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6日的日本自民党党首选举中,前首相安倍晋三战胜对手,时隔六年再次成为党首。当前,自民党在日本各政党中支持率领先,在年内可能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赢面较大,新当选的自民党总裁被认为是下届日本首相的热门人选,因而,此次党内选举引起了广泛关注。
多重原因助安倍当选
此次选举竞争激烈,五位候选人中,前防相石破茂获得了地方党部的大力推举,民意支持率领先;自民党干事长、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之子石原伸晃是党领导层中唯一参选者,势头正劲;相比之下,安倍并无明显优势。第一轮选举也显示了这一点,在自民党地方议员和国会议员共同参加的投票中,石破获得199票,而第二位的安倍只得了141票。不过,由于没有人获得半数以上选票,领先的石破与安倍一起进入了第二轮。在只有国会议员投票的第二轮中,安倍突然发力,以108票对89票,实现了对石破的“大逆转”。
安倍胜选,有三点主要原因。首先,这得益于当前日本内外交困的局势。日本当政的民主党政府面临在野党掣肘,是弱势政府,难以推行自身政策;面对与邻国的领土争端,也缺乏有效的作为。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分析,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希望出现经验丰富、强有力的政治家。安倍是日本保守主义色彩浓厚的“鹰派”政治家,主张修改“和平宪法”、对朝鲜强硬、在历史问题上不再向邻国道歉等,在当前的政治氛围中,这些主张有不少拥趸。其次,安倍平时的人脉经营是获胜的直接原因。他多次当选国会议员,并曾任自民党总裁和首相,在国会议员中影响很大,并得到党内大佬和各派系支持,因而能在国会议员主导的第二轮投票中实现逆转。第三,美国的身影“若隐若现”。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冯昭奎表示,美国对于日本政治的影响巨大,安倍以亲美著称,长期主张加强日美同盟,他的当选也是美国所支持的。
对华政策可能更务实 安倍的当选,标志着日本政治继续 “向右转”,保守主义色彩加重,甚至可能在“再军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过,从安倍本人过去和近期的表现来看,他可能在对华关系上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体现一定灵活性。
2006年,安倍接替因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与邻国关系紧张的小泉,成为新首相,可作为老“鹰派”的他却选中国作为自己首次出访地,并开始修补与中、韩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在其任内,中日建立了“战略互惠关系”,并实现了多次领导人互访,使小泉主政时一度“冰冻”的中日关系出现转机。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安倍懂得在坚持自身政治理念的同时适应政治环境的大势,最大限度地维护日本国家的整体利益。
当前,民调显示半数以上的日本国民认为,野田的办法不能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安倍一定也听到了这种呼声。26日,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安倍表示,日中关系极为重要,两国关系“切也切不断”;《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安倍认为,即便在日中两国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也有必要从战略角度维护和强化两国关系。从这一观点出发,安倍有可能采取与野田不同的、更务实的对华政策。因此,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副秘书长王泰平认为,安倍的上台,对于中日双方可能都是一种机会。当然,这是对打破中日僵局的一种期待,它能否成为现实,还要看安倍接下来的作为。 (本报北京9月26日电 驻京记者 王少喆)
“梅开二度”第一人 安倍现年58岁,出身政治世家,曾任小泉纯一郎内阁官房长官。2006年 9月,安倍当选自民党党首并成为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最年轻首相。凭借56年来首次党首选举逆转,安倍成为自民党建党以来首名“梅开二度”的前党首。
在日本政坛,安倍属右翼保守派阵营。在安全和外交政策上,安倍属“鹰派”,长期主张日本与美国深化同盟关系。安倍要求修改二战后制定的和平宪法。2006年4月,身为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秘密”参拜了靖国神社。
2007年9月,内阁成员丑闻不断、自民党参议院选举惨败等原因迫使安倍突然以健康问题为由辞职。此番竞选拉票时,安倍反复强调,得益于一种新药,他已经完全康复,意指一旦自民党重新上台,他能够承担首相繁重工作,不再“撂挑子”。 (据新华社电)
作者:王少喆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