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中当年托球上篮英姿李震中供图
上海篮坛藏龙卧虎,早在姚明之前,就不乏驰名华夏的一流球星中国第一中锋“托塔李天王”李震中,“百步穿杨”绝技在身的王永芳,以勾手投篮“福海球”闻名的田福海,还有“地板王”吴成章……这些篮坛名宿,人人身怀绝技,个个英名流芳,筑起上海篮球数十年的威名。
今天的主人公,是“托塔李天王”李震中。新中国成立前,李震中是国内头号中锋,代表当时的中国队参加了1948年伦敦奥运会篮球比赛在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篮坛,他就是一个传奇球星,名气不亚于今天的姚明。李震中为何会有“托塔李天王”的绰号?昨天晚上,已经97岁的李老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畅谈了自己绰号的来历。
以前有报道称,“身高1.89米的李震中常在上篮时将球托在手里,然后轻松地扣入篮筐,这在当年实属罕见,因此他便得到"托塔李天王"这个绰号。”昨天李老特意更正了这个说法:“我们打球那个年代,还没
有扣篮的技术动作,我是将球"托"入篮筐,而不是"扣"入篮筐。”李震中表示,自己之所以能获得“托塔李天王”的绰号,和队友唐宝堃有关:“当时我们俩打球配合特别默契,有时候他将球往篮筐附近一抛,我在篮下跳起来将球托入筐内,后来人们就叫我"托塔李天王"。”
篮下托球上篮,这在如今看来是个非常简单的技术动作,可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种动作就如同现在篮球比赛中的“空中接力”一样,姿势优美观赏性十足。李震中表示,托球上篮这种动作当时确实罕见,所以自己才会获得“托塔李天王”这个绰号。绰号被叫响之后,他平时也更加注意磨炼这门绝活儿,“能被称为"托塔李天王",也说明我的球技是得到大家认可的,我不能辱没了这个绰号。”
李震中说,有绰号就代表有绝技在身,托球上篮现在看来不稀奇,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是他的绝活儿。“当时托球上篮,比现在的扣篮还不容易,有时一场比赛也做不了一次的。”
许多人都知道,作为当时国内水平最高的球员,李震中代表当时的中国队参加了1948年伦敦奥运会篮球赛,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本来还有机会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1936年1月,我们代表南京国立体专去南洋打比赛,没想到当时国内的奥运会选拔赛突然提前,导致我们没能参加上。”李震中从南洋回来后,要求将他增补进奥运代表队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却遭到拒绝。后来,有关方面在柏林奥运会前,曾给李震中的学校发过文件,要求吸纳他入奥运篮球队,但当时校方又提出要求,建议把错过选拔的校队6名球员全部增补进去,否则一个队员都不放行……这样一来,李震中的柏林之行彻底泡汤。
柏林奥运会没能参加,憋屈;12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参加了,依然憋屈。当时李震中是国内篮球界的头号中锋,但居然在奥运会上被教练安排打后卫!因为在中锋位置上,要照顾有关系的队员。当时另外一件糗事,是球队领队和教练没搞清比赛规则,结果中国队虽然赢了伊拉克100分,但仍然无缘小组出线。昨晚李老不无感慨地说:“当时如果不是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们至少可以获得小组第二的,那样中国篮球的奥运历史将被改写。”本报记者 李元春 (来源:新民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