盛筵”游艇展,世界顶级游艇云集。目前,圣汐、亚历山大等十多个知名游艇品牌在三亚港开设店面,形成“游艇街”。
三亚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三亚口岸新增租赁进口游艇、帆船16艘,同比增长1.28倍,目前三亚海关监管的租赁进口游艇、帆船已达54艘;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游艇、帆船14艘,同比增长75%。三亚已初步形成游艇销售、消费、维护保养、码头建设管理产业链,进入全国游艇产业发展城市前列。
三亚港码头上停泊的游艇,在海南恒翔游艇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以楼看来,是产业蓬勃发展的写照,也是资源浪费。“购买一艘价值2000万元的游艇者身家需在5亿元以上,中国这样的人口比例并不大。一艘游艇,请船长、维护、泊位等每年需耗费100多万元,但身在外地的船东通常一年用不了几次。”
身为海南省邮轮游艇协会副会长的谢以楼说,“中国的游艇产业要走出富人圈,走进大众普及化,这个产业的"蛋糕"才会越做越大。”
“产权游艇,分时度假!”谢以楼将时下盛行的“产权式酒店”模式搬上游艇,“2000万元的游艇分10人来买,每人每年玩10多天,其余200多天交给企业运营。业主可享受分红,民众则花两三万元就可租游艇出游。”
他说,三亚拥有“国际旅游岛”政策优势,辽阔的海域,全年可出海的气候,良好的交通及酒店等度假设施,游艇产业前景广阔。
事实上,三亚在三亚港、半山半岛帆船港、亚龙湾、三亚湾等地已修建起游艇码头近千个。2011年10月,三亚出台加快推进三亚游艇产业发展的政策,提出力争20年后游艇产业基本实现“世界一流”的目标,并为此制定向游艇业倾斜的产业政策。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