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护生态 林下富农民
2012年09月26日07:58
来源:国家林业局
亮点?十年
林木之上保护生态,林木之下改善民生。
回首过去10年,林业的多种功能得到了极大挖掘,蕴藏的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林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林业挑起应对气候变化重任,人工造林面积快速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严格履行减排承诺,中国面临着巨大压力。
工业直接减排空间小、压力大、成本高,单走这条路,肯定行不通。林业间接减排,成本低、易施行、综合效益大,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研究表明,在中国种植1公顷森林,每储存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122元人民币,而非碳汇措施减排每吨碳成本高达数百美元。加强林业建设,提高森林碳汇,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
时代呼唤林业,林业不辱使命。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和《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全面启动了森林抚育经营,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覆盖全国。开展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和林地“一张图”建设,强化林地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最大程度减少林业温室气体排放。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成立了5个国家和区域级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
过去10年,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持续不断的植树造林热潮。2009年,中国提前一年兑现了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承诺。正在实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约束性指标。
目前,我国人工造林面积达6169万公顷,居世界第一,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78.11亿吨。据估算,1980—2005年,我国造林绿化累计净吸收30.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16.2亿吨二氧化碳,减少毁林排放4.3亿吨二氧化碳,有效增强了温室气体吸收汇的能力。
林下经济,助推农民“不砍树也致富”
“我们手里有两张"绿色存折",一张是种树5年成材的定期存折,一张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活期存折。”对于前景广阔的林下经济,山东省齐河县农民这样形象地比喻。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入推进,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如雨后春笋,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这种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相当于扩大了几十亿亩的土地利用面积,极大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空间,成为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
各地林农结合实际,勇于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模式。山东潍坊实施“上林下藕”、“上林下渔”的种养模式,在塘下养鱼种藕,塘上栽树种果。吉林集安按照“土地管吃饭、林子管赚钱”的思路,引导农民在池塘边种树、林下种参、林地养蛙、林间养蜂,促进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
林下经济便于农民就近就业,为广大农民增加了收入,颇受百姓欢迎。甘肃省合水县店子乡连家村胡振东,过去长年在外打工。2008年林改时回到村里,利用分到、租用的林地连片经营,开展林下规模养鸡。2010年生态鸡出栏后,创产值160万元,利润45万元以上。他喜滋滋地说:“原来在外打工一年只赚七八千块钱,还见不到老婆孩子。现在在家门口发展林下养殖业,每年收入好几十万呢!”
发展新产业,寻找利国富农结合点
过去10年,油茶产业同样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08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将油茶产业作为一项林业支柱产业。国家发改委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拿出2亿元用于200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新造油茶林的补助。财政部统筹安排10多项涉农资金进行扶持,2011年该项资金超过20亿元。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制定优惠政策,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油茶产业予以扶持,各市、县通过免费提供苗木、补助抚育管理费、发放肥料补助等方式,大力鼓励企业和农民种植高产油茶。
4年里,全国油茶良种种苗的生产能力从5000万株提高到了5亿多株,新造油茶林600多万亩,完成低产油茶林抚育700多万亩。“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和“油茶低改科技示范园”初具规模。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和机制不断创新,形成了“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造林大户)”等诸多发展模式。
油茶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湖南省浏阳市鸭头村村民吉云龙栽植良种油茶12亩,2011年平均亩产茶油达60公斤,年总收入达5.5万元。福建尤溪县的林文寿,通过对40亩老油茶林采取垦复培兜、修枝整形、施肥等技术措施,2011年采鲜果42000斤,亩产值达3000多元,较改造前提高一倍以上。(王俪玢 朱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