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钓鱼岛海域例行巡海的渔政船和海监船达到了20艘,可以说规模空前,今后也可能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巡航。这一次,我们已经进入了钓鱼岛周边12海里范围,这是带有标志性意义的。对于中国来说,这就是进展,这就是进步。
“魔盒”既被日本打开,就没有理由静悄悄关上
——对话日本问题专家高洪、杨伯江
《环球》杂志记者/周彪 于雪
9月10日日本政府非法宣布“国有化”钓鱼岛后,中国政府推出多种反制措施。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点基线,加大海监船巡航规模,对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进行大力度宣传……这一系列“组合拳”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
《环球》杂志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和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伯江。
“3+1”组合反制日本
《环球》杂志:能否对中国方面前段的反制措施做一个总的评说?
高洪:9月11日,日本政府和所谓的钓鱼岛“岛主”签约,直接侵犯了我国利益,中国政府不得不进行反制。目前反制措施,其实是“3+1”组合。
所谓的“3”,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我们公布了钓鱼岛领海的基点基线。然后,与这一措施相匹配,我们宣布中国要对敏感地区和海域实施常态化实时监控。这主要是为了反制日本用他们的P3C侦察机和海监船对钓鱼岛海域实施实时监控。接下来,我们使用了一种比较直接的做法来宣示主权,那就是对钓鱼岛海域进行天气预报和海况预报。
所谓的“1”,是我国各部门开始大力宣示我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出版了一大批文章、地图、宣传册等。
公布领海基点基线是维权的重要举措
《环球》杂志:中国相关部门公布并向联合国提交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这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杨伯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可以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方面来解读,关健词是两个,一个是主权,一个是权益。
中国在1992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6年我国政府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且宣布了第一批领海基点基线。中国政府在当时的相关声明中就曾表示,后续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领海基点基线被宣布。这一次我们宣布了第二批,具体讲就是钓鱼岛相关领域的、附近海域的17个点以及由此划成的线。
从国内法的角度来说,这是宣示主权的一个重要步骤,为我们今后的执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法律依据。
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角度来讲,这是我们作为公约签约国应该履行的一个义务。根据它第十六条的规定,当中国确定某一部分领海的基点和基线的时候,有义务向联合国提交备案。可以说,这是中国在国际层面宣示主权的重要举措,为下一步的执法,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提供了重要依据。
《环球》杂志: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来公布并向联合国提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呢?
高洪:确定、公布领海基点基线,需要一个很长的准备过程。1996年的时候,我们公布的领海基线不包括东海这一部分,因为当时还没有做好公布钓鱼岛基点基线的准备工作。后来,中国的侦测系统、测量系统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大概在2010年2月的时候,准备工作基本做好了,17个坐标点中最后一个标桩的永久性标识也建立好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考虑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考虑了时机是否合适,所以当时没有立刻公布。
这次日本非法宣布“国有化”钓鱼岛挑起争端之后,我们把它作为一项反制措施公布出来了。
巡航进入钓鱼岛周边12海里范围有标志性意义
《环球》杂志:近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渔民在钓鱼岛海域捕鱼常会受到日本方面的非法驱逐,还发生过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撞击我渔船的事件,能否分析一下这些事件的背景?
高洪:日本方面在钓鱼岛海域有个所谓的“防线”,这个防线对渔船,对渔政船和海监船有不同的对待方法。
我们的渔船过去,行进到日本所谓40海里范围的时候,它就开始驱赶,还要把渔民的渔网破坏掉,把捕到的鱼倒过去,甚至要对人员进行抓扣。这种驱赶渔民的情况持续了几年,后来逐步升级,并导致了撞船事件。
对渔政船,日本是在24海里毗连区设防的。我们的海监船,是在12海里毗连区遭到日方无理拦截的。
当然,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日本搞了所谓的“国有化”钓鱼岛,而我们公布了钓鱼岛的领海基点基线,然后我们加大了护渔和巡航的力度。
这个变化有一点要说清楚,我们的渔政船是保护渔民捕捞作业的,我们的海监船在那里主要执行四个任务——显示存在、体现管辖、宣示主权、表达维权意志。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环球》杂志:中国海监船和渔政船加大了在钓鱼岛海域的巡航力度,同时中国的渔船也出现在相关海域,这些传递出什么信息?
杨伯江:我想给人的感受首先就是中国主权的存在。从中国渔民的心情来讲,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有了保障,当然会觉得更安心了。
《环球》杂志:加大巡航力度,其意义在哪里?
杨伯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在钓鱼岛海域例行巡海的渔政船和海监船达到了二十艘,可以说规模空前,今后也可能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巡航。这一次,我们已经进入了钓鱼岛周边12海里范围,我想这是带有标志性意义的。对于中国来说,这就是进展,这就是进步。
野田“误判”形势论别有用心
《环球》杂志: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曾承认确实对目前的形势有误判。怎样解读他所称的“误判”?
高洪:在窃占钓鱼岛的问题上,野田是有决心的,他就是要做这个事情。他只是没想到中方会做出强烈反应,并且推出了大力度的、成套的反制措施,这就是他所谓的“误判”。
野田在国内的政治压力很大,一方面,日本右翼和在野党里边的保守政党批评他对华不够强硬。另一方面,日本的一些企业家和社会上一些人士批评他如果把对华关系搞砸,会影响到日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野田其实是左右为难的。
野田想了一种方案:要挑衅中国,以回应保守派;然后,为中日关系恶化找理由,以回应另一部分人。
野田找到的理由,就是他所说的“误判”——对中方的反应估计不足。其实这是有潜台词的,他潜台词就是“中方过度反应”,所以人们不应责怪他,而应该把中日关系恶化的责任归咎于中国。
我们当然绝不接受野田所谓的“误判”和辩解。既然日方做出了单方面的挑衅,我们就不能不回应,这是我们的主权权利,和你“误判”与否毫无关系。
杨伯江:关于野田所谓的“误判”,其实有几个层面的意思:
首先是他确实对中方维权的意志和反应的力度估计不足。这一点有客观的原因,民主党以及野田本人的执政经验并不丰富,缺乏和中国长期打交道的经验。
其次,野田说这个话,也是想借此来安抚日本国内反对“购岛”的力量。
最后,这里边也不能排除抹黑中国的用意。
《环球》杂志:最后一点如何理解?
杨伯江:对一个国家来说,软实力的构建、国际形象的树立和改善非常重要。目前在一些日本媒体中存在一种倾向,它们想把中国民众涉日游行中的一些镜头片面地拍录下来,反复地播出,借此来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我想在这样一个氛围中,野田的“误判”论也与此有关。
外交部的反驳非常到位
《环球》杂志:从4月份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表“购岛”言论,到7月份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提出钓鱼岛“国有化”问题,到9月份日本政府非法宣布“国有化”钓鱼岛,再到现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钓鱼岛问题的措辞或者说表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此应该如何解读?
杨伯江:从这一过程来看,日本方面在步步进逼,对此,中国外交部的反应当然也需要逐步变化。
作为首相,野田对外是代表日本政府的,对于如此重要的中日关系,他应该采取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然而,野田不仅代表日本政府非法宣布“国有化”钓鱼岛,还以“误判”论为自己的行径辩解。
我们看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反驳日方有关行径的时候用了一个说法,“不要掩盖责任”,这个表述是非常准确、非常到位的。
日本伤害中国民众感情自损本国经济
《环球》杂志:钓鱼岛危机如果持续下去,对双方的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杨伯江:中国推出多种反制措施后,日本经济所受的打击是可以想见的。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远远大于我们对它的,我们对日是贸易逆差,也就是说,日本对中国出口更多,日本对中国的依赖更多。所以,在中国的经济反制之下,受损更多的一定是日方。
从日本主板上市公司来看,约六成都与中国存在贸易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在经济上的反制肯定会有收效。
《环球》杂志:现在日本政府的做法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许多人或许本来想买一台日本彩电,但现在他可能就不买了。对这样的变化怎么评价?
高洪:我首先想澄清的一个问题是,中国老百姓基于自己的民族感情,基于自己的政治选择,要买哪个国家的东西,甚至决定买与不买,都是自己的权利。
日本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中华民族的感情,中国人主观地、本能地不买你的东西,这种选择完全可以理解,就是拿到国际社会上也是理直气壮的事情。
要说清楚的是,这不是政府的反制措施,而是我们中国人本能的反应。你伤了我,我还要给你提供某种支持,对你进行帮助吗?这是不太符合情理的。
中国政府没有呼吁让老百姓去抵制日货。我们的政府会按照国际规则来考虑对日反制措施。
通过斗争使双边关系恢复到正常状态
《环球》杂志: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方会退让吗?
高洪:目前还没有看到日方退让的迹象。最近日方叫嚣要把这个事情提交到联合国大会去,要求助于国际社会,打一场道义官司。
我想,我们完全可以乐观地看待这个事情。
中国对钓鱼岛主权有数不胜数的史实和法理依据,所以我们毫不惧怕把这个事情拿到国际舞台上去评论。过去,我们希望让世界知道中日之间存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但日方想把这个事压下,自己偷偷地窃占我们的岛屿。现在,如果日本把这个事情提交到联大,我们正好迎战。
《环球》杂志: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钓鱼岛争端的走向将会如何?
杨伯江:从钓鱼岛问题下一步的走势来看,我认为,既然日方坚持把“潘多拉魔盒”打开,那么中方也没有理由让它静悄悄地关掉。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中方可以将日方的挑衅作为一个契机,推动钓鱼岛问题的解决。局势正在朝对中方有利的方向发展,下一步,我们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高洪:从大的方面说,我们还是期待两国关系进入一种平稳的状态,我们不愿意发生争执,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睦邻外交政策,我们自己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有利于发展的一个外部环境。
但是如果我们的睦邻外交遭到对方挑战,我们就不得不反制。反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维护我们的权利。过去我们常说,“在斗争中求团结。”现在,我们和日本不是团结的问题,而是要使双边关系恢复到一种正常的状态。这一点,必须通过斗争来实现。
斗争目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继续在外交层面上展开深入的,甚至可能是长期的斗争。第二,我们要坚决、毫不动摇地巩固我们迄今取得的维护主权的实际成果,固化我们的进展。第三,我们要打好国际舆论战。既然对方要把这个事情拿到国际上去说理,那好,我们应该奉陪。我们有理就不怕你说理,我们更应该让全世界知道我们有理。
从目前来看,我们既要坚持原则,毫不动摇地维护我们的主权,同时也要冷静地、有节制地,但却有力度地推进我们的斗争。
配文:日本:非法宣布“国有化”钓鱼岛之后
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9月12日在东京表示,日本政府不会撤销“购岛”并“收归国有”的决定。
9月18日上午,两名日本人非法登上中国钓鱼岛。
当地时间9月21日晚,日本海上保安厅的部分保安官和冲绳县警察本部的数十名警察登上钓鱼岛,并称准备“对付”有可能登岛的一艘台湾保钓船。
9月22日,日本东京爆发由右翼团体组织发起的数百人规模的反华游行。
据日本共同社9月24日报道,鉴于中国海监船和渔政船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本政府当天以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为核心,开始展开对中国船只的情报收集和局势分析工作。
9月24至25日,经中方同意,日本常务副外长河相周夫前往中国就钓鱼岛问题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举行磋商。
来源:2012年10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9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