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看内地反日游行:立场和观点表现出惊人一致
2012年09月25日0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香港的传媒分左、中、右三类,平日里对同一问题很少具有相同的立场和观点。但这次对内地近日的反日游行示威,却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
先看左派(爱国爱港)报章的评论。《文汇报》8月21日柳颐衡“保钓爱国可嘉 砸车失去理性”一文说道:“内地有十多二十个城市,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反日游行示威,宣示了13亿中国人捍卫国土的决心。可是个别城市示威中出现打砸车辆的违法行为,则过于偏激,失去理性。一个强盛的现代国家需要强大而理性的公民社会予以支撑,需要在关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发出理性声音、表达坚强意愿。因此,保钓爱国可嘉,砸车失去理性。理性爱国比冲动爱国、鲁莽爱国更重要更有利。爱国不仅需要热情和激情,更需要理性和智慧。”《大公报》9月17日的社评“保钓要智慧,切莫入歧途”指出:“爱国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只有依法理性地表达诉求,才能真正对日本起到震慑作用。在全国反日浪潮空前高涨的今天,尤其要防止这种爱国热情误入歧途。否则,"保钓"不成,自乱阵脚,钓鱼岛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再看中间媒体的评论。《东方日报》9月16日韩世光“反日示威不要示亏”一文指出:“基于民族大义和领土主权,针对日本悍然将钓鱼岛"国有化"而发起的民间抗议活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嘛,示威者有一事不可不察,千万不要做出愚昧无知的过激行为,例如日本人不要随便打,日本车也不要随便砸,否则示威变了示亏,一切显得理亏也。”《新报》9月17日社评“民族主义是双刃剑”指出:“中国的反日示威越演越烈,终于质变成为了大规模的打砸抢事件,不但破坏了无辜市民的日本汽车,甚至冲进了珠宝钟表店,大肆抢掠名贵手表。大型示威运动的失控,并不是奇事,因为在群情汹涌之下,人们很容易会被情绪盖过了理智,做出破坏社会的行为。民族主义是很有用的工具,既可以帮助国内的团结、维持国家的向心力,也可以向对方显示威势,在政治外交上压倒对方。然而,这必须好好运用,才能发挥威力,不至于误伤了自己。”
《明报》9月17日社评“示威愈暴力钓岛离中国愈远”指出:“内地的保钓热情升温,值得肯定,可是近日部分保钓示威引发的"打砸抢烧"事件,令保钓运动失焦,蒙上极大污点。须知道,暴力示威,只会令钓鱼岛离中国远了,而不是近了。暴力示威看似强悍,却虚有其表,实质虚怯懦弱;和平集会看似温和软弱,内里却是无比坚毅及理性的力量,充分反映抗争者的决心与睿智。保钓示威必须采取和平理性的方式,方有可能在国际舆论战上获胜,方有可能成为中国官方捍卫钓岛主权行动的助力,暴力示威不单无济于事,反会拖着海监船的后腿,保钓之路将更难行。”《星岛日报》9月17日招敢“反日示威应理性”一文指出:“这种被日本媒体形容为"暴徒式"的保钓示威,受伤害的永远不会是日本,得出效果不但无法"同仇敌忾",不利于保钓活动发展,还不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当然仍有大部分的示威者,坚持理性,保持克制。明天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希望各地的保钓行动,别再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信报》9月17日丁望“游行暴力化类似义和团”一文指出:“任何抗议诉求和"爱国感情"的表达,必须和平、理性,不应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不应有义和团、红卫兵的"造反有理"暴力亢奋。捣毁日本牌子的汽车、日本名称的饭店,是违背物权法,侵害私人财产,未动东京都知事一根毫发,却令"同胞"受惊或财产受损。至于抢劫日资百货的劳力士名表等,是假"爱国"之名的强盗行为,令中华民族、全球华人蒙羞。”
《经济日报》9月20日林美芬“义和团式爱国势掀新移民潮”一文指出:“中日两国在钓鱼岛的争端,激发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全国各地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日保钓示威游行。但是,一些地方爱国游行中,出现了打、砸、抢、烧事件,有中国人开设的丰田维修服务店遭纵火烧光了,有商店被抢劫一空,多家日资企业要暂时停工,开日本品牌汽车的人要拔掉车头的徽章或盖上国旗,一些港资企业怕殃及池鱼,纷纷挂上国旗或表明是港资企业以求自保。上述打砸烧暴力爱国的行为,有着当年义和团和文革的影子,让人不寒而栗。”
右派报章则抓住内地反日游行中的非理性现象,趁势攻击内地,鼓动港人对内地的不满。(郝铁川)
作者:郝铁川 (来源:法制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